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过谦则近伪

过谦则近伪(1 / 1)

【曾国藩语录】凡过谦则近于伪,不可不虑。【曾国藩轶事】曾国藩虽推崇“谦”字,但也告诫手下不可过谦,他曾对吴坤修说:“凡过谦则近于伪,不可不虑。”

刘长佑是湘军大将,战功卓著,但他对曾国藩极为尊敬,写信必自称“晚生”。曾国藩说他过谦近伪,并开玩笑说广西盛产三七,可送三七二斤,捐免“晚生”二字。他本是说笑,不料刘长佑真寄来一大包三七,不过却没有撤掉这两个字。曾国藩待人待下都很谦虚,但他把“诚”字看得更重要,把“实”字作为立身的准则。所以虽然谦虚,却很少有人说他伪。只有左宗棠说他专标一“伪”字。这是因为左宗棠性情刚猛,不拘小节,直来直去,而曾国藩是理学家,很注重身份、礼节,两人行事风格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曾国藩对左宗棠始终倚信不疑,极为看重,后来左宗棠也终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胡林翼行事善变通,为湘军大计,曾与湖广总督官文交结,甚至有过谦之嫌。李续宜认为他太虚伪,向曾国藩抱怨。曾国藩托人详细介绍了胡林翼的为人,以及对李氏兄弟的器重、赏识,说:“润帅非全无权术者,而待迪、希兄弟则一片至诚,实无丝毫权术。”

李续宜终于反省,知道胡对他和兄弟李续宜是诚心相待,从此乐于听胡林翼指挥。就连曾、胡这样的官场高手都曾被人认为虚伪,可见保持“谦”字分寸之不易。但曾、胡终于改变别人的看法,更是依赖一“诚”字。【智慧解读】“过谦则近伪”,这句话是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提出的。“谦谦君子”本是儒家所要塑造的理想人物模式,但在自古以来形成的“重谦”传统中,“谦虚”不再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个人美德,而是渐渐外化为繁文缛节,使无数人饱受其累。而更多人本来无此美德,因为慕谦虚之名,争相崇尚,谦虚便成了一种形式。谦虚的本来意义也由此失去了。据说许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虚伪,就是对这种社会交际形式不理解的缘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过于谦虚,或者说是仅注重形式,而不加强自身的精神素质,这种谦非出自本心,本身就是虚伪的。每个人都如此,则造成了交际上的复杂化,大大增加了交际成本。在中国自古就有办事难的说法,难不在事本身,而难在与人打交道。所以有人把办事的学问总结为交际的学问。过多的交际成本降低了社会的工作效率,同时虚伪之风大盛,人性中淳朴、相互信任的一面被掩盖,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谦虚固然是美德,它是持身保家的重要方法,也是自我修养的必备手段。但是谦虚必须有一定的分寸,要清楚什么时候该谦虚,什么时候不该谦,谦到什么程度,都有一定的艺术性。其中分寸,无一定之规,因人而异,也因时代不同、社会风气不同、具体事情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谦本来是要尊重他人,而最终目的是要使自己也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自尊是谦虚的基本前提。但如果太过谦虚,甚至于卑躬屈膝,不仅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反而令人轻贱自己,那就适得其反了。自尊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谦虚表现得太过,会引起别人的误会,所以,一定要注意分寸。防止过谦的办法,是用“实”、“诚”两字诀加以纠制。“实”,则从实际出发,名实相符,则绝不会过谦。“诚”可制“伪”,即使是谦虚,若一本赤诚之心,也无人不受感动,无人会误认为虚伪。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青楼点到女帝,回宫求放过孤央 农家团宠:锦鲤娇娘四岁半 连接天堂的纽带 赵辰叶凰 纨绔狂兵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赵辰叶凰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赵惠文王传傲双 我有一颗大道种 征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