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了,武有了,新鲜的事物自然不能少。
所以人们发现,泰平城这个边塞之地,这些日子里,突然还多了不少新鲜玩意儿。
城里头的几家大布行,搞起了什么服装表演。
就是在铺子外头搭一个长台,然后请了身形婀娜的女子,或者健硕的男子,穿着新衣服在上头走来走去。
不过最新奇的时候,不知道商家从哪儿找来的几个小孩儿,穿着可爱的各种生肖的绣花衣裳,也学着大人,在长台上走来走去。
那些绣花的花样也是见所未见,虽不写实,却都憨态可掬,跟孩子们古灵精怪的样子,很是搭调。
这服装表演,让女人们几乎疯狂。一次表演,可以惹来七八场因为占位子而引起的打架事件。
好在,州府及时派了人来维持秩序,这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另外,城里头的大金楼,突然拿出了号称是自家压箱底的宝贝,搞起了义拍。
大荣朝的拍卖,分两种,一种是官拍,拍品基本就是土地啊,被抄没的房屋,财产等等之类的。
另一种就是民间拍卖,称之为义拍,那拍品就多了,凡是珠宝首饰,古董摆件,家具装饰,都能拍。
这次金楼的拍品自然都是首饰。不用想就知道,这些被拍卖的首饰,大部分都是夏安茹提供的。
如今,她手上的热缩材料,已经所剩不多了,彩宝珍珠,也没多少了。
最后的一批材料,夏安茹一共赶制出了十件珠宝,都是单件,因为加了热缩片,琉璃珠,养殖珍珠和彩宝,所以每件都非常的华丽。
拼了的夏安茹,拿出了八件,分了两家金楼来进行八场拍卖。
届时,根据拍卖所得款项,金楼得两成利,她得八成利。
这是她带来的手工活,最后的辉煌了,不多赚点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两家金楼,前两次拍卖的,都是他们店里的上品。
等场子热起来了,这义拍的噱头也传开了,金楼才会上夏安茹最后的八件拍品。
金楼的掌柜和东家,也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栩栩如生,这么完美的珠宝花簪。
那据说用琉璃制成的,停留在花上露珠,里头没有一丝丝的杂质,仿佛就真的是早晨才刚下的露水,收集起来放在簪花上的。
簪子上的花朵,那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比真的还完美。真不愧是将军府拿出来的东西,美轮美奂四个字,都不足以说出这八件珠宝震撼人心的美。
之所以人家觉得是将军府拿出来的东西,是因为每次夏安茹去金楼,陈娉婷也必定会一起去,然后他们坐的又是将军府的马车......不过这样的误会,对夏安茹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虽然夏安茹觉得,两家铺子对花簪的赞美,到底是夸张了一些。
不过她想起自己第一次吃patchi的巧克力时,觉得那玩意儿简直就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糖果,吃得她脑袋里都放烟花了,可后来吃多了.....也就这样了。
所以她也很能理解人家掌柜看到现代技术搞的首饰的时候,有多激动了。
激动不激动,都不要紧,反正拍卖的时候,别手抖就行了。
此时的泰平城,因为这一番热闹,突然就成了北方的商业娱乐重镇。
连很多远在什么蜀中,云贵,两湖之地的时髦人,在得了消息之后,也赶来凑热闹了。
一个月后,泰平城,便彻底热闹了起来。街上摩肩接踵,都不需要故意安排,就有不少卖艺的杂耍的,卖小吃的,在城里城外支起了摊位。
当然,问询而来的穷人乞丐也不少。
但是因为足够热闹,似乎就能把这城里的穷困,都染上了一些希翼的光。
为了接待四方来客,州牧季宗林,还特地腾出了官属的几个闲置院落,多办了几家驿站,供游客休息入住。
在此期间,肃州的夏收,默默的开始,又默默的结束了。
果不其然,夏粮欠收。
而且不是欠收了一点点,而是原本能亩产三石粮的一亩地,现在连收半石都勉强。
地里头割上来的,大多都是麦秆,麦粒儿是又憋又少。
可......泰平城似乎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因为即将临近中秋,花魁大赛,比武大赛,和赛花灯,马上要举办了,城里头更是人头攒动。
更有富商豪客,已经准备了要拿下花魁的心,所以两家金楼开的第二场拍卖,都完美收官。
夏安茹入账六千两,成了这一场热闹的既得利益者之一。
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泰平城的粮价,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两百五十文一斗,直接翻倍,涨到了五百文一斗。
百姓已经不去粮铺了,反正粮铺里有没有粮都跟他们没关系了。半两银子,一斗粮,普通百姓只能且活且珍惜了。
很多人开始种起了萝卜白菜,毕竟等冬天断了粮,萝卜白菜还能混几顿。虽然这会儿种,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收成,但是人总不能这么等死吧?
