在天启皇帝的安排下。
已经有不少人围绕着朱涛的身世展开了调查。
朱涛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过,才决定抛出原主的身世的。
现在的他也算是羽翼初成了,可他在辽东还需要大义的名分。
否则宋应星,孙传庭,卢象升这样的爱国人士。
未必会对他死心塌地,俯首帖耳。
现在的文人跟朱棣靖难的时候不同。
在他们这些人的心里。
他们尊重的是正统,忠于的是大明王朝。
天启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皇权的符号。
实际上,从万历开始。
万历、泰昌、天启他们爷仨,已经把皇家的德行败得差不多了。
已经让很多人看清了,皇室昏庸无能的这个事实。
所以在这个时候,立起一杆英武过人的皇族大旗,更容易收拾人心。
不过他可没打算就轻易的坐实,自己的郡王继承人的身份。
明朝的王爷,就算是亲王,也只是大明朝养的一群猪。
更何况一个小小的郡王了。
说点难听的,让明朝的那些郡王自己选,是要个郡王的帽子。
还是要一个世袭罔替的伯爵帽子。
朱涛估计,几乎所有的郡王们,都会要个伯爵的帽子而不是郡王的身份。
伯爵可以参与朝政,可以经商,家族子弟可以考科举。
家中可以允许拥有,不超过百人的亲卫部曲。
甚至还可以拥有,不超过亲卫部曲人数的甲胄。
而郡王如果胆敢触及这些行为的任何一条,很可能就凤阳圈禁了。
最关键的是伯爵的子孙,可以满大明的溜达,想干啥就干啥。
甚至想坐船出海也随便。
可宗室子孙,没有旨意却连封地(城)都不能出。
不准干什么谋生。他们也有没有什么生活技能。
所以在明末,一方面是庞大的宗室,几乎吃穷了大明的财政。
另一方面就好像本主这样的远支宗室,却很可能有被饿死的危机。
一个像朱涛这样的亲王六世孙,爵位就只能封到奉国中尉。
俸禄也只有一年两百石,就这还不全是粮食。
其中粮食一半,宝钞一半。
这是啥概念呢。
也就能拿到手的实惠,就一年一百石粮食,折合银子五十多两。
按说五十多两银子,也够一家人过普通生活了。
可最关键的是还不经常发,拖欠几年的情况经常发生。
所以很多远支宗室在没饭吃的时候,甚至会主动犯事,然后进监狱吃牢饭。
反观那些功臣的后裔们呢?
一个个的从开国或者是靖难,一直享受着荣华富贵;直到大明完蛋。
就是他们家族中的庶出子孙,只要肯上进,也一样能出人头地。
这样的现状,朝堂上的皇帝跟大臣不是不知道。
所以也不会有人脑子缺弦,非得坐实了朱涛的身份,让他去就藩的。
朱涛抛出去自己的身世,就是为了让朝廷上的人少些对他的猜忌。
一个朱明宗室后裔,是无论如何不会在这个时候投降建奴的。
他要的就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出身,但不要郡王的名分。
做个又名无份的皇叔,有个广宁伯的地位,对他来说暂时就挺好。
所以他抛出去的身世,是可以轻而易举就能查到的。
毕竟二百多年以来。
他们这一支的后人,还是会去上蔡县卧龙岗大吴庄祭祖的。
所以他们这一支虽然没被宗室承认。
但包括周王府在内,很多人都知道他们的存在。
不过就算天启皇帝他们真晕了头。
想把这个郡王的帽子强压下来,借此来剥夺朱涛的军权。他们也做不到。
因为缺乏实际证据。
现在能证明朱涛身世的信件,信物都在他手里握着呢。
所以朱涛现在真正的做到了进退自如。
先让谣言满天飞,让所有人都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
等时机成熟了,他就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是朱明后裔。
然后等天启死了之后,当个摄.政亲王或者辽王什么的。
时机不成熟以前。
他就是广宁伯,左都督同知,锦衣卫密谍司统领朱大人。
果然,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皇宫里本来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再加上,查找顺阳怀庄王后裔这件事,也不可能瞒得过所以人。
何况还有魏忠贤这样。
遇事自己拿不准主意,凡事都得跟人商量的货存在呢。
再加上锦衣卫的密谍们,在暗中推波助澜。
这样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
去河南调查的东厂番子,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呢。
广宁伯朱涛,本为周王旁支,是顺阳郡王嫡系后裔的事情。
已经被传的沸沸扬扬的了。
在京城的那些朱涛的同族们,也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原本有些寒酸的小院里,也经常是人来人往的。
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也都高看了他们一眼。
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已经被徐静给安排了活计。
除了去学医的,就是去当教书先生的。
剩下为数不多的青壮,也都被收纳进密谍司了。
就在这个时候,孙承宗的密奏到了。
孙承宗在信中如实的说了,当初他第一次见朱涛时候的怀疑。
他觉得广宁伯说的很可能是真的。
不过孙承宗建议天启皇帝,去跟开封的周王府求证一下。
他估计周王府的人,应该能知道一些详细情况。
然后孙承宗劝天启皇帝。
即便各方信息都能证实,朱涛确实是宗室子弟。
现在也不要急于坐实了他的皇族身份。
因为这对辽东的战局不利。
就不如给他一定的尊崇,但压根不提让他认祖归宗的事。
等将来建奴平定以后,辽东大局也稳定了。
朱涛也老了,不再有雄心壮志的时候。
再封朱涛一个郡王、甚至是亲王,让他荣养也就是了。
现在的大明,很需要一个有皇族之实。
但无皇族之名的实权派,来为大明江山保驾护航。
孙承宗特别指出,有皇族之实。
就不担心朱涛会背弃大明江山社稷。
无皇族之名。
就不会再次出现靖难之役,不会扰乱大明江山。
因为朱涛的身份如果是真的。
那他也是远支宗室。
他不敢觊觎大宝,也轮不到他觊觎大宝。
即便他手中握有强大的实力也不行。
名不正则言不顺。
孙承宗特别指出,大明现在不是西汉末年。
没有另一个汉光武帝,可以肆意发育的空间。
天启皇帝读懂了孙承宗的意思。
也从孙承宗的话语中,觉察到了孙承宗对朱涛的看重。
因为孙承宗居然用汉光武帝刘秀,来跟朱涛做对比。
所以天启对孙承宗的话深以为然。
现在的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帝王很多时候是被架空的。
不就是因为勋臣,武将势微,达不成一个平衡吗。
现在有了一个皇族子弟掌握锦衣卫、掌握兵权。
那他的立场就必然是站在皇权一方的。
经过孙承宗的密奏,天启皇帝对孙承宗更为看重了。
因为孙承宗的这些话,已经背弃了他自己的文官立场。
是单纯的是以一个老师对弟子的身份说的。
他在暗示天启皇帝,兵权对皇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