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汉末雄风云垂赏竹涛 > 第一百七十三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3

第一百七十三章 稳居中军帐,各方争斗忙3(1 / 1)

临湘县,是长沙郡的郡治所在。

关羽抚着及胸的乌黑须髯,看向自家主公。

“主公,刘府君、黄汉升二人应已随黄祖老匹夫同赴江东,某等应否将此事告知从文及孙伯符?”

刘备眺望湘水对岸,目光幽远又深邃。

其人闻言缓缓摇头:“云长,殊无必要。阿旻必可料到黄祖一举一动,而孙伯符…我恐为时已晚矣!”

张飞心中一动,插口道:“主公之意为…”

刘备收回目光,看向关、张二人,骤然哈哈一笑。

“此乃天赐良机也!我等兄弟三人,先助刘荆州安定长沙郡,再助孙伯符稳定豫章郡,最后与阿旻缔结盟约、共扶汉室、还天下以太平如何?”

抛开冠冕堂皇之言不提,刘备这个投机者准备趁机占据豫章郡是不争的事实。

扬州豫章郡正好毗邻荆州桂阳郡,而且二者均为牢牢扼住交趾的咽喉要冲。

而刘备对交趾,早已有所图谋。

刘备不愧为一代英雄,其人只是略作思忖,便果断做出了当下最正确的选择。

他既不与赵旻硬碰硬,也不违背同为刘氏宗亲的道义,遑论其人所打的旗号堂皇大气、充满仁义色彩。

这就是刘备的风格,也是刘备在此乱世安身立命、建基立业的最大资本。

关羽抚须道:“主公英明,然则某等何不在安定豫章郡后助吴侯平江东之乱?”

由此可见,关羽与刘备的思想高度一致。

于是刘备欣然颔首:“云长所言极是!事不宜迟,我等当速速赶赴临湘城。

长沙郡甫遭战乱,黎庶已不堪其忧,我等应尽快安定长沙郡,再尽速赶赴豫章郡、使豫章郡黎庶免遭战乱之苦!”

抛开爱哭这一点不提,刘备的历史形象,与其人在演义中的形象基本吻合。

而且,刘备的风格是自幽州牧刘虞处学习而来。

涿郡著名游侠头子、帮派首脑刘帮主在中平四年(西历187年),曾受同为刘氏宗亲的族兄刘虞提携,参与平定张纯张举之乱。

战后,刘帮主因战功被幽州牧刘虞、涿郡太守公孙瓒联合举荐为冀州中山国安喜县尉。

这才是刘帮主由黑转白的起始阶段,也是前文多次提及的英雄的黎明。

其后刘帮主快意恩仇,鞭死督邮后逃到洛阳投奔昔日故友曹操。

按《英雄记》记载,灵帝末年,刘备就在洛阳,还与曹操一道返回沛国。

灵帝末年,(刘)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

摘自王粲《英雄记》。

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刘同时代。

其人做为刘表老乡,先仕刘表,后投曹操。可知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这段史料中的“灵帝末年”即中平末年(西历187至189),与刘备“弃官亡命”的时间完全一致。

换言之,刘备第二次返回洛阳时,曾经走过曹操的门路。

言归正传,继续说刘虞和刘备的关系。

至初平年间刘备在公孙瓒麾下时,刘备更是曾有多次与刘虞亲密接触。

后来公孙瓒杀刘虞之后,赵云、刘备甚至先后背弃公孙瓒而去。

刘虞谦恭、谨慎、礼贤下士、善待百姓,被称作“恩厚得众,怀被(音同披,覆盖之意)北州”(见《后汉书之刘虞传》)。

因此,涿郡大帮派帮主出身的刘帮主刘备,深受刘虞影响,存在极多的相似之处。

二人都礼贤下士、谦恭谨慎,擅长笼络人心。

刘虞“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见《后汉书之刘虞传》),刘备“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音同鬼,古代一种食皿)而食”(见王沈《魏书》);

刘虞在拒绝拥立时自诩“奔匈奴以自绝”(见韦曜《吴书》),刘备在阻挠孙权伐蜀时也自称“放发归山林”(见《蜀书之先主传》),可谓与刘虞如出一辙。

当然了,刘虞并不具备刘备的军事才干,其人临阵之际,甚至因为“爱人庐舍,敕不听焚烧”等迂腐理由而延误战机,最终导致全军覆没,本人也被公孙瓒诬杀。

这一点,也一定使刘备引以为戒。

一言蔽之,不怕帮主有文化,就怕帮主讲仁义。

讲仁义的刘帮主,轻财重士、谦卑爱民,聚拢了一众人杰,这才得以开创天下三分之基业。

在三国君主、乃至汉末群雄之中,刘备起步最晚、出身最黑,其人之所以能够后来者居上、建立季汉政权,皆因其人那豪侠仁义的人格魅力、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刘备这番忧国忧民之言一出,登时引起关、张二人的共鸣,二十年前曾叱咤涿郡的游侠三巨头,在这一刻仿佛重回少年时。

“主公所言极是!为汉室、为万民,某等纵使万死亦在所不辞!”

