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间百戰 > 第223章 南北朝之战之南北交征2

第223章 南北朝之战之南北交征2(1 / 1)

42.2.3自坏长城

这一回说到,猜度杀戗整奇事,自我毁灭甘下流。

当世时,刘宋昏弱,一蟹不如一蟹,后面的君王,简直不能当正常人看。这一切,是以“自坏长城”为标志的。而做出“自坏长城”这种事的,正是看起来还过得去的头一只蟹---宋文帝刘义隆开的头!

檀道济一世名将,北府军出身根正苗红。英勇善战,勇冠三军,是刘裕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在征战四方,消灭东晋后期的几次内乱渐显军事才华,刘裕非常赏识。提拔为冠军将军,随刘裕北伐后秦。东晋义熙十二年,掌握了东晋实际大权的刘裕北伐。檀道济担任先锋,一路高歌猛进,连克许昌、成皋、洛阳,俘获后秦大将姚坦、姚洗等。难得的是拿下洛阳对军民的安抚工作,表现的与五胡乱华以来以杀人树威的血腥政策完全相左,深得百姓拥戴。到后秦灭亡,檀道济已经成为海内闻名的时代名将。(他的这个名将还是货真价实的。战绩与军事思想交相辉映,是高端名将的标志,武庙二圣,太公有《六韬》,张良有《三略》,兵圣孙武有《孙子》,天王李靖有《问答》。。。相比之下,杜宇的《春秋正义》、薛仁贵的《易经正义》就差点成色。但是“檀公三十六计”,却把兵法下降到一个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地步!我小时候,三十六计,是必背的!)

宋文帝刘义隆继位以后,檀道济更是凭借着当世无匹的能力,挑起了北伐救火队员的重担。无奈宋文帝刘义隆的见识实在浅薄,再加上朝廷里有不少人嫉妒他的功业,对檀道济的行为处处掣肘,导致北伐难以扩大战果。而檀道济的老对手胡人们对他丝毫不敢大意,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以平心头之患。ad430年,他们终于趁着其他路北伐宋失利的机会,以重兵将檀道济团团围住,想将他彻底消灭。就在这时,檀道济军中有个士兵趁乱投敌,还告知了敌人军中缺粮的情况。按理说,这时的情况可以说是十分凶险了,十分考验一个将领的领导能力。可檀道济明知附近有敌军探子的他,不急不躁地公然清点起了军粮,魏军探子一看,宋军的米袋个个丰实,完全没有一点缺粮的样子。北魏将领听到消息后,还以为这是檀道济在行反间计,于是杀了告密的降军,随即撤军。其实,檀道济军中缺粮确实是事实,那些粮袋里只有最上面的才是真正的白米,下面则全都只是充量的砂石。檀道济就是这样以过人的谋略保住了全军。

多年的征战为檀道济积累了巨大的人望,而且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手下的部将也各个身经百战,几个儿子还都有良好的名声。鉴于这些因素,宋文帝刘义隆对檀道济一直心有忌惮,更何况宋文帝的身体一直不好,一直害怕檀道济会在其死后谋反,他的心腹朝臣比如刘湛以及宗室兄弟比如刘义康便一直在皇帝耳边嚼舌根。有人说:“谁知道是不是另一个司马懿呢?”当时执政的是刘义隆的弟弟刘义康,也是个不着调的,兄弟俩沆瀣一气,于是无故诏返檀道济。檀道济的妻子一看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胸怀宽广的檀道济说:“我为国家出力有什么祸事?”

朝廷把檀道济召到京城,下狱,找了个罪名,(说他支持谢灵运谋反。这谢灵运谋反又是一幢大冤案,漫说檀道济与广州的谢灵运毫无干系,即令是一伙,那也是风流雅事啊!)杀了他和他的几个儿子并薛肜、高进之等猛将。(薛肜、高进之因勇武而被人比作张飞、关羽。)据说当天建业地震,满地长出白毛。儿歌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当檀道济被捕的时候,他气得将头巾掷在地上说:“乃复怀汝万里之长城!”这就是成语“自坏长城”的起源。

