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

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1 / 1)

【曾国藩语录】惟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曾国藩轶事】曾国藩自从考中进士,登上仕途,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官场。宦海风云,变幻莫测,他经多年遭际,深知其中险恶丛生,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甚至家毁人亡。他在日记和家书中多次以充满惊惧的语气写出他对官场的认识。但他一生都在其中摸爬滚打,直到去世,还在两江总督任上,不但有惊无险,反而做成了平定天下、存亡继绝的非凡事业,而且官运亨通,臻于极品。曾国藩之所以能令150多年以来无数人为之倾慕,为之着迷,与此有莫大关系。的确,在这方面,曾国藩确实有一套处险妙方,始终能居高不危,履险如夷。曾国藩出险之方是一整套的学问,他认为,危险、压力都是外来的,有些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想抵制住,从自身下功夫是最直接的,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可以完全控制得了的。有的危难,特别是众人的毁谤,多是空穴来风,对于这种情况,曾国藩提出,一笑即可了之。同治四年(1865)六月,曾氏兄弟平定太平天国,为清朝立了殊功大勋,朝野不断恶言四起,一时非常被动。对此,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建非常之功勋,而疑谤交集,虽贤哲处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骚。然盖世之事业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曾国藩甚至认为,危难之际,恰恰是增强自己身心素质的大好时机。陈湜曾是曾国藩手下幕僚,为人聪敏,善于应变办事,但和李元度一样,郁郁不得志,虽是曾国藩的心腹,却未得高升。《清史稿》曾专为他二人及另一位将领专列一传,评述其所以不得志之根由。其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曾国藩所遇的困难,恐怕许多人都想象不到,但他能巧妙出险,越来越精。陈湜和李元度书生气太浓,心胸不够广大,一遇挫折,便心灰意懒。这实际上才是他们仕途坎坷的主因。曾国藩于同治七年(1868)六月给陈湜写信说:惟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身体虽有外感,必不至于内伤。但性情由于天生。陈湜终未能品得其中奥妙,也就未有重大人生突破。咸丰八年(1858)七月二十八日,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说:“《晋》初爻所谓‘裕无咎’者也,望吾弟亦从‘裕’字上打迭此心,安安稳稳。”

“裕无咎”三字,可谓是对“裕字诀”的标准诠释。【智慧解读】以“裕”字处险、出险有一根本前提,那就是首先自己得行的正,走的端。否则,心中有鬼,想“裕”也“裕”不了,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曾国藩所说的“胸怀坦夷”,就是指自己要胸怀坦荡,自身无瑕可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严以律己开始。能否做到自律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纵观历史,古往今来,许多成功之士,大都具有自律的恒心与毅力。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为人清正,终身廉洁自律,堪为世人表率,这些都使他心胸坦荡,问心无愧。正因如此,使得他在官场排挤中,满汉斗争中,困窘潦倒之时,能够走出险滩,终至功成名就,遗芳后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青楼点到女帝,回宫求放过孤央 农家团宠:锦鲤娇娘四岁半 连接天堂的纽带 赵辰叶凰 纨绔狂兵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赵辰叶凰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赵惠文王传傲双 我有一颗大道种 征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