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韩非听出了荀子口吻中的无奈,明白荀子的意思。
韩非的眼中不禁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无助。
这世上,或许真正了解他的人,也就只有那么两个。
一个恩师荀子,一个师弟李斯。
然,这两人一个从不插手天下风云变化,一个却成为他如今的敌人,谁也帮不了他。
而他自己,更是帮不了韩国。
如今的韩国,早已没了称霸天下的野心,世代韩王庸庸碌碌,朝秦暮楚。自当年申不害变法失败后,可谓是谈法色变。
韩非已经用尽全力去改变这一切,但奈何陷入恐惧的人,永远唤不醒。
他真的生错了年代,错过了时机,纵使有超过商鞅申不害之才,也只能落得无处伸展的地步。
他的无奈从来都藏在内心深处,只有在老师的面前,才会流露出这样的无助。
“老师,救救韩国吧,救救天下列国,否则这天下列国,必将难逃秦国毒手啊!”
突然,韩非在荀子面前跪倒下来。
随着六国合纵被破,他可谓耗尽心力,韩王的震怒,列国的逼迫,几乎已经把他逼到了绝路。
“哎,那宣文君的事,老夫知道的也算不少,但他是一个震古烁今的奇才啊!你难道非要和他斗下去吗?”
见状,荀子悠悠叹息一声,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子,还是没有死了那条拯救韩国的心。
可惜,别人看不透,但他荀子却能看得通透,列国早已经烂到骨子里,被大秦一统已是迟早之事,谁也挽救不了。
“弟子明白老师的意思,可是老师,这天下人都可以顺势而行,唯独弟子不行呐!”
“师弟有选择,别人有选择,可弟子是韩国的公子,弟子没有选择,只能逆势而为啊!”
韩非摇头,他明白荀子的意思,无非是劝他防守。
可身为韩国的公子,他没有资格谈论放手,他做不到眼睁睁看着韩国一步步走向灭亡。
他也想顺势而行,可生不逢时,他的出身不会给他任何的机会。
“哎!”
荀子再次长长的叹息一声。
“韩非,你要明白,莫说宣文君,就连你的师弟都是你这一生中无法战胜的敌人,你以为你能挡得住败局吗?”
荀子道。
韩非摇头,随即想到什么,目光灼灼的看向荀子,道:“不,老师,还有机会,还有机会的!”
“无论师弟也好,宣文君也罢,他们真正的力量,皆来自于秦王。
“是秦王让他们有了与列国对抗的实力,只要再给韩非一次机会,抓住列国,定能与他们一争高下!”
说话间,韩非对事态看得可谓清楚。
他十分清楚,师弟李斯乃是一代大才,那宣文君更是天纵奇才。
然,无论是大才也好,天纵奇才也罢,若面对的是一代无为昏君,都注定永世难以出头。
这两个人如今可以操控大局,一个把握天下命脉,一个游走列国,逼得列国退兵,这一切都是秦王给他们的力量。正是因为有秦王撑着,才有他们现在的一切。
倘若失去秦王,这两人再厉害也终究无济于事。
当然,想要对付秦王,那更是异想天开,所以,韩非现在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想办法借势。
这似乎已经成为他如今惯用的手段,本是一代法家大才的他,如今却成为了一个借助一切力量的纵横家,简直令人讽刺。
“你想怎么做?”
面对韩非的不甘,荀子苦涩道。
“一句话!老师,韩非就求老师一句话!”
韩非连忙道:“如今弟子已经无路可走,可弟子不能继续面对这样的局面,弟子必须重新再来!”
“赵国是当今天下,最有力量与秦国抗衡的存在,只要抓住赵国,弟子便可再度联络楚国、齐国、有这三大国相助,何愁困不住秦王?”
“只要秦国受困,弟子还能让其余诸国一同合纵,再度攻秦!”
看着韩非那状若疯狂的模样,荀子莫名一阵心疼。
他看明白了,这是真的亡秦之心不死!秦国一日不灭,韩非永世难安啊!
“你觉得一直借力,是一个办法吗?”
荀子问道。
韩非一愣,随后闭上双眼。
他当然知道,一直借力,永远不是办法。
可他想发展韩国的力量,没人给他机会。但凡秦国这边有任何风吹草动,韩国第一个认怂,一切的变法,积累力量,都只能成为梦幻泡影。
这般情况下,他除了借力,还能做什么?
“哎,拿去吧,这是老夫的推荐信,你拿着前往赵国吧!”
突然,荀子拿出一封信件递给了韩非。
所谓之子莫如父,荀子不是韩非的父亲,但韩非却是他一手调教的弟子。
在来此之前,荀子早就已经看清天下大局,他很清楚,韩非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继续抗争下去,唯有选择离开韩国,求助力量。
虽然这在他看来不是明智的选择,却是如今韩非唯一的选择,所以他早就准备好了推荐性。
韩非猛地抬头,看到荀子手中的举荐信,刹那间,他眼睛都红了。
“多谢老师!”
这个时代寻常行礼,从没有叩首之说,但不代表就没有叩首之礼。一般祭祀上天的时候就会叩拜。
当一个人在你心目中,犹如天一般的时候,才能行此大礼。
而就算君王,在别人面前,也注定配不上这样的大礼。
如今这一个响头磕下去,荀子在韩非的心目中,就等于一片天。
“痴儿,去吧,你这一生注定坎坷,或许没多久了,好好去闯吧,这可能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荀子起身,这是他最喜爱的弟子,也是唯一能让他破例的弟子。
如今他的例已经破了,不愿意继续逗留。
“韩非恭送老师!”
韩非赶忙起身,回头作揖。
荀子却是头也不回,走出房间,一转身,消失在了房门旁边的尽头,很快便没了踪影。
韩非的手轻轻颤抖着,嘴唇紧紧的抿着,许久后,他方才看向手中举荐信,同时一声大喝:“来人,立刻准备,前往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