言罢,三人相视大笑起来,这笑声直冲云霄、响彻天际。

在同一轮皎洁明月下的,还有大乔和孙尚香这两名倾国倾城的女子。

不同于性格豁达豪放的陈登、薛州等人,这两名美到遭天之嫉的女子,正娴静淑雅地跪坐于陈登的楼船舷首,默默欣赏着明月照大江的静谧夜景。

尽管两女心情都极为忐忑不安。

兰心蕙质的大乔完全了解自己小姑子的心情。

所以大乔只是悄悄地为香妹子斟上一杯热汤,再柔柔地递到香妹子面前,笑而不语。

香妹子长叹一声后,终是不忍拒绝小嫂嫂的一片好意,接过热汤一饮而尽。

旋即,生性跳脱的香妹子叹道:“嫂嫂,妾之夫君是否无恙?”

大乔对此不假思索:“阿香尽管放心,卫将军好人有好报,定会安然无恙!”

赵旻是不是好人,这点或许有待商榷。

但赵旻除了因负伤之故、只能被迫躺平与伏寿欢好这一点外,确实勉强算安然无恙。

好吧,赵旻是真渣啊…

尽管香妹子不可能知道,她正担心的渣男身旁,此刻正有大汉皇后酣睡。

大乔这番轻飘飘的话当然不可能让香妹子安心。

“嫂嫂,大兄此番遇刺绝非偶然,妾唯恐夫君亦遇险。”

大乔笑着摇头。

“阿香且放宽心,卫将军出入皆有大量亲卫相随,且中原如今一片太平,纵使卫将军遇刺,亦绝无性命之忧。”

香妹子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嫂嫂有所不知!夫君已将最精锐亲卫悉数交于妾统率,夫君身畔而今惟有不足二百精锐亲卫。”

香妹子果然精于军事,赵旻只带了一屯百余名精锐亲卫护卫,在赵旻遇刺险死还生之后,其人身边的精锐亲卫如今仅剩一队五十余人。

若非那些英勇无畏的精锐亲卫拼命护卫,甚至不惜与高干的死士们以命搏命直至全军覆没,赵旻的首级恐怕已摆到了高干的面前。

但话说回来,若赵旻率一曲五百余名精锐重骑兵出城…

这两千余死士,根本不可能对赵旻构成任何威胁。

这才是让香妹子担忧、自责的最主要原因。

妹子深恐爱郎因随身护卫的精锐亲卫不足而遇险…

尽管香妹子此时也不可能知道,赵旻确实因此事而九死一生。

大乔早已想好安慰香妹子的一整套说辞,是以大乔嫣然一笑。

“阿香多虑也,许都虽不及陈留稳若泰山,却亦为卫将军经营一年之久,兼且卫将军在许都深受士民爱戴,是故卫将军必不会与吴侯一般遇险,阿香尽管放宽心便是!”

一言及此,大乔一对美眸变得黯淡下来。

这宛若旷谷幽兰、又似空灵水仙一般的佳人幽幽一叹。

“阿香,吴侯若可将江东经营成卫将军之中原四州,你我二人又何必如此担惊受怕?”

佳人这转移话题的能力,堪称一流。

香妹子果然将注意力转移。

“嫂嫂所言极是!拙夫在许都极受士民喜爱,妾陪拙夫出门时,曾多次目睹许都士民夹道相迎拙夫之盛景。

唉!大兄若可得江东士人之心,又何至于此乎?”

少女心性的香妹子,骤然变得兴高采烈起来。

“嫂嫂此番随妾赴许都,不妨多多结识一些士族贵妇,或许有助于大兄安定江东。

妾与荀令君之女、陈长文之妻私交匪浅,而荀夫人相熟之人皆颖川士族之妻女,嫂嫂若结识这些女子,或将对嫂嫂拉进与江东贵妇之关系大有裨益。”

荀彧今年虚岁三十九岁,其人的女儿今年正值二九芳华,与大乔年纪相似。

恰好,香妹子特别喜欢与这个年龄的姐姐、嫂嫂们交往。

同时香妹子这种爽朗、单纯的性格,也很难让人讨厌,所以陈群之妻荀氏,也就是荀韫,和香妹子关系极佳便不足为奇。

颖川四大士族之间的关系,比金陵四大家族还要盘根错节许多,所以香妹子很容易便融入了许都的贵妇圈子。

那些士族名门贵妇,绝大多数都喜欢可爱又爽朗的孙夫人、香妹子。

伏寿也是因此才得以侧面打听到,香妹子随爱郎出征之事…

无论是赵大娘还是伏家全家,因担心伏寿吃醋,所以都在尽可能隐瞒此事。

一直居于后宅、近似与世隔绝的大乔惊喜交加。

“阿香,此言当真?”

