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看着富弼,摇了摇头,然后说道:“不是说遭遇雪灾了吗?我想,房倒屋塌是有的吧?”
“调拨钱粮,让那些灾民自己重建家园,这种事情,难道就不叫事吗?”
这些人的眼睛,都是长在屁股后边的吗?这么简单的事儿都看不见?
或者说,你们一回家,是不是就当起了大爷啊?眼中一点点的活儿都没有啊?
在你们眼中,议论朝政才叫事?才叫工作?才配拿工资吗?
“但是……如果那些灾民不愿意,最后暴动的话……”
韩稚圭在旁边一脸迟疑得说道。
这种想法,可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包括旁边的皇帝,也有这种担心。
宋方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但凡有一丝活的希望,谁愿意去做那种掉脑袋得事情啊?陛下,你真以为,那些灾民们都是快意恩仇的豪侠?整天想的就是仗剑走江湖?”
“没有的事啊!要是能一生安逸,谁愿意颠沛流离?”
宋方这话说完后,所有人都不吭声了。大家都在想着,这宋方的话,好像……
是有那么一点道理啊。
不过……
仁宗还是有点犹豫啊。
因为他想起来了以前革新的事情了。
说起来,宋方现在的想法,何尝不是一种想要推翻祖宗规矩的革新呢?
他也知道,大宋的财政很紧张。当年,他也曾经踌躇满志,然后让范仲淹大刀阔斧得进行改革。
可是最后呢?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啊。
想要改革,势必要牵动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啊。而一旦那些人抱团反抗的时候……
那力量,别说是范仲淹了,就连自己,都忌惮无比啊。
眼前这些重臣们,绝大多数,都是那个阵营中的啊。
因此,仁宗还是迟疑了。
旁边的韩稚圭摇了摇头,然后说道:“这事儿还是不行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要是那密县闹起来的话,这边肯定要乱得。”
“老祖宗当初定下来这法子的时候,肯定都考虑周全了。我们……”
“韩大人!”
宋方直接出言打断了对方的话,然后沉声说道:“考虑周全是吧?那我倒是问问,将来真要不起这么多的军士,怎么办?”
“让他们去死吗?”
老韩恨不得脱口而出:“那就让他们去死!”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说这样的话。要是真说了的话,他这官儿就不用当了。
可是……宋方的这个问题,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回答。
因为谁也想不出,除了让那些人去死,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难不成,真的要加赋税吗?
但是……这赋税是说加就加的吗?
这赋税只要一加,逼反的百姓只会是越来越多。
仁宗有点心动了。
没错啊。
这个问题,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大家不能活在梦里啊,以为无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这个问题积攒下来的话,那弊端只会原来越严重,这和讳疾忌医是一个道理的。
你生病了,不去治病,光想着无视它就行了?那最后死的是谁啊?除了自己,没有别人了。
军队……军队可是一个大问题啊。
想到这里,仁宗看着旁边的宋子京,就有点不高兴了。
你可是朕点出来的三司使啊。可是专门管钱袋子得啊。这上一个大管家才被朕撵走,你这就准备迫不及待得步那张安道的后尘了吗?
这么多和你专业对口的事情,你都不知道,问你什么回答不上来什么,我要你干嘛用啊?
人家宋方呢?一个业余选手,不仅把你这专业的东西给摸透了,还把别人专业的活儿都给掌握的一清二楚。你说说,你好意思吗?
不过……
这宋方怎么知道这么多呢?
仁宗想了想,好像……
这上朝的时候,有人经常提这方面的数据,估计宋方也是把这些数据给记住了吧。
果然是一个肯用心的好臣子啊。
要是这大宋所有的人臣子都跟宋方一样,愿意这么用功的话,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仁宗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行吧,可以试一次。不过……吩咐下去,让下边的官吏盯紧点。至于说周围的人……”
“也都盯着点,包拯跟着一起去。”
韩稚圭又站出来说道:“陛下,这可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啊,这……要是真的有人趁机造反,那后悔都来不及了啊。”
老祖宗的规矩都传下来多少年了,什么时候出过岔子啊?这是效果,摆在眼前的效果啊。
但是上一次呢?你不是让老范改革了吗?结果呢?成了吗?所以说啊……
能不折腾的话,还是别折腾了吧?
