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182章 大顺吏治清明

第182章 大顺吏治清明(1 / 1)

从合肥南下一日抵舒城,这地方的钱粮早被刘芳亮榨干了,没啥油水,驻军也溜进大别山了。  李自成给徐州发信说歼灭土匪一千,收复舒城。  隔天大队继续南下,半路短毛在周瑜和小乔泡过的温泉里歇了一会儿。等候在此的刘芳亮转交了几封怀庆发来的信件。  蒙古那边已经收拢了四万多林丹汗部众。  早前顺军陆续退役了不少蒙兵,缘分一牵啊,要珍惜这份缘,李自成并没有对他们撒手不管,纳敏夫等人在谢君友的支持下纵横草原,逐渐聚起了自己的部落。  这次眼看建奴被打残了,识时务的蒙鞑们纷纷重新考虑后路。投顺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榆林尤世禄的配合下,驻扎在米脂的谢君友往边外输送了不少粮食,几万蒙鞑驻于东胜和包头一带,生活倒也过得去。还有些林丹汗的残部在观望。  不料漠北喀尔喀车成汗跳了出来,遣使送信给林丹汗的八个老婆和儿子额哲,希望他们移帐漠北。蒙鞑们犹豫不定。  陕北粮食紧缺,外地调运成本高昂,纳敏夫和谢君友虽然已经着手恢复蒙地农业,但一时难有成效。他们建议征调两万蒙兵入关作战,缓解一下口粮压力。蒙鞑也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李自成不可能答应,放那帮野人入关绝对会变成祸害,恐怕连左良玉和祖宽这种烂人都会吐槽对方军纪。  如今黄太极萎靡不振,哪还有精力去收拢林丹汗的八个老婆,归化城以东的蒙鞑都在考虑后路了,以西的蒙鞑更不会去投靠阿黄。  李自成交待谢君友、纳敏夫跟蒙人摊牌,那边将来不会再有什么大汉、台吉、宰桑了,全部改土归流,爱咋咋地,想做大顺的官就抓紧时间学汉话。  如果对方想去漠北吃土,随意,反正迟早都是囊中物。  招收一些蒙鞑加入顺军没问题,至于入关参战暂时先免了。等教会他们知道啥叫军纪之后再说。要实在闲的没事干就先去把归化城拿下,那边土地肥沃宜农宜牧,只把抛荒田重新开垦一下养活几万兵马轻轻松松。  崇祯五年黄太极西征,把林丹汗从归化城赶跑,因为担心占不住,走的时候一把火烧掉了老城。又安排投鞑的林丹汗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以及其他几个小寨桑驻守当地。好地方留给这些不会种地的家伙实在浪费。  还有个消息是黄太极以天寒地冻为由没按约定把太子河以南的孤山、碱厂、一堵墙等屯堡撤防,说是开春后再迁徙。  李自成本来打算在太子河边的本溪开个煤铁复合体项目,这下就不方便了,好在单独发展下鞍山也足够用。这俩地方开矿冶炼历史都有成百上千年,条件相当好。  黄太极还提出要购买粮食,简直做梦,什么时候把太子河以南全部撤防再说吧。  洪承畴还在信里提到阿黄正在沈阳大清洗,估计干掉两三千人。被短毛从牢里放出来的阿敏疑是也被弄死了。不要以为鞑子人丁稀少就不会在内部大开杀戒,那是小看阿黄手段了。人不狠站不稳。就连阿黄他爹努尔哈赤都没少杀鞑子。  鞑子那边往顺军地盘逃跑的人不少,阿黄要求遣还,搭理他个求。  辽西那边也有不少兵民渡海跑来投靠,祖大寿无可奈何。他早已把半路被短毛通鞑劫营之事上报朝廷,可李自成上书辩解说绝没有那事,崇祯大帝本来就看老祖不爽,当然置之不理。  洪承畴还说副手蒋允仪跟老乡周延儒密信往来不断,又跟朝廷眉来眼去,只是没抓到切实叛变证据。  东江黄龙等人也没搞什么幺蛾子,总体来说辽东形势不错。  怀庆周边同样安稳,东西两面监视的山西、河北明军加起来五六千,哪怕时局有变也不用担心那点人马会造成多大威胁。  登州整合的也不错,总兵倪宠已经被架空了,高杰是事实上的山东总兵官。巡抚朱大典正在谋求脱离泥潭。  还有个新消息,朝廷调派的后续辽军、京营、天津兵马半路转向跑去了开封,他们不来找短毛玩耍了。  随着农民军和明军不断朝那边集结,驻扎在南阳的李过压力山大,快镇不住场面了,发信请大统领赶紧过去主持大局。  李自成一琢磨,确实不能再耽搁了,不能被区区一万辽军拖在这边。  他先安排禁卫二军原地掉头,北上走六安、潢川、信阳、桐柏支援河南。二军没有配属独立炮营,行动较快。短毛只给他们准备十天粮草,不够吃就自己沿途想办法。  李自成又交待刘芳亮赶紧回家做准备,只留一营看守老巢以及配合大统领行动,让他亲带两营人马换过大顺装束旗帜后穿过大别山走南路到襄阳附近驻扎。  刘芳亮领命,又问这次出山缴获了十几万银子,要不要给短毛留一些花用。  李自成说马上会有几十万银子入账,不缺钱,走你吧。  打发走小刘,短毛自己舒舒服服的泡完温泉继续南下,在冷水关会合了去庐江打粮的队伍。  除了敲诈三百石粮食外,庐江是木材集散地,可惜顺军用不着;还特产明矾,这个可以拉一些,用来应急净水挺管用。  当天李自成就跑到了桐城。  桐城是个好地方,普天之下唯一一座圆形城池,江淮名城,人文荟萃,巨室大户们富甲一方。  诸如张氏、方氏、姚氏、左氏、马氏、吴氏、何氏、齐氏、戴氏、潘氏、钱氏、赵氏、盛氏、胡氏、叶氏、阮氏等等等等,俱是本地名门望族。  在明代,大体上不管一个家庭多么有钱,只要家里三代没有出一个举人,那么这个家庭就肯定会败落下去。  不过桐城那十几家豪门里都不缺举人,自然家业越来越大。  土豪多了欺压良善的事情自然不会少。  应天巡抚张国维说桐城土豪劣绅——  “迨天启崇祯中,世家巨族多习为口侈,其子弟僮奴往往侵渔小民,为不法。”