香妹子用力颔首,同时将鼓胀的胸口拍得波涛汹涌。

“嫂嫂放心!妾绝无虚言!”

言罢,同时变得开怀的二女,终于叽叽喳喳起来。

在同一片月色下…

【作者题外话】:关于刘备的故事,前文确实有些碎片化。

此事暂且不急。

因为后面刘备的戏份将逐渐增多。

明眼的诸君应已看出,在本书中,赵旻取代的是曹操,而与取代曹操的赵旻争雄之人,却皆未改变。

其实,云某本不想让曹操早早出局,但写到第一卷结尾之时,本书中的曹操仿佛跳出纸上,昂然立于两军阵前,在说出那番话之后,从容而又坦然地自刎赴义…

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已超出了云某的控制…

包括袁绍失声痛哭、乃至于哭到晕厥在内。

袁曹二人,俱是彼时之天下英雄。

惜哉!

憾哉!

痛哉!

虽然云某非常不喜欢手握利刃、杀心自起、残暴而又多疑的曹操,但这并不妨碍云某欣赏那个以天下为己任、苍凉豪迈的曹操。

注意:人不是非善即恶,事也不是非黑即白,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缤纷色彩,人性也同样复杂多变。

所以说,罗先生是真的懂曹操。

等等…

咱们是在说刘备吧?

好吧,刘备亦然。

刘帮主从最初的豪气冲天、快意恩仇,转变为后来的仁义满怀、欲信大义于天下,这个过程曲折、悲凉、辛酸而又漫长。

这是英雄的养成记,也是一个男人从少年变成男人,复又回归少年的心路历程。

在白帝城那个凄清的雨夜,在恩怨纠葛一生的孔明、赵云面前,不知彼时即将落幕的刘帮主,心情是何等的复杂。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刘帮主的心情,一定不是史书所记载的那么寥寥几笔,而且,为理想奋斗一生的刘帮主一定极不甘心。

史书、演义之中浓墨重彩的涿郡三巨头,就这么在一年之中先后离世。

季汉,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淡淡的英雄悲情和遗憾。

法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第一人。

自法正而始,关公、张飞、刘帮主达到高峰,历经赵云、诸葛亮、费祎、董允的继承和延续,至姜维之死而落幕…

憾哉!

后面云某会系统整理刘帮主的一生。

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上一章以王敦和桓温为例,说明门户利益,才是门阀士族关心的核心问题。

门阀这个词汇,在史书中称谓极多。有“豪族”“大族”“士族”“世家”“世族”等称呼,累计竟多达二十余种。

注意:此数字统计见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与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门阀虽然在东晋南朝臻于鼎盛,但起源甚早,至少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累世公卿”的巨无霸。

三国君主的活跃时期,便正处在“门阀崛起”的阶段。

三家的一系列政策,基本都围绕着对“境内豪强”的拉拢与打击。

曹操与王敦、桓温等人,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

尤其是彼时的权力结构,可以大抵视作“皇帝”、“门阀”与“新兴强人”三家的微妙制衡。

曹操本人出身新兴豪族,但发迹较晚,且沾染了宦官身份,因此现代学者普遍将其归入“富有的庶族地主”范畴。

曹操本人既是汉廷的拱卫者、又是篡汉的野心家。

这也使得其麾下豪族的立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几乎是东晋王敦故事的“提前预演”。

孔融、荀彧、杨彪三人的态度,最能体现门阀们的真实心态。

孔融是孔子苗裔。

彼时孔子地位近乎神格,鲁国孔氏份量几何,自不必言。

孔融与曹操忤逆极多,《九州春秋》与《后汉书》中数见不鲜。

曹操禁酒,孔融便聚众豪饮;

曹丕纳甄氏,孔融便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重建名教,孔融又公开发表耸人听闻的言论,如“父母无恩德于子女,孕育之始,不过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等等。

最终孔融遭曹操报复,夷灭其家。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后汉书孔融传》

其实孔融本人在建安元年(196)兵败北海,托庇许县。

按理曹氏是孔氏的恩人,但孔融对曹操的态度却如此恶劣,且在建安十三年(208)臻于极点,最终被杀。

而建安十三年(208)恰恰是曹操废三公、自领丞相的同年,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因此孔融对曹操的不满,也发展至顶峰。

此事说明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吾兄冠军侯 三国:我袁术不做短命皇帝! 我是总统 妖探 家祖朱元璋 三国,开局曹老板要来抢我老婆 大宋皇家发行商 大汉第一傻帝 召唤:万界最强帝皇 大元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