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为凶德(1 / 1)

【曾国藩语录】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曾国藩轶事】曾国藩将“谦”字视为立身之本,同时视之为保家安身之道。其首要功能,就是戒除骄气。因为他认为骄是败征,古今名臣大家,无不败于“骄”字。所以他谆谆告诫子弟部下,不可骄傲。在治家方面,曾国藩注意吸取“富贵不过三代”的教训,对兄弟和子侄的教育既勤又严。他深知“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而“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他认为,君子必须重视“世泽”,即“修之于身,式之于家,必将有流风余韵传之子孙,化行乡里。”

“世泽”有三种:“诗书之泽”,即以读书做学问传家;“礼让之泽”,即以品德高雅传家;“稼穑之泽”,即以艰苦、淳厚地从事生产传家。三种“世泽”中,只有“稼穑之泽”“可大可久”。重视“世泽”者,不但应该“修之于身”,做堂堂正正的人,而且应该“式之于家”,教育子弟也做堂堂正正的人。只有这样,才算有“泽”于后人。其他如权势、财产等都是靠不住的,且有害子孙。《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况不是“君子”之家呢?曾国藩坚决反对“君子不教子”的做法,而且诲之不倦,要求子弟半耕半读,成为知书识礼,又勤于劳作的人。他认为,富贵子弟多骄纵,那些世家子弟大多是膏粱之德,靠的是父祖的荫封,而自身却胸无点墨,整天只知道声色犬马之娱,丝毫没有进取之心。他曾说道:“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他的子孙中没有一个堕落为花花公子。他们大都兢兢业业,自强自立。在曾国藩的影响下,四个弟弟除了曾国潢在家管理家务外,其他三个均走上了“立功立业”的战场。至于儿孙,经过他的教诲引导,大多琢玉成器。儿子曾纪泽,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1881年在与沙皇俄国的交涉中,收回了新疆大片领土;另一个儿子曾纪鸿,精研数学,有著作数种;家风所及,孙辈和曾孙辈也颇多学者名士,各有所成。曾国藩的家教,历来被世人所重视,即使情过境迁,他的许多言论和方法仍可借鉴。【智慧解读】谦受益,满招损。儒家强调守身以谦逊为本,反对自满自足。骄傲是对自己的尊大,对他人的轻视。清初大儒唐甄说:“意念之间,自足而见其足,过人而见其过人,是即傲矣;足而不以为不足,过人而不以为不及人,是即傲矣。”

骄傲自大的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任何人在他的眼中都不值一哂。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神气十足,盛气凌人,不尊敬他人,盲目自大,当然无法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亲近。不真正地关心人爱护人,无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打掉傲气,谦谨待人。谦逊戒盈,是重要的处世之道。谦逊就是对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有高度的自觉,永远以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较,虚心向他人学习,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孔子强调“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因而也都有值得他人尊重和学习的东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假太监:青楼点到女帝,回宫求放过孤央 农家团宠:锦鲤娇娘四岁半 连接天堂的纽带 赵辰叶凰 纨绔狂兵 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赵辰叶凰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赵惠文王传傲双 我有一颗大道种 征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