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的房门被人推开,青牛子的两个儿子也从田里归家。
他们见到父亲正与客人们座谈,便一声不响的放下锄头,从厨房端出些瓜果放在桌上,随后也坐在父亲身旁,安安静静的听他讲故事。
青牛子道:“从前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天刚亮就驾车出发,方明赶车,昌宇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车前导引,昆阍、滑稽跟在车后。
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也没有行人可以问路。
走了一会儿,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于是他们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
少年回答:“知道。”
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
少年回答:“知道。”
黄帝说:“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仅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那你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吗?”
少年说:“治理天下,大概就像牧马一样吧?我幼小时独自在天地四方内游玩,碰巧生了头眼眩晕的病,有位长者教导我说:‘不要想太多,你坐着车去旷野里玩玩就好了。’如今我的病已经有了好转,我又将到天地四方之外去游玩。至于治理天下恐怕也就像牧马一样,何须刻意追求呢?”
黄帝说:“治理天下,固然不是你操心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
少年听了拒绝回答。
黄帝又问。
少年只能回答说:“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只要不去违逆马的天性,之后任其自然不就行了?”
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称他为天师,随后离去了。”
青牛子说完,含笑问道:“从这个故事里,你们学到了什么?”
众人默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青牛子的大儿子打破了宁静。
他说道:“万法自然,民众又哪里是需要国君治理的呢?只要大家顺应天道,按照规律去做事,那么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
青牛子点头,宽慰笑道:“不错,你这是领悟到了‘道’的含义啊!那么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阳刃看了看左右无人应答,于是便大着胆子开口道。
“黄帝虽然地位崇高,年纪也比牧马少年大。但他为了求得治理天下的方法,却愿意向年幼位卑者发问。得到答案后,更是不惜叩首施礼拜谢少年教导的恩情。
由此可见,黄帝能够得到天下人的拥戴,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青牛子闻言,笑着点头道:“好啊!你这是感受到了‘仁’的风采啊!那么,还有人有不同看法吗?”
冯通道:“就连黄帝这样德行修养被天下称颂的人,都觉得自己仍然存在不足,为了使天下人过上好日子,不惜不远千里前往具茨山向大隗求道,就连迷路数日都不能更改他的意志。
现如今我们所欠缺的,正是黄帝这样哪怕劳苦己身也不愿改悔的坚定信念啊!”
青牛子笑道:“对呀!你这是阐明了‘义’的本质啊!”
杨素闻言,白了一眼冯通,与他针锋相对道。
“黄帝不远千里前往具茨山准备向大隗求道,然而听完了牧马少年的话就离去了。由此可见,道离我们的距离看似遥远,但其实它就潜藏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啊!
就像是少年所说,治理天下犹如牧马放羊,又像是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如果真想求取道的真义,又何必经历万里沧桑呢?只要从一点一滴认真观察便可以了。”
青牛子欣慰道:“举一反三,你这样,可以称得上是‘智’了。”
方源听完了众人的表述,斟酌片刻,谨慎的开口道。
“道是高深莫测的,然而有时,又是显而易见的。黄帝这样的智者,不可能看不透道的真谛。然而,他为何依然需要牧马少年这样的人来点醒呢?
以我微小的智慧猜想,大概是黄帝被外物蒙蔽了吧?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黄帝虽然德行高尚、智慧卓绝,但由于身处山中,处于治理天下的位置上,反而无法辨明万物真伪,寻不见治理天下的道路。
而牧马少年没有外物的困扰,所以却能看清这天地本相,用简单的事务便说明了黄帝求而不得的道理。
所以说,在求取真理的路上,必须不拘一格,跳脱原有的立场,才能看清原本的真相啊!”
青牛子开怀笑道:“拨开迷雾,直指本源,你可以说是‘明’了。”
众人都说完了,只剩下青牛子的小儿子仍未开口。
大家望向他,只见他低着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我不像是大哥那般聪慧,也没有众位先生这么明了。所以我既做不成黄帝,也成不了牧马少年。”
青牛子闻言,微微叹息摇头。
他的大儿子聪慧过人,对于道的感悟甚至还要超过他这个父亲。
然而小儿子,却处处落在大哥之后,对万事万物的感受总比寻常人薄弱几分。
虽然求道之人应顺其自然,但他这个做父亲的,人性中总难免会对子女有所期望。
小儿子知道自己又让父亲失望了,只能羞愧的垂着脑袋。
方源见他这样太过可怜,于是便和气的向他解释道。
“黄帝自古以来只有那么一个,牧马少年那样明晰道理的人物,也不过寥寥数位而已。要成为他们很难,但只要你不放弃成为他们的希望,以他们为目标不停努力,就算最后做不成,距离他们也不会太过遥远了。”
小儿子听了,低落的情绪终于有了些许起伏。
“真的吗?”
方源笑着,他不断引导着小儿子。
希望能让小儿子说出点什么,好让青牛子对他的看法有所改观。
“如果让你选的话,方才的故事里,你希望成为哪一个人呢?”
小儿子略作思考,咧嘴笑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成为昆阍、滑稽那样,追随黄帝,跟在他车后的人物。”
昆阍、滑稽?
众人闻言皆是一怔。
他们听故事时,留意到的都是戏份较多的黄帝和牧马少年,却忘记了这个故事中其实包含了九个人物。
除了黄帝、少年以外,还有黄帝准备前去向他求道的智者大隗,赶车的方明,以及陪同黄帝坐在车上的昌宇,为黄帝充当向导的张若和謵朋,以及跟在黄帝车后的昆阍和滑稽。
如果让他们来选,要么是成为黄帝,要么是成为少年,至多是变成大隗那样隐居具茨山的智者。
却没想到,小儿子选择的居然是整篇故事中最没有存在感的昆阍和滑稽。
不论是赶车的方明,陪乘的昌宇,还是做向导的张若和謵朋,听起来都比跟在车后的昆阍和滑稽地位要高。
方源问道:“你为什么想要成为昆阍和滑稽那样的人呢?”
小儿子不好意思的说道:“我知道自己天分平庸,做不成许多大事情。所以,这辈子如果能追随在一位圣人身边,为他推车,尽一份力,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众人听完这话,都一脸惊异的看着小儿子,就像是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言论似的。
方源的心里也猛地一震,他拍了拍小儿子的肩膀,随后扭头看向青牛子道。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我在桃花源村见过许多道家之士,初听他们的言论,我觉得他们离道都不远了。
但现在看来,您的小儿子才是最接近道的那一个啊!
令郎的智慧,已经不是我这种庸人可以评判的了。”
青牛子一向淡然的心境也掀起了些许波澜。
他抚着小儿子的背,有些愧疚的叹息道:“他离道已经很近了,是我离道太远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