次日,刘宋王朝为庆祝檀道济被杀而大赦天下。多年的交战,北魏军非常忌惮檀道济,甚至用他的画像驱鬼。得知檀道济遇害,弹冠相庆:“道济死喽!那些江南小儿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难得一见敌我双方如此一致地庆祝某事!说檀道济被冤杀是刘宋王朝走下坡路的标志,是其政治影响与政治后果比谢灵运被冤杀严重得多,并不代表谢灵运被冤杀就没有什么关系。从后世而言,谢灵运被冤杀同样令人不能接受!李太白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即谢灵运。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来历。这么一个人,一路被小人排挤冤枉,流放广州,最后被莫须有的罪名斩杀!我为什么看不上刘宋王朝?开国那些腌臜事不提,一个文杀谢灵运、武杀檀道济的王朝,不配得到任何尊敬!)

而主持杀害檀道济的权臣刘义康,也没落什么好下场!刘义康自以皇帝是至亲,率性而行,行事都不避嫌,没有君臣之礼。其时刘义康亲信刘湛、刘斌、徐湛之等人(就是害檀道济的那伙人),更力图想将刘义康推上帝位,趁文帝病重时称应以长君继位,孔胤秀甚至去仪曹处拿去东晋时晋康帝兄终弟及的资料准备作文章,更去诬陷一些忠于国家、不合刘湛一伙的大臣比如殷景仁。文帝病愈后知道这些事,即令兄弟之间生了嫌隙。最终兄弟翻脸,宋文帝在元嘉十七年(ad440年)诛杀了刘湛、其子、其党羽等奸人,(宋文帝与殷景仁密谋,擒捕刘湛、其子、其党羽等,并派禁军统领沈庆之收斩刘斌等。沈庆之也是待成长的一代名将。)并应刘义康上表求退而让他外调江州(徐湛之因为其母求情躲过一劫,其母是刘裕长女)。

元嘉二十二年(ad445年),徐湛之(即皇帝的外甥)告发范晔(这是写《后汉书》的)、孔熙先等阴谋拥立刘义康为帝,范晔、孔熙先、谢综等伏诛,(孔熙先为谋,范晔、谢综、仲承祖、徐湛之等先后加入。预谋刺杀皇帝刘义隆。但范晔等始终不能得手。徐湛之开始慌了,因为他已经参与过一次与刘湛、孔胤秀等拥立刘义康的行动但失败,他怕再失败一次,所以到刘义隆那里把自己给摘出去了。范晔作为大文豪,在狱中写诗“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大概是自比嵇康、夏侯玄,临刑流涕,同伙笑话“殊无夏侯色”。)刘义康坐罪废为庶人,迁往安成郡安置。更命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公国相,领兵防守。(兄弟俩狗咬狗,没一个好东西。)

元嘉二十四年(ad447年),胡诞世等人在豫章叛变,图立刘义康为帝,但很快被镇压。当时江夏王刘义恭上书称刘义康有怨言,动摇人心,建议流放到更偏远的广州。宋文帝听从并命沈邵领广州事,但刘义康未出发沈邵就去世,遂一直留在安成郡。元嘉二十八年(ad451年),北魏大军南下至长江以北的瓜步,南朝形势严峻,刘义隆深怕有异心的人会趁乱推举刘义康反叛,遂命中书舍人严龙带毒药赐死他。刘义康以佛教称自杀者不得再世为人而拒绝服药,严龙遂以被子闷死他,享年四十三,以侯爵礼节在安成郡下葬。(死法像极了司马皇帝,除了为宗室相残更添一例外,毫无意义。刘义隆开创了刘宋皇室骨肉相残的序幕。他将是下一个。)

滥杀忠臣、滥杀宗室,刘义隆也很快到了他的时刻了!元嘉三十年(ad453年),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濬因为担心自己恶行败露,听信女巫严道育,唆使严道育施以巫蛊,在含章殿前埋下代表宋文帝的玉雕人像。(兄弟俩均与姐姐东阳公主的婢女王鹦鹉通,并通过王鹦鹉结识严道育。)此后一伙人内讧,黄门郎庆国担心自己被灭口,为自保就将巫蛊之事报告给宋文帝知道。宋文帝立即下令收捕严道育,严道育成功逃脱追捕,在其家中找到了刘劭和刘濬写的数百张写有咒诅之言的纸,又将那人像找了出来。宋文帝诘责二人,二人恐惧无言。

