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也是有世家的,只不过世家都不在梁城,而在偏远的地区(梁城以外的地区)。国公夫人幼时小姐妹张海妹介绍的世家嫡子,便是望族清河于氏的公子。清河于氏发源于京东东路的郯城,据说是春秋战国邘叔之后,后搬迁至河北东路的清河郡。这位于氏公子的祖父是于氏嫡支嫡子,母亲是琅琊王氏女,与国公夫人小姐妹的娘同族。小姐妹的爹从京东东路来梁城做官,把小姐妹送进秦氏族学读书,与国公夫人同桌。小姐妹是家中老小,性格温柔,很能包容性格强势的国公夫人,二人的友谊保持至今。小姐妹嫁的是梁城于氏子,与清河于氏有渊源但并无关系。梁城于氏为了家族发展一直希望和清河于氏拉上关系。正好清河于氏这位公子的娘,也很希望儿子娶一位京城名门,便撺掇丈夫借儿子参加省试的机会,一家三口来京城看远房族姑(小姐妹的娘)。好巧不巧,国公夫人发出三妹的征婚信息,小姐妹的父亲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他家就此攀上一位节度使;二是女儿帮婆家和清河于氏拉进了关系,梁城于氏必定会更善待女儿。三,这三嘛就是小姐妹爹的私心了,想让他的孙子也娶一位秦家女。注,这秦家女一定要和节度使夫人有关系,最好是节度使夫人的妹妹。小姐妹和国公夫人说的时候当然不会说她爹的私心,她的任务是吹嘘于公子。只要于公子和三妹妹的婚事成了,其他的事自然是水到渠成。聪明人和聪明人说话点到为止,三妹妹的亲事成了国公夫人咋会不感激小姐妹。她在见过于公子之后,迫不及待的往娘家赶,恨不得立马把这个消息告诉爹娘。国公夫人的爹娘如今住在西外城,是一进的院子,这还是沾了女婿容国公的光。秦家在听说容国公当上了节度使后,为了面子上好看,由国公夫人的大伯提议,分了一些家产给国公夫人爹娘。不清楚秦家人在考虑这些的时候是否想过大娘子的脾气,毕竟大娘子脾气不好是从小就开始的。又或许是大娘子离开梁城七八年,使秦家人淡忘了许多事,包括大娘子的脾气。忘记了暴脾气的大娘子从小和家中人打过多少次架。秦家的产业里有羊奶这一项。羊奶膻味太重,冬天还好点,夏天招的苍蝇蚊子能把人吃了,一般人都接受不了住家户周边有羊奶场。秦家设在西外城的奶场周围住的几乎都是秦家子孙,毕竟自家产业自己人嫌弃也挡不住开,不然这么个大家族都等喝西北风啊。国公夫人爹娘的院子就在奶场这里,不过是在外围,离奶场远一点,膻味不那么浓,偶尔刮风天才会有一点膻味飘过来。国公夫人坐的马车停在院门外,下车便看到有一辆骡车也停在院门外,原本就窄的院门口,一下子全挡住了。为爹娘换院子的念头再次升起,她决定等三妹的亲事说成前,一定把房子的事给解决了。解决房子的问题不是她要掏钱买房,而是她要爹娘重新搬回猫耳朵眼秦家的老宅,且还是独立占一处院子。这个念头从她荣归故里见到爹娘住在奶场的房子就有了,当时若不是她丈夫劝说她“稍安毋躁,都会解决的”,她当场就发作了。跟着丈夫外出七八年,她的脾气不是变好了而是变得更暴躁更没耐心了,因为她的丈夫有本事啊,她丈夫给了她肆意妄为的资本。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国公夫人,如今的眼里已经没有她能看的上的秦家人了。若不是丈夫说“他们的势力在梁城外,在梁城要低调,不能太嚣张了”,她早就无需再忍秦家人!秦家人和她爹娘可不清楚她的心态,她爹娘此时正在招待来自老宅的堂叔和二妹妹定亲的庶子。这位堂叔和那位庶子属于“狐朋狗友”,二妹妹的亲事就是他起的作用。不过是国公夫人不知道罢了,要不然早就收拾他了。注,堂叔是国公夫人爹娘的堂叔,国公夫人应该喊“叔爷”。国公夫人走进敞开的院门,见他爹在院里树下陪着两个浪荡子说话,眉头皱了皱,保持不悦的表情径直朝北屋走过去,视而不见树下的三人。她爹如今已没了当年拿着棍子满院打女儿的雄风,见女儿不理他,又不想在外人面前丢了面子。硬着脸皮堆满笑容,给自己找台阶,先和女儿打招呼:“大妞回来了。”
国公夫人不认识庶子可认识她爹堂叔,就算是年龄比她小也是秦家人。有外人在总要给自己爹一些面子,连搭理带不搭理的应付:“嗯。爹你纳凉呢。少喝点。”
头不带扭脚不带停的继续往里走。堂叔和庶子往她爹跟前凑,目的就是为了多和她拉拉关系。今日终于见到真神了,哪能就这样错过。堂叔“吭吭”两声,端着长辈的架子开口:“呦,大妮这是不认识我了?我是恁十三叔爷啊。”
他这样说在国公夫人爹认知里是自己女儿不懂事没礼貌,进院不先跟人打招呼,不给本家人面子也就是不给他面子。有点恼怒的喊:“还不赶紧过来喊人!”
国公夫人已经做了几年的天老大她老二,哪会在乎她爹说啥。继续走自己的路,头也不回的进了北屋。一进院子本就不大,她娘在北屋听到院里的声音,急忙从北屋出来,迎面撞见女儿,拉着女儿小声说:“恁叔爷是来给四妞(三妹妹)说亲的,你再不高兴看见他也好歹别得罪了他。”
扭头瞥一眼院里,继续道:“另一个就是三妞(二妹妹)定亲的那个宗亲,你不给他好脸不是让二妞为难嘛。”
国公夫人听她娘说堂叔是来说亲的都已经烦了,又加上另一个人是那个庶子,如同火上浇油,心头的怒火腾一下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