“恶仆平日苛租磊债,结怨小民……骗人子女,占人房屋,种种不法,逯国饮恨。”

明末江南各地愈演愈烈的“奴变”都是因为这些原因。尤其听说崇祯大帝上吊了,奴仆暴动眨眼遍及南方各地,而且不光是男奴,女奴都跳起来暴打主人了。比如江苏常州、溧阳、金坛一带,奴仆们兴高采烈的欢呼“天地迴薄,贵贱翻蹑,我辈何必长为奴乎?”他们纷纷聚起来殴打“乡贤”,女奴们把主子绑起来,当初因为团子没蒸熟挨过多少鞭子现在如数奉还,打完之后她们还要拉着“乡贤”游街示众。痛快淋漓!  可惜原版李自成不给力,没能解放江南。  倒是江南士绅们联合鞑子镇压了奴仆暴乱,还得意扬扬地宣称:“奴辈谓奴不当与天地同休,是则真奴语也。夫有天地,斯有君臣、有父子、有主仆。天地不变,则君臣、父子、主仆亦不变。主仆之义,天地同敞!”

今年四月份时前首辅周延儒的一个庄子都被人烧了十几间房。小民若不是被逼急了哪敢惹这种大人物?  尽管大顺的势力根本没到宜兴,但老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开始跟号称要带领穷人翻身做主的短毛暗通款曲了。  桐城这边酿出民变的直接导火索则是方土豪纵容恶奴打死个夫役,于是长久以来的积怨爆发了。  后来“铁打的桐城”之说可能很大原因是在农民军到来之前当地民变就被镇压了,清除了不稳定份子,桐城老爷们有钱又有粮,守城自然游刃有余。  当崇祯帝上吊后,桐城“合邑士民惨切悲痛,有号哭数日者,有废寝忘食者。”

然后这帮士绅们很快又在知县带领下“自备资斧,潜至南京……叩豫王(多铎)。”

接着鞑子前来赶跑了恶行累累的明军,恢复了桐城的朗朗乾坤。善了个哉的无力吐槽。  不过这次民变被刘芳亮按住了,直至接到大统领传信,一哨顺军毫发无损就占据了桐城。  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顺军砍了十来个罪大恶极的家伙,同时开始追赃助饷以及让土豪们补缴赋税。  桐城陷落后,安池兵备道王公弼和副将潘可大立马率兵至桐“靖乱”。五六百明军走在半路就被干了个稀碎,老王被俘,老潘窜回安庆。  十府巡抚张国维又急调苏州卫指挥同知包文达率兵进援桐城,李自成抵达时他也刚刚赶来。  两军在城外相会。  包同知提议先占领城外西山祈雨顶高地,李自成说不要急,跟随你过来的有没有一个叫石敬岩的老头儿?  武林之中,石敬岩的功夫、名气跟程宗猷不相上下,只不过石老汉出身丐户,这方面没法跟程土豪比。  两人师承有重叠之处,但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俩老头互相不对付,曾经想约架么也没打起来。  所谓“穷文富武”,没点家底还真练不起武,饭都吃不饱咋练?程宗猷衣食无忧,石敬岩穷了些只好四处漂泊打点零工给文臣武将大户做个门客啥的。石老汉某一任雇主嗝屁后跟着钱谦益吃了几年饭。  崇祯二年鞑子入寇,石老汉不顾高龄带着江湖朋友千里迢迢跑到京城护卫老钱,等建奴退兵,那位朋友出蓟门打算游历边塞,结果死在半路。石老汉痛哭一番拜别老钱离开伤心地南下,随后又跟几位江湖同道以及少林和尚在昆山进入一位兵备老爷帐下帮着练兵。入赘在当地的吴殳和几位朋友就是这时拜入石老汉门下习武。  苏州卫指挥同知包文达接到剿寇调令,心里没底,邀请石大侠同行。  石老汉推辞说我都一把年纪了,何况我又没吃你家大米,衙门也没给我发饷银,你去剿贼跟我有毛线关系。结果跟他一起应聘到当地练兵的赵大侠一阵撺掇,终究是把六十多岁的石老汉忽悠出来了。  李自成不理会包同知,先把老汉招来攀谈攀谈。  “你……就是那位短毛?”

