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2 窑变惊起(1 / 1)

翌日,彭举带着窑工开炉烧瓷。冬天不是烧瓷的好时候,然而冬天却是烧制特殊窑变黑釉瓷的最佳时间。有经验的窑工会利用冬天降温迅速的特点,制造特殊的窑变,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这次是烧制精品瓷,所以数量不是很多,一百件都不到。彭举仔细观察了每一件瓷胚,计算其含水量和釉质。随后,亲自把瓷胚放置在窑内不同位置。最后,再放置一些火照。

这火照又称"试片",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宋窑的火照是利用碗坯改做的,上平下尖,大体呈5形。下部尖端插入满砂粒的匣钵内,匣钵放于窑膛中,在观火孔里可以看到。火照上端有圆孔,当窑工测定窑内温度时,用长钩伸入观火孔,将火照从匣钵里钩出。每烧一窑要验火照数次,每验一次,就钩出一个火照。

武安除了铁矿、磁矿也产煤,故而明代这里烧瓷已经改用煤炭,比起木柴,燃煤更容易获得高温,且窑温稳定。缺点是窑温不容易控制,这就需要有效的控制手段。

彭举家发明了一种控制窑温的装置,主要通过烟囱口大小的变化,通风口快速调节,以及不同颗粒大小的煤炭进料口完成快速调温。

烧窑最关键就是控制窑温,有经验椿工除了用火照判断外,主要依靠观火孔,看焰色。

一般暗红色为六百度,深红色七百,橘红色千度,纯橘色千一,金橘色千二,金黄色千三,金白色千四,纯白色千五,白蓝色千六,若是达到天蓝色就是炉火纯青了。而烧瓷分低温和高温,低温在八百度左右,高温就要千二、千三。烧瓷的主要原理就是釉质里的金属化合物产生氧化反应显示出不同色泽,以及釉面玻璃化的程度。所以,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不同的火候产生不同的效果。

而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最初发生窑变的瓷器被视为不祥,基本都被销毁,宋以后人们开始对这种不可预期,变幻莫测的结果所吸引,逐渐追求这种变化。然而窑变若不加控制就会产生大量废品,故而一个有经验的窑工会把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器物是成品,变化的只是图案,色泽。

彭举开炉后,采用大烟囱口,慢火少风的溜火阶段,主要让瓷胚缓慢均匀的排出水分。

之后是紧火阶段,窑内需要快速升温,于是加细煤,空气预热,加大送风,烟囱快速拔风,等烟气由白转红后,减小烟囱口,达到迅速升温的目的。

当温度达到千度以上,窑工开始进入勾火阶段,就是尽量使得窑内温度均衡。保证同一件瓷器能均匀受热。

如果正常的瓷器等烧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逐渐熄火出炉了。但是,窑变瓷器接下来有着一连串更复杂的操作。

通过快速改变窑温,让窑内空气流通,冷热气不均衡,局部高温等方法,制造窑内产生千姿百态的变化,从而使得瓷器的图案也随心所欲的变,各种纯自然的图案就这样诞生了。

整个烧制要十天,这几天彭举天天守在炉窑变,时时刻刻观察火候,做着各种复杂的操作。终于,最后窑成的时候到了。

一大早,黄家二少爷黄世仁带着一个富商模样的人和一个东瀛人来到窑厂。黄家管事设置香案,黄世仁和他的贵客,一起焚香祷告,期待能出一窑上等的瓷器,也期待窑变黑釉瓷能出现吉祥有趣的图案。

开窑也是个漫长的过程,要等窑温完全缓慢降到和外面温度一致,才能打开窑门。彭举走到黄世仁面前,道:“这一窑瓷器九成以上是成品,窑变效果不论,俺算完成俺的承诺,接下来你去叫人放了三叔的闺女。”

“不急,开了窑再说。你放心,这今天那妮子好吃好喝的,没有怠慢她,她爹的尸首也入殓了,是一口上过漆的好棺材!”

开窑的时候到了,窑门打开,一股热气和烟气扑面而来。黄世仁让下人搬过来许多垫着稻草和棉絮的木箱子。他一件件看着传出来的瓷器,神情很是满意。

当一只黑釉缸传出来时,黄世仁身后的东瀛人兴奋的大叫起来,“信じられない(信机拉嘞呐以)”。

原来,这个黑釉缸的窑变图案是下黑上青蓝,更神奇的是在蓝黑交接处,出现了一块红色。

接着听见东瀛人用半生不熟的汉语道:“日出东海,吉祥神奇!”然后对着彭举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嘴里说着,“阿里嘎多,斯过依,斯过依,信机拉勒呐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抗战张大少 大宋好武夫 原始人:我在原始社会建王国 民国之绝密生涯 妖孽小书生 回到唐朝去篡位火锅233 混在唐初 从部落到帝国 明末立志传 明朝大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