当然,还有另辟蹊径的,因为城里头热闹了,找活也容易,很多人手里头的钱,虽然不够买粮食的,牛羊也买不起,但是小鸡小鸭小兔子倒是能买一些。
毕竟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饲养起来不用粮食,也不会死。虽然鸡鸭会长的很慢,也会下不出蛋......但是万一真的没粮食吃了,嚼吧嚼吧皮和骨头也能活吧?
老百姓终于实现了,没饭吃,就吃肉的生活。
而富人......他们无所谓,该买还得买,该玩还得玩,只是平日里原本一月家用三百两足够,如今一月可能得花上五六百两还缺。
虽然有抱怨,但是......最近城里热闹多,花销大点儿,可能也正常吧?
整个肃州,就像分离出了两个世界。
不过,夏兆丰觉得,本来这里就是如此,只是如今在他们的推动下,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明显了而已。
泰平城,肃州的一个小城,在八月上旬,力拔头筹,终于成为了整个大荣朝,过去,现在,或者还有将来,粮价最贵的一个城。
北方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迅速的朝南扩散。
几乎在泰平城粮价涨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五百文之后的几天内,大荣朝,所有,是所有粮商,都收到了消息。
而且,随着这个消息一起传来的,还有另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那就是俞王殿下,终于从冬眠中苏醒了。
西州俞王府放出消息,只要路过他们西州的,都可以请俞王府的府兵护粮,俞王府做担保,保证各大粮商的粮食,可以顺利通过西州。
若在押运途中,有任何的粮食损失,俞王府照价全赔。
每次护粮,俞王府不收钱,他们只收所护粮食的一成,作为报酬。
这事儿,就是双赢。
因为不管从哪里往肃州走,途经西州是最近的一条道,这会儿有俞王府做后盾,那大家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一成粮食的报酬,虽然看着不少,但是算上风险,和绕道的路费,就不算多了。
更何况,粮商手里的粮,很多都是自己田里产的,成本估计也就五六十文一斗,哪怕粮食欠收,那基本成本也不会超过八十文的。
再加上七七八八的运费路费人员牲口的损耗,成本最多最多,一百文。
但是一旦粮食运到了肃州,能卖多少?
五百文!
所以这么一算,俞王只要一成粮,简直是太有良心了。
有先行者,在得知肃州粮价之后的第二第三天,就已经筹备了粮食,找了车马队,往肃州赶了。
这干什么不都得快点儿?
别到时候大伙儿都得了消息往肃州跑,那五百文一斗的价格,可就卖不到了!
不过不卖五百文,卖四百也是血赚,反正都行~
也有谨慎的,想着让第一波跑去肃州的有了反馈,他们再出发也不迟。
可没想到,左等右等的,自家认识的同行,都说好了要观望,却都在偷摸着备粮找马队。
好家伙,原来所有的承诺都是骗人的!
结果就是,大部分有马队的粮行,都快速出发了,而没有马队的......也为了抢车马,而天天干架。
于是乎,西州的官道,再次热闹了起来。
西州州府的人,反正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全被俞王赶去修路了,而王府的三四百亲兵,也全被扔出去干起了镖局的活计。
而俞王,则雁过拔毛,拔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