“呵呵,不是我自夸,普天之下较有名气的短毛或许只有我这一位了。久仰石大侠英名,今日一会三生有幸。”

“怀庆府是归你管辖?”

“然!”

“都传言大顺治下物阜民丰,人人平等,老有所养,壮有所用,我徒弟信了。不料孩子刚跑过去没两天就被投入大牢。我也不敢跟大统领讨要说法,只是倚老卖老跟大统领求个人情。”

石敬岩起身离座,抱拳深深一鞠躬。  李自成赶忙站起回礼,“石大侠多担待。我大顺吏治清明,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此事恐怕另有隐情。”

陪坐的包同知眨巴着迷糊眼,短毛不是被招安了吗?怎么还是言不离大顺?  石敬岩叹口气,“我徒弟只是在饭馆吃饺子没蘸醋,这犯了哪门子的法?”

“……”李自成目瞪狗呆。  石敬岩在昆山收了吴殳、陆桴亭、夏君宣、夏玉如几位徒弟。  其实他们几位原本都是文人。明末之世,南北文人中出现一股研讨兵学和崇尚武艺的风气,这应该与战乱频仍、国势危重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一时勃然兴起的反理学思潮有关。  年轻人嘛,好奇心大,夏玉如曾听传言说怀庆要开什么武林大会,如今短毛被招安又在辽东立下赫赫战功,他有意去投靠搏个前程,就独自跑去短毛老巢怀庆要打个前站。  进入大顺地界匆匆一观确实如传言所说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夏玉如高高兴兴的进了怀庆城,先下馆子填个肚子。结果麻烦来了。  在他的隔壁桌有三四个人正在为刚升迁的头头庆功,喝的五迷三道。席间头头上厕所,路过小夏桌子瞥了一眼,问,你小子吃饺子咋他妈不蘸醋?  因为这头头是山西人,山西盐碱地多,土壤碱性大所以多是碱性水,因此吃面食加醋会让口感好很多。老西儿们也就吃成习惯了。  小夏可不清楚这些,武人脾气也不小,当即回道老子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你踏马管得着吗!  头头不言语上厕所去了。回来接着喝,半晌,酒意上涌,拍了一下桌子:妈的,来气!  手下狗腿子纷纷献殷勤,问咋地了。  头头说那个乡巴佬太横了,吃饺子不蘸醋,还跟我他妈他妈的!  下属们一听,这还得了,在我们的地盘上敢骂我们巡捕房的头儿?于是一帮狗腿子就出主意说要不把他抓起来关一晚,收拾收拾,明早再放人。  巡捕房的探长也是喝多了,于是大手一挥,整!  凭夏玉如的本事逃脱不难,但他初来乍到不知深浅为了人身安全当时就没敢挣扎,被稀里糊涂的抓了起来,送到班房。  看守照例要问他犯了什么事被抓进来的?  夏玉如回答说吃饺子没蘸醋。看守一听就急眼了,什么?忽悠老子呢!一个大嘴巴就抡了过来!直接把小夏关进了牢房,准备让他吃点苦头,明天再提审。  进入牢房,牢头自然也要问问咋回事。同样,夏玉如一句吃饺子没蘸醋逗笑了全牢房的人,自然而然的,他又被“战友”们教训了一番。  巡捕房的探长第二天酒醒后早把这事忘的一干二净!捕快们有的以为已经放人了;有的也不知道自家头儿出没出完气,又不好提醒;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人搭这茬儿。总之没人发话,看守明知是冤案也不敢随意放人。  好在牢里不禁止写信,夏玉如赶紧通知老家想办法救一救可怜娃。他兄弟夏君宣已经带着些银两飞奔跑去怀庆了。  李自成听完原委老脸挂不住了,红一下白一下青一下,亏他刚夸口“大顺吏治清明”。  “我们这个拘人按规定最长时间三十天,也不会有刑讯逼供,我们施行疑罪从无,小夏不会遭多大罪,另外还有这个《朝廷赔偿法》……”  李自成皱眉挠头,叹了口气,“算了,我也不多说废话辩解了,有错就要认,让诸位见笑了。大顺草创,缺人才啊,上上下下无处不粗糙。老石,过来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