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家父女回来的第二日,夏兆丰就重回了县衙。
郑智明看到自己家师爷总算回来了,激动的眼泪都要掉下来,“夏兄啊~你总算回来了,没有你的日子里~”
心中已经响起了bgm的夏兆丰赶忙拦住了郑智明,“别别别,清华兄别激动,咱们有事儿好好说。”
“怎么样?南边近来如何?”被打断了的郑智明,倒是问了句要紧的事儿。
夏兆丰如实回答:“也就那样,当然,比咱们这儿是好不少。就是跟往年比起来,说是年景还是差些。粮食什么的倒是有,但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哎,估计都得看今年夏收了。”郑智明叹了口气,“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慈济堂从正月里开始施粥,如今更是停不了了。
你不在的这一月,新来的移民户,倒是又带来了一批老乡,我和李大年光量地分田都能从早忙到晚。
连累得我家夫人也每日去慈济堂熬粥施粥忙个不停,还得愁怎么买得上便宜点儿的粮食。
今年春耕又比往年晚了一些,这日子过的真是今朝不知明日事,搞得我日日夜不能寐啊~”
“清华兄,有话直说。”夏兆丰面无表情的说道。
郑智明尴尬得笑了两声,“呵呵,既然夏兄这么说了,那我也不客气了,你那粮食有没有多买?要不然让一点给我?”
“清华兄,我有一事不明。”夏兆丰答非所问。
“你说。”坐在桌案后头的郑智明,此时站起了身,把屁股挪到了夏兆丰旁边的椅子上,神色严肃又认真的看着夏兆丰,“有何事不明,夏兄尽管说,我必知无不答,言无不尽。”
他就差说,我知道你有粮,只要你匀我一点儿,想知道啥都行!豁出去了~
崔承允微一点头,然后才问:“您那卖扇子的银两,能支撑到夏收吗?关键您这么做,用自己的钱,来养老百姓,是图什么呢?”
虽说崔承允自认是个热心肠,但是他自己扪心自问,是绝对做不到像郑大人这样,倒贴着做官的。
老百姓的确不容易,但是他能做到的极限,似乎就是增加就业,让老百姓有条生路了。
像郑大人这样,拿出大笔的银两,倒贴进官衙的行为,夏兆丰确实觉得......非常人所能理解。
没想郑智明却两手一摊,“这钱也不是我的啊,是我大哥的。”
呃......非要这么说的话,勉强也算吧,夏兆丰只得略微点了下头。
郑智明继续说道:“当然,我也出了那么一点点力~不过主要还是我大哥的那个章,比较值钱。我本也不缺那些钱,用来接济治下的百姓,全当去庙里烧香捐了香火钱,有何不可?”
“哇,那您这香火钱,倒是真的不少。”夏兆丰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呵呵,”郑智明坦诚道:“实不相瞒,我们郑家,在都城也好,在整个大荣也罢,也算是叫得上名号的人家了,咱们宗支旁支加起来,每年捐的香火钱,别说几千两了,几万两恐怕也是有的。
有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然我也不缺钱,这儿也没个寺庙道观的,我拿钱做善事,全当积德有何不可?
咱们八方县这不是才刚开始吗?自然比别的地方困难些,往后就好了,我别的没用,这份信心还是有的。”
原来,这,就是贵族阶级啊。
夏兆丰不免在心中感叹,这几千两的银子,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巨资。但是在荥阳郑氏这里,却就是举手之劳。
人和人之间,果然有壁。
心中了然的夏兆丰,点了下头,“也并不是每个富人,都跟郑大人一般,存了善心,愿意把体己拿出来接济百姓的,夏某佩服。
您先前问我是不是可以匀点粮食出来,可以是可以,但是也不多,一百八十文一升,您看您要多少?”
其实夏兆丰原来是想赚点儿车马钱的,但是郑大人的圣人之光,照得他都快瞎了。
他钱是没有,想着家里欠着万两的债,身边还剩下百两银子,让他捐钱确实也是为难他了。
但是自己这来回花费的精力,他全当做善事,捐给八方县百姓算了!
赚圣人的钱,老实说,夏兆丰多少还是有些不安心的。
所以他当下就决定多少买的,就多少卖。
虽然自己做好事没人知道,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能安心,那就行了。
一听才一百八十文一升,郑智明立刻拍案而起,“向家卖我两百五十文一斗!这也太黑了吧?”
“您别激动!”夏兆丰扯着郑智明坐下,“这粮价,我是多少买的,就多少卖您给,中间一分钱都没赚您的,连车马费都是我自己承担了。
但是人家向家,也是要请了镖局,养了护卫,押送粮食走南闯北的,这一路的花费,都是成本。
南方一百八十文的采购价,卖到咱们这儿,两百五十文,叫我说,其实不算黑。”
更何况,像他们五味斋,因为有陈将军打过招呼,向家卖到现在两百文,这么算下来,还真是成本价,没赚啥钱。
向氏粮铺,还真不能算是黑心商贩,而应该算是良心商人了。
“也是哈?”从没做过生意的郑智明砸吧了下嘴,“主要还是这地方不方便,中间还隔了个要命的西州。”
“会好的,”夏兆丰如此安慰郑智明,“咱们去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场大雨,也许今年西州的旱灾就能解了。希望他们也能有个丰收年吧。”
“可不是?”郑智明皱了下眉,“要不然咱们多不方便。行了,这粮价咱们就说定了,我可等着你的粮了哈。”
夏兆丰沉吟了一下,然后才道:“这粮价,一百八没有问题。但是在下有个建议,说出来,清华兄你考虑考虑。”
“什么建议,你说。”郑智明被夏兆丰这么一说,神色又严肃了起来。
“慈济堂施粥,是照顾百姓,怕今年受了雪灾,蒙受了损失的人支撑不到夏收,所以一直没停过。这本是善举,没有什么过错。
但是清华兄,你有没有想过,这么男女老少,咱是个人都接济,一来,负担太重,毕竟咱们县,现在两连个城墙城门都还没有,还得省点钱出来,好歹造个门不是?
二来,这么干,也容易养懒汉。躺着就有饭吃,谁还愿意干活啊?是不是?”
“嗯,这事儿夫人也跟我说过,只是我最近太忙了,一直没拿出章程来。既然夏兄提到了此事,那今日咱们就把这章程定下来。”
所谓救急不救穷,郑智明其实也觉得如今谁来都能舀一碗粥的法子不好,但是却又看着来要粥的人,一个比一个瘦削,所以不管男女老少,都不太好拒绝。
这会儿既然夏兆丰提出来了,他就准备今日把县衙今年着重要办的事儿,都定下来,顺便把慈济堂的接济章程,也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