“陛下,臣等认为,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来吧。”
很多人也都纷纷劝告陛下,别随便破坏规矩。
旁边的赵宗蔺笑了笑。
嗯……目前来看,这宋方好像被针对了啊。也就是说,以宋方为代表得赵宗实那边,目前落后于自己了。
别看那骆泷好像没啥用,不过现在来看,这种无为而治的人,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什么叫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啊?
这就是了。
仁宗此时还在犹豫,然后……
他看到了赵宗蔺眼底的那一丝得意,接着,他转目看向宋方,看到了宋方的眉头紧锁,看到了宋方的忧心忡忡。
至于说宋方旁边的那个骆泷……
好像还是在那里睁着眼睛睡觉……
宋方,这个年轻人,他是在为大宋忧虑啊。
此时此刻,仁宗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刚刚看清楚了宋方。
他叹了一口气,然后对宋方说道:“去试试也好。毕竟……密县周围的军队不少,不用担心他们真的出乱子。”
密县毕竟挨着汴京得,周围的军队不知凡几。真就算是叛乱了,这点人,说镇压就镇压下去了。
宋方还在想,这要是赵仲针将来成了皇帝,遇到这些混账的臣子,赵仲针会不会让这些家伙吃巴豆……
结果听到仁宗这么一说,宋方顿时一脸大喜:“多谢陛下,陛下圣明!”
所有人都看向了仁宗,有人的眼底满是失望,也有人一脸的着急,最后富弼站了出来,开口说道:“既然这样,那就赶紧调拨钱粮上路吧。”
要知道,他毕竟是文臣之首,不管怎么说,陛下既然已经下令了,那他要做的,及时要维护陛下的命令,让这个命令推行下去。
而不是一味的反对。真要是这样的话……
这陛下还要你干什么?赶紧回家去,这个位置让别人来干吧。
再说了,正如陛下所说得,毕竟这周围的军队不少,对方还不到一万人,扣掉老弱病残啥的,真正能打的,又有多少呢?
再加上这些人手上又没有装备没有武器啥的,镇压起来,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吧。
富弼也表态了,也就意味着,不管是皇帝还是首相,现在都已经赞同这件事了,那么这件事的性质和基调,也算是定下来了。
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赵宗蔺,忽然开口说道:“陛下,这件事……也算是宋待诏一力主持了,宋待诏,果然是少年有为啊!”
这话刚说完,大家倒是楞了一下:你怎么帮宋方说起来好话了?
不过接着,大家都明白这赵宗蔺是什么意思了。
感情这是甩锅啊。这事儿,跟陛下没有关系,都是那宋方鼓动得。真要是回头出事儿了,那主要得责任,就得你宋方来负啊。
所有人都看着赵宗蔺,大家都觉得,这个家伙倒是有点心眼啊。
嗯……能够顾全大局。挺好。
大家都点了点头,宋方在旁边说道:“说不上少年有为,我就是觉得,这些老百姓们,只要可以吃饱穿暖了,没有人愿意做这种掉脑袋的事情。”
“至于说做厢兵嘛……估计他们会更倾向于在家里农耕女织吧。”
“是吗?为何宋待诏如此确定呢?”
赵宗蔺在旁边笑着问道。不过这问过之后,他好像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出风头了呢?
嗯……这样可不好啊。想到这里,赵宗蔺拱了拱手,又重新退了回去。
但是……
此时问题已经问出来了,大家倒是都想知道,这宋方怎么说的。
宋方笑了笑,然后说道:“我当然可以确定了。因为……”
宋方看了看四周,还没有说话呢,旁边的仁宗已经先开口说道:“因为宋方吃过这样的苦,所以他比你们更能了解这些人的想法!”
这话刚说完,对面的一众臣子们都尴尬了。尤其是赵宗蔺。
仁宗说的不错,宋方可不就是当年逃难,从安州一路逃到了这汴京吗?八壹中文網
仁宗开口说道:“包拯去吧,还有宋方、骆泷一起跟着去。”
这包拯还是比较靠谱的,在加上包拯脸黑,估计真去的话,那些不老实,想要上下其手的官吏,都会安分一些吧。
到时候赈灾,也能赈到实处。
毕竟以往,借着赈灾的名义,大肆贪墨的人,可不少。
仁宗对这当然是心知肚明,不过……
有些时候,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毕竟,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他也是明白的。
让宋方和骆泷一起过去,也是作伪对两个预备役的一次考验吧。
宋方提出的这个问题,肯定是要去的。骆泷嘛……你不去不行,看着这个睁眼睡觉的家伙,仁宗就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