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白姑娘,这里安全了,他一时半会儿也挣脱不开,你走吧,我要忙了。”
见陶铃真的要走,白芍大脑飞快运转,寻找能跟在她身边的办法。
这些天,面对老鳏夫的骚扰她受够了,她知道,如果她不想办法解决这个事,那她以后别想好好生活了。
此时白芍非常想煽自己两耳光,当初陶铃给她抛出橄榄枝,她为什么不要,如今听村里人说,人家在镇子上开了家店,生意非常好,要是当初……
片刻时间,陶铃已走出去好远。
“唉,陶姑娘,你等等。”
白芍看到陶铃手上东西,灵机一动,“陶姑娘,你可是要找会作画的人?”
陶铃点点头,白芍听后一脸惊喜。
“不若你考虑考虑我怎么样,这个我会,保准画什么想什么。”
为了提高自己话语的可信度,白芍当即捡起一个小石子,在地上画起来。
陶铃不报什么希望的瞅了两眼,她有些震惊,没想到白芍还真有两把刷子。
地上的红梅栩栩如生,瞧着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行,画的不错,你随我去刘木匠家一趟,具体要画什么到时候再说。”
两人来到刘木匠家,他们正在吃晚饭,桌子上只有一小盆看着就很清淡的野菜及几碗糙米粥。
刘木匠手艺很好,家里唯一收入全靠他做木活,但近几年积劳成疾,收入不多还要看病花钱,所以家里就越来越穷。
陶铃与刘木匠商量好一应餐具的要求标准后,便把买的书和颜料给了白芍。
以后就是,刘木匠做好一套餐具,白芍画上花纹图案,再由刘释拿镇子上去给她,她只需在店内验验货,有什么想法告诉刘释就好,可谓十分方便。
正事办完后,陶铃不动声色踱步到小餐桌旁,她打算给粥碗内放些灵泉水,就算不能让刘木匠立刻好起来,但让他病情缓解一下下,还是能做到的。
一共四个粥碗,其中三个因她的到来,此刻还是满的,没有留下一点给她作弊的余地。剩下一个碗正被一小娃娃抱着,哼哧哼哧的吃着呢。
陶铃无可奈何,只得把灵泉水注进了菜盆子里,看着那点点野菜被灵泉水托起,最终浮在了水面上,陶铃沉默了,这样做会不会太明显。
不过她这想法显然是多余的,正当她要离开刘木匠家时,刘释突然喊他爹,说桌子发大水了。
陶铃扭过头,一眼就看到了灵泉水顺着桌腿流下,已经浸湿了周围好大一片地面。
陶铃:“……”
这届村民真难带。
已经一只脚她踏院门的她又把叫缩了回来,“刘大娘,你们家有水吗,我有些渴了。”
“唉,又又又。”见陶铃喊渴,刘大娘立即去了厨房,一刻也不敢耽误,她知道陶铃是她家的贵人,不禁救了他儿子,还是她家的财神爷,就那三十双筷子,陶姑娘就给了二两银子,可谓十分大方。
陶铃跟在她身后,趁刘大娘不注意,偷偷把灵泉水注进了水缸里,这下还怕她们喝不到灵泉水。
离开刘木匠家,陶铃特意绕了远路,在村子里逛了一圈,她要为建房子寻找地方。
路过陶家时,院门是大开的,里面没有一个人,就连里面每个房间的门也都是虚掩或是开着的。
这是……搬走了?
隔壁一婆子见到陶铃,便热心的给她讲了她不在村子时发生的事。
原来是陶老头的无耻做法引起了众怒,村里人怕自家孩子也遭遇不测,便想把他们赶出村子,结果陶文不愿意走,在村里放了好易通狠话。
这一说,把他干过的腌臜事全都抖了出来,村长长子边听边记,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章述罪书,不会儿时间物证、人证全都有了,村长就做主轻轻松松把他们送进了大牢。
那婆子讲完,便见自家孙子一身脏兮兮的回来了,当即教育道:“你看你脏的,下次若还是弄一身泥回来,就让你体验体验你爹娘洗衣服的辛苦,咱可千万不能当下一个‘陶文’啊。”
见小孙子愣愣的,那婆子食指点了点他额头,“听见了没?”
小孙子:“……听见了。”
声音里是不尽的委屈。
陶铃笑了笑,虽然村中没有学堂,但生活处处皆学问,大人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特别。
最终陶铃选了一个靠近溪边的地方,打算以后就在这里建房子了,这里不仅风景好、离王大娘家也十分近,陶铃很满意。
回到王大娘家,小玉已经上完了早课,正听许夫子在讲着什么,还听得津津有味。
“什么事啊,这么开心?”陶铃捏捏小玉小脸,随口问道。
“娘亲,许夫子今天被叫神仙了。许夫子说他在一枣树下念诗,一个小孩子听见了,坚定认为许大夫是神仙,他打算爬到树上摘枣,让许夫子收他为徒,他想当小神仙,结果枣子没摘到,那小孩脚下一滑摔进了泥里。”八壹中文網
怪不得小玉听得高兴,生活中这么有趣的事并不常常有。
陶铃想起了那因一身泥而被“教育”的小孩,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当小神仙”。
许夫子今天心情好了不少,有说有笑的。
若说小玉让他决定走出心结,那么来这个村子却是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有趣的人、优美的风景都是治愈人的良药。
离开村子时,许夫子还有些不舍,不过他在村子一没房产、二没亲戚,再不舍也得走,再说他还身负教育六皇子的大任呢。
陶铃没错过许夫子眼中淡淡的遗憾,“夫子既然喜欢,何不在村内开个私塾?到时候,我把小玉送去读书,夫子教一人是教,教一群人也是教,为何不选择后者呢?”
“陶姑娘啊,开私塾那是那么容易的,村内大人没多少愿意送孩子念书的、还要村长同意、还得有钱,这每一步都不容易啊。”
村长那里好说,就是她的店才开起来,能拿出的银子也不多,而且村子里人普遍都穷,却实没多少人愿意花那个钱。
看来,开私塾一事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