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的报复比我想象中的来的更早一些。
次日一大早,开门的赛貂蝉猛地一嗓子,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我冲出去一看,只见药铺的门板上挂着九个猫头,每个猫头上面都用木楔子定上了各种颜色的布条。
“九狸子,我是不是闯祸了?”
我看了一眼赛貂蝉,摇了摇头道:“该来的早晚会来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要是我没杀了三凤,二龙也许会网开一面。”
“你没杀她,咱们要对付两个,现在还好,只对付二龙一个就行了。”
饭桌上,所有人都沉默不语,默默地吃着窝窝头,没人说话,又像是说了
压抑的气氛弥漫着整个药铺,战战兢兢过了一上午,进店的每一个客人我都仔细打量了一番,生怕二龙混进来。
我的心不在焉引来了老把头,他慢慢悠悠坐在了我面前,开口说道:“咋地,怕了啊?”
“说不上害怕,就是有点担心。”
“你就是不了解降头术,没你想得那么严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穷担心有什么用,再这样下去,自己都得逼疯自己,等不到二龙来,自己就废了。”
“哎,不明白咋回事啊,心里没底。”
“有啥不明白的,降头术多多少少有点像是咱们的巫蛊术,我问你,你害怕巫蛊吗?”
我摇了摇头。
老把头轻哼一声道:“巫蛊你都不怕,还怕个锤子的南洋降头。”
一语点名梦中人。
老把头燃起了烟袋锅子,缓缓说起了南洋降头术。
江湖传言,降头有两种来历,一种是唐朝时期,高僧玄奘西行取经归来的时候,路过通天河的时候,驮玄奘过河的老龟一怒之下,将玄奘翻入水中。
经书飘得到处都是,话说其中有一本《谶》(我也不认识这个字,尴尬……)的经书顺流而下,不见了踪影。
据说,只要看明白这本经书,就能了解过去,预知未来。
很多年后,这本经书几经流转,到了暹罗的王廷皇僧手中,皇僧日夜苦苦研究,穷极一生,临死的时候,终于参透了经书的奥秘,从那时起,一些能预测吉凶的江湖术士在南洋兴起。
到了宋朝时期,华夏的茅山术传入南洋,南洋术士学会后,与经书一结合,才有了降头术的雏形,那时候,也只不过是替人改运,消除灾祸而已。
一直到了大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随船队出行的郎中里,有一个名叫金玉卡的苗医,此人精通巫蛊之术,在航行的过程中,南阳人偷学了巫蛊师,等南阳人下船后,巫蛊之术便在南洋遍地开花。
有人之人,将巫蛊师和降头术结合,从此,降头术就变成了专门害人的邪术,害人生病,取人性命,十分邪门。
关于巫蛊术,还有一种说法,同样也是发生在大明朝。
那时候,南洋有一个小国,国内有一个屠夫,喜得一子,不幸的儿子未到一岁就夭折了,屠夫爱子心切,将儿子的尸骨葬在了院中。
南阳的屠夫可不像中原的那样,只是杀猪宰羊,他们除了人,什么都杀,比如毒蛇、狸猫、山狗、猴子等等。
各种动物的血在院子中铺了一层又一层,机缘巧合下,埋葬儿子的地方长出了一株奇怪的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片宛如人手,开的花更像是一个孩子的笑脸。
屠夫觉得这花是儿子的转世,于是乎,就把花移植到了花盆之中,放入卧室。
不久之后,屠夫发现,只要一靠近这盆花,脑海里总有一个声音在询问他仇人是谁,屠夫随口说了一个名字,没想到次日一早,仇人七窍流血而亡。
屠夫觉得奇怪,又对着花许愿,结果屡试不爽。
渐渐地,这种用婴孩尸骨为种,以动物之血为浆浇灌的巫术就流传开来。
不过只要不是亲生父子,巫术需要取来被诅咒之人的贴身之物才能灵验,比如头发、穿过的衣物等等。
从那以后,这种种小鬼的巫术就在南洋隐匿流传,江湖称之为降头术。
不管哪种说法,归根结底,降头术就是一种邪术,为达目的,可使用任何歪门邪道的东西害人。
我听完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老把头将继续说道:“降头术不可怕,可怕的是给人的心理暗示,就像你这样,整日忧心忡忡,总感觉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你是郎中,你知道,整日这样,不管是否中没中降头,惶惶终日,人的身体也吃不消,早晚会胸闷气短,进而演变成严重的身体症状。”
“杯弓蛇影。”
老把头一愣,缓缓问道:“啥是杯弓蛇影?”
“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并经常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客人心生疑惑,不过还是硬着头皮喝下了杯中酒。多日之后,这个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乐广前去探望,在询问病情的时候,郎中也不知道是什么病,乐广再三询问,朋友才缓缓说出了在乐广家饮酒之时,杯中有一条小蛇。乐广仔细想来,想起那日酒宴,客人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张宝弓,想必是那弓箭的影子在烛光的照射下,映入了酒杯之中,二人情景再现,得知真相的朋友立马大病得愈。”
说完后,我发问老把头:“那你怎么会不知道这个?”
“我知道啊,你也知道,可你就是不往这个地方想。”
我恍然大悟,原来,二龙挂猫头,就是在让我想入非非,从而乱了方寸。
老把头哈哈一笑:“咱们不能大意轻敌,但也不必把二龙想的太强大,你还是给人看病开方,等二龙真正出招的时候,你再做法克之。”
我点了点头道:“明白了。”
老把头转身离开,我发现他一转身,脸色就变了,我知道,他心里也有些担心,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我信心,谁也不知道二龙的道行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