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战场的混乱远超后世,尤其这种规模超大的骑兵突袭战,被铁骑践踏碾碎的溃兵漫山遍野。
冰天雪地里,到处是冰冷的尸体,覆地的旌旗,断裂的刀矛,以及遗弃的甲胄、兜鍪。
激战两个多时辰,袁军已被气夺,不敢应战,铁骑所至,皆披靡溃败、闻风丧胆。
率领五千精锐关西铁骑突袭袁军,获得大胜,张辽并不意外,但张辽意外的是,激战这么久,一直没有见到袁术中军大旗。
五千铁骑已经分散,主力虽然依旧在冲击袁军后方阵列,但已有数支偏师开始四散游弋,巡视战场周围。
此时战场广阔数十里,铁骑一路下来,既踏过了河流小溪,也越过了丛林沟壑,更绕过了数个村落、丘陵。
阅览了无数风景,可就是未见到袁军的指挥旌旗。
乱军中,黄忠一眼便看到张辽那高扬醒目的大纛,策马赶至张辽面前,对张辽问道:“大将军,袁术是否可能已经丢弃帅旗?”
张辽点头,说道:“极有可能,敌军战意涣散,进退无度,明显是没有得到军令调度。”
黄忠断言道:“若如此,何处抵抗激烈,袁术便极有可能在何处。”
张辽觉得黄忠言之有理,立即下令道:“传令全军,停止追击,围剿敌军溃兵。”
现在铁骑所面临的形势是,若袁术已逃,那铁骑已经追之不上。合肥距寿春寥寥百余里,袁术疯狂逃窜,两个时辰已经可以逃回寿春。
张辽只能赌一回,袁术还在战场中,没能及时逃走。
随着军令下达,不久之后,战场一隅便爆发了热烈的欢呼。
黄忠所部士卒找到了袁术遗弃的大纛、旌节,斩将夺旗都是军中首功,虽然这面大纛已经被践踏的污秽不堪,甚至沾染了大量污血,但在士卒眼中,这就是堪比千金的价值连城之物。
大量铁骑闻讯而动,聚集在寻到袁军大纛的战场附近,大纛在,袁术应该相距不远。
事实如张辽、黄忠所料,面对张辽率军突袭,袁术远没有孙权一般胆气。
逍遥津一战,张辽率军猛攻打乱了吴军阵型,将孙权围困在山冢上。孙权便高树帅旗,率军架起长戟死守高处,然后指挥大军围困张辽。
而袁术作为世家子弟,见到张辽率军狂暴突袭而来,果断扔下大纛,弃军而走。
虽然跟孙权相比,袁术的表现非常不堪。但也不太适合就此鄙视袁术,相比于袁术曾经的表现,今日其实已经有了非常大的长进。
历史上蕲县之战,袁术率军进攻豫州,听闻曹操来伐,远远的就弃军而逃。留下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人守卫蕲县被曹操斩杀。
至少这一次袁术亲临战阵,是看到铁骑突进,大军土崩瓦解之后才丧胆窜逃。已经是勇气可嘉。
勇气水准大概相当于昭烈帝刘备在徐州,看到曹操的旌旗,才单骑而走。(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
此时的袁术披头散发,右股后侧还中了一箭,十分狼狈,与亲信两人躲在泥坑中,不敢稍动。
一队队铁骑策马从不远处跑过,马蹄践踏,袁术能看清眼前泥石随之颤动,这说明只要铁骑再近些许,就能看见泥坑中的众人。
好在每次蹄声隆隆震动之后,铁骑都已远去,没有注意到这不起眼的一角。
又一次铁骑策马而过,袁术甚至能想象到马上骑士义气风发的模样。这些高傲的骑兵,雄视四盼,策马奔腾,注定忽视脚下的风景。
一切如袁术所想,铁骑如风,如雷的马蹄声正在逐渐远去。
袁术深深呼了口气,揪着的心弦稍微放松。可是蓦然间,感觉光线一暗,连忙惊恐的抬头望去。眼前是一名面庞青涩,嘴角刚刚长出一层绒毛的年轻骑士。神情中带着好奇与期盼。
袁术所有的轻松,所有的心绪都不翼而飞,全身都被惊悚所笼罩,恳求道:“千万莫要声张,孤能给汝黄金万两,保汝荣华富贵!”
“孤?”年轻士卒眼睛一亮:“汝是……啊~”
年轻士卒明亮的眼神逐渐暗淡,脸上欣喜的表情还未展开便彻底凝固。
一柄利剑自其下颔穿过,刺入其头颅。
飞溅的鲜血喷了袁术一脸,袁术被惊得尖叫一声,对持剑偷袭这名士卒得亲信大吼道:“汝杀他作甚?他都未带杀意,说不定已被孤劝服!”八壹中文網
“将军,死人才不会开口!”
袁术被顺利劝服,只能抹了把脸上鲜血,说道:“速速将尸体搬下来,别被其他人发现!”
三人吃力不已的将这名全身披甲的士卒拖进泥坑,然后绝望的发现在不远处还有两匹战马。显然这名士卒是骑兵队列中的一员,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态,到这里多看了一眼。
袁术还未想好怎么处置战马,一大队骑兵便从远处策马返回。
队列中传来军官肃杀的声音:“就在这附近落队一人,严密搜查。”
两匹战马如此显眼,很快便引起铁骑关注。
“屯长,关西战马!”
“过去看看!”
听到这里,泥坑中的袁术彻底绝望。
大队士卒沉重的脚步声响起,随后无数阴影覆盖了泥坑上方。
三人惊恐的抬头,只见十几名关西士卒脸色铁青,面带杀意。同袍的尸体就在泥坑当中,发生什么事情不言而喻。
士卒们默契的举起手中长矛,杀意迸发,就要将泥坑中的三人刺死。
袁术惊恐的大吼:“不要杀我!我乃车骑将军袁术,献上我能令汝等荣华富贵!”
“啊~”惨叫声响起,却是袁术两名亲信被刺死。
随后一群士卒抽出绳子跳进泥坑,将袁术绑的结结实实。
袁术被俘虏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全军,虽然各处仍有战斗发生,但全军还是传出热烈的欢呼,这意味着淮南之叛,已经基本宣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