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了。”翠妞扭头看向门口进来的两人,“拆的怎么样?一礼拜能搞定吗?”
“能,今儿一天就拆完了,都是老房子,好拆。”孟不芙一边换拖鞋,一边说道,“等垃圾收拾干净,砖、水泥这些都拉过来就能盖。”
“那还挺快,没闹腾?”翠妞接着问,她本来想跟着一块去的,但今天学校临时有事没去成。
“闹腾了,这不让警察叔叔请去喝茶了吗?”孟不芙换完拖鞋往她旁边一坐,“就老婆儿一个闹,家里的其他人没现身,好像不在家。”
她和小梨子回来时也没看见那家的其他人,瞅着没什么事就先回来了。
这拆房子和盖房子都是一个小施工队承接的,刘嫣给介绍的,她估计年底左右房子就能竣工,差不多明年开春就能住进去。
不过尽管是熟人介绍的施工队,孟不芙她们每周末有时间也都会去看看进度。
随着房子从废墟到打地基、再到高墙垒砌,天气也跟着一天天转冷,秋天悄然地来了,又悄然地离去,接着冬天如约而至。
翠妞这半年混的风生水起,不光是学业,还有事业。
赵老为了她没少往浦城这边跑,带着她参加了好几场业内有名的画展,她在画坛的名气逐渐打开。
同时,她借着赵老的人脉将从江城山里带回来的兰草都高价出售,连带着张亚楠和罗菲菲腰包都鼓起来。
惹得最近陈月梨她们没事就看有关花卉的报道,寻找赚钱的时机。
刘婶因为津城那边的业务,这大半年来浦城的次数大大减少,几乎大学对面店里的工作都是交给了张月香。
忙碌的工作让她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开始,香满园建成了第一家食品厂,中西式糕点、罐头、肉脯、坚果……进入了流水线生产。
开业那天孟不芙在浦城上学,没有参加香满园食品厂的剪彩仪式,但听刘婶说那天特别热闹。
很多合作伙伴都送来了开业花篮,而且还有记者来了,过几天的津城日报上报道了香满园食品厂的开业以及合作电话,连续打了半个月的广告。
与此同时,刘婶与电视台也有合作,拍了香满园的广告,彻底将状元糕点的名号宣扬出去。
这一次不是小动作,虽然拉了资金注入,但孟不芙和刘婶都背了一身债,成为银行的欠款大户。
但付出也是有回报的,比如以前他们都是靠和一些单位合作,什么过节礼等等之类的,现在超市、食品商店会主动找来寻求合作。
不光是津城的商户,还有周边的其它城市以及省份,另外张月香在浦城这边又招了两个员工,把自己的时间空出来,兼职开拓浦城的市场。
所以,刘婶远在津城时还有来自浦城的订单,虽然所投资的成本还没有回本,但势不可挡的发展已经是铁板钉钉。
“……年前我就不过去了,你们仨照顾好自己,有事给我打电话,好好搞学习……”刘婶在电话里再次嘱咐孟不芙、翠妞以及陈月梨。
她一直说十一后再去一趟浦城,可眼前的工作实在太忙了,眼瞅着孩子要放寒假她也没时间过去。
有时候忙到深夜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忍不住想,现在忙成这样真的好吗?一家人都不能团聚在一起。
好在孟不芙和翠妞都很理解她,让她专心忙事业,不用总操心她们。
她们是一家人,但又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要忙碌的重心,不该只是围绕着彼此。
所以,哪怕是相隔千里,她们的感情反而越发浓厚,没有通话都会滔滔不绝地分享着彼此的生活,见证着彼此的进步。
但不是每个人都在进步,也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期待,乌云总会笼罩在个别人的头顶,遮挡了阳光。
2001年元旦节后没多久,孟不芙从李淑玲打来的电话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个坏消息。
这通电话过了一个礼拜后,她又从刘婶那里听到了同样的消息——
“……医院已经检查出结果,是肝癌,早期,医生发现的早,做切除手术大概率能痊愈……”
孟不芙叹了口气,默默听着电话里传来刘婶的声音。
陈月梨拍了怕她的肩膀,跟着叹气。
上周四她妈妈打来电话,还没说两句就让小芙接电话,然后就说了孟爷爷在家晕倒然后检查得了肝硬化,也就是肝癌。
好消息就是检查结果显示是早期,如果做了切除手术痊愈的几率很大。
但要是不做手术,差不多一年的寿命,可能会恶化的更快,说不定只有半年。
孟不芙还想着要怎么给那边打个电话,刘婶的电话就打来了。
她对着电话问道:“只有我奶找去了吗?”
“嗯啊。”刘婶心里觉得唏嘘,“你爸好像不知道你奶过来,老太太的意思是想让你寒假回去一趟,见见你爷爷,老人家不想做手术。”
“见我有什么用?都不做手术了,见我就能好吗?”孟不芙忍不住说了一句。
既然医生说做手术治愈的概率大,那就做手术呗,为什么不做?他好不容易盼来了孙子,就这么想早点死吗?
刘婶叹口气,从他们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做手术,但每件事都有无数因素影响着,哪有那么简单。
“我给老太太拿了五百块钱,说是你给她的,没收,走时候我塞袋子里,我觉得你寒假回来还是看看吧。”
孟不芙抿抿嘴,“我知道了,婶子,谢谢你。”
她也不知道谢什么,但总觉得这个消息太突然。
可要说突然似乎也没那么突然,她早就知道老爷子上辈子肝癌去世,这辈子不过是再来一次。
就像她以后,也会这样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