到二月,文帝得知刘劭和刘濬私藏嫌犯严道育,极其痛心,便决定实行废太子和杀刘濬的计划。就与江湛、徐湛之及王僧绰商量新太子人选。文帝想立建平王刘宏,徐湛之就支持女婿随王刘诞(徐湛之是皇帝外甥,他女儿却嫁给皇子,这乱的),江湛支持妹夫南平王刘铄,久下不了决定。文帝更将此事告诉了刘濬生母潘淑妃,潘淑妃吓得赶紧告诉亲儿子刘濬,刘劭再从刘濬口中得知,遂决定发动政变。(刘濬是潘淑妃所出,刘劭是袁皇后所出,但袁皇后早死了,并早已预言这个儿子会坏事。)

二月二十日夜晚,刘劭召萧斌等人入宫,计划起兵之事。刘劭与萧斌在次日凌晨以讨伐反贼为由,率领数万东宫军队杀进皇宫,并带着军队顺利从万春门杀入文帝的禁宫。那一晚,文帝正与徐湛之整夜讨论新太子的事情,至刘劭军队攻入时蜡烛还亮著。刘劭心腹张超之等人举刀入殿,值班的卫兵还在睡觉,张超之踢开殿门,亲自上前砍杀宋文帝,宋文帝手举坐凳自卫,被砍掉五指,接着张超之举刀捅向宋文帝的腹中,将宋文帝残忍杀害,年四十七岁,一旁的徐湛之(就是那个外甥,此时已是最大的权臣了)也被叛军杀害。接着,江湛也被杀死。刘濬的生母潘淑妃也被杀。刘劭够狠的,一同谋逆的亲兄弟的生母也杀。

三月,刘劭葬刘义隆于长宁陵。同月,刘劭为刘义隆上庙号“中宗”、谥号“景皇帝”。声称是徐湛之、江湛弑帝,自己的清君侧,这连小孩子也骗不了哇。接着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随即起兵讨伐刘劭,其他诸王响应。(当时掌握兵权的沈庆之支持刘骏。刘劭写信让他诛杀刘骏,沈庆之直接拿着信去见刘骏了。当时掌握京城军事的是萧斌,沈庆之很是看不起他那个前上司,认为萧斌妇人。大概还在记恨萧斌让他去救王玄谟这个辣鸡。)留在京城的刘义恭也单骑逃奔义军。

刘骏于五月在群臣劝进下于新亭即皇帝位,然后双方在新亭大战,义军前锋柳元景与刘劭方的萧斌对攻,刘劭方的鲁秀故意捣乱、打退军鼓,刘劭军大败,萧斌不能止,鲁秀乘机归义军。(当时鲁爽鲁秀兄弟,鲁爽在宗室、荆州刺史刘义宣账下参与讨逆刘劭,鲁秀升官在京城,碰上刘劭这么一档子事被留住帮助打仗,所以他整了这么一出。)随后攻下京城,诛杀刘劭及刘濬。萧斌城破前到刘骏那里投降,被斩于营前。刘骏即位后改刘义隆庙号“太祖”、谥号“文皇帝”。(刘家一帮宗室都不是好人呀。这一幕显然可以联想到北边的拓跋珪的事体,也是老婆与儿子密谋,害死老子,然后另一个儿子坐收其利。)时年仍是ad453年。刘劭称帝不足一年,史称“元凶之乱”。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一阶段,却是中国文化史的高峰之一。支撑了我们前半本书所有段子的《世说新语》刘义庆(这位就是在皇族大逃杀中扮傻充楞、用文学伪装自己)、中间又清发的小谢(这位自己死于政治斗争、还带累名将)、前四史的范晔(文人偏要搅到政治斗争中、把脑袋玩掉了)。。。还有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这位才是最后的赢者,一看见势不妙,撒丫子吧,惹不起还躲不起么?还美其名曰不为五斗米折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宋之天才鬼医 大明:哥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抗战之重整河山 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师 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 从炮轰努尔哈赤开始 三国之绝代帝王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天涯芳草哥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