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1题记
本篇叙魏齐之战。凡一战:
名称淮汉之战,时间ad495,地点淮河,对阵北魏军对南齐军。
42.3.2冯氏太后
这一回说到,夷狄皈依亦华夏,太和文明照千秋。
有人说,这北魏一朝,只文武两个皇帝拿得出手。文有孝文帝拓跋宏、武有太武帝拓跋焘,这个杀伐的拓跋焘已经表过,轮到开创太和文明的拓跋宏了。拓跋焘只是武功而已,说实话,那个时候开疆拓土的胡人,哪个没几把刷子?但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十六国闹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何也?无他,胡人无百年之运耳。所以北魏能够行牢站稳,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甚至后世不再以蛮夷看待它的传承,靠得就是拓跋宏以及他开创的轰轰烈烈的太和文明了!(其实北魏与其它胡朝,从开始看,也么什么不同。但是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谈北魏?因为只有它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开创了另一种“胡人无百年之运”的样板!原来的胡马中原,自然是“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最终不是原样退回草原就是被彻底颠覆消灭在中原文明的汪洋大海中。北魏开创了主动皈依主动融合的第三条路!)
我们为什么对崔浩被害事件反复探讨?因为它是开启轰轰烈烈的阿尔泰文明向中华文明皈依的大门。这不但是北魏一朝的事,太武朝开启孝文朝转折那么简单,而是整个文明史的转折点!之前,石勒、苻坚,只是试探,没有进入深水区,而拓跋焘已经进行到了深水区,矛盾激化,但迈过这个槛儿,反而是通衢大道了,之后隋唐、沙陀,谁也不好多说什么,在华则华嘛。。。至于蒙、清,那是另一个方向!第三法统的事了。(所谓中华第几法统是钱穆、胡适们的提法,我以为还是对历史的解读,颇有帮助。)
且说这北魏朝廷,经过了宗爱之乱,拓跋濬渐渐把朝政引入正途,但这也是个短命的。其子拓跋弘上位。年幼,太后冯氏垂帘,这是套路,顾命大臣乙浑、慕容白曜辅政。这太后冯氏,及系北燕宗室,国灭与其姑一起入魏廷。在其姑操作下,嫁与太孙拓跋濬为妻,谁想一朝大位、掌权国母。这是个心机极深的女人,一般认为是汉族。当时的局势,自从刘裕两次北伐,占据了北方的山东淮上、河内、关中,关中当时就还了。太武帝拓跋焘夺回河内。拓跋弘刚上位,宋主昏庸送来大礼,把个山东淮上都奉上,慕容白曜得手,这些俱以表过。之后冯太后为了揽权,开始对顾命大臣下手,这个与慈禧没什么两样。于是乙浑被打倒,慕容白曜一锅端。朝政尽归冯太后。
这小皇帝拓跋弘继位不久,即得子拓跋宏,(父子几乎同名,也是没谁了。)拓跋宏得封太子后,其母李贵人即从容自尽。(这是北魏秕政。意在防止母以子贵、专擅朝政,就这,也没有防住冯太后呀。那冯太后为什么没事?因为她不生亲生儿子呀。这秕政一直到后来胡灵太后生完太子没有死才废除。可惜,胡灵太后后来的行为证明,她没有死实在是大大的有问题的!话说当时这儿子都生孙子了,这冯太后还不肯放权,也是挺无耻的。)当时冯太后还挺年轻,果然权力是最好的春药,男女都一样,于是,冯太后就很注意那些美貌男子,以便选来用。作为掌握最高权力的冯太后,竟然经常招纳情人入宫私会,完全不顾旁人的闲言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