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三四四章 改革儒学

第三四四章 改革儒学(1 / 1)

“殿下,这万民之法,要以天下万民为先,殿下也能接受?”

“为什么不能接受?梨洲先生可知道英吉利,我们南海城那里会有其海商,我听说他们有一部大宪章,就是规定了国王的权力和万民的权利,我想即使皇帝,其权力也应该受到限制。”

“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权力无限放大之后,难免会做出伤害百姓之事。相反如果明确了其权力,当他做出伤害百姓之事时,还有手段进行弥补。比如皇帝的话不能代替律法取人性命。经过了律法的必经程序,冤假错案就会变少。”

“要是皇帝一言一决,那么人直接拉出去砍了,那么出错了怎么弥补。再说万民的权利,性命应该是最基本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活着,剥夺一个人的性命必须是对某种罪大恶极的惩治。”

“万民有活着的权利,可以算作生命权。除此之外万民还应该有自己的财产权。人活着要吃饭,传宗接代,就要有自己的财产,土地、房屋、粮食、金银这位都可以是百姓的财产。”

“洋人那里有一句谚语,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百姓的财产,国家要想收取一定是要依据制定好的律法,而不可任意侵犯,如此百姓哪里还有安全感?”

李嗣兴的这些话,让黄宗羲听得入神。  他虽然提出了万民之法,但是他毕竟是读儒家的四书五经长大的。  虽然想要突破原来的桎梏,但是依然深陷其中。  倒是李嗣兴讲的这些东西,让他耳目一新。  关键是李嗣兴是很系统地讲出来的,这说明这位世子殿下早就已经走到自己的前面去了。  “殿下,不知殿下可有老师?”

黄宗羲问道。  这样一个少年,竟然能够理解他的思想。  关键是李嗣兴还手握实权,他是有能力将这些思想变成现实的。  “呃,已经有了。”

黄宗羲听了之后一脸地失望。  “不过,我的师傅很多,有四五个,我父王希望我博学广记。”

黄宗羲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既然有那么多老师,那么也不缺自己一个了。  “好,好,殿下觉得老夫如何?”

黄宗羲一脸温和地看着李嗣兴。  “梨洲先生要是愿意为嗣兴授业,嗣兴荣幸之至。”

“这样,梨洲先生,我这就让礼部准备拜师礼。”

李嗣兴兴奋地说道。  这四位大儒,李嗣兴最容易拉拢的就是这位梨洲先生了。  主要是他的思想最为激进,在偏保守的江南地区也是一个异类。  如果能够拜他为师,能够给李嗣兴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是那些江南的文人对李家父子的排斥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对他们今后收复江南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就不必了,简单一点就好,你刚才说的那些东西,我听起来很详细,可曾写过文章?”

黄宗羲问道。  “呃,这道不曾,只是看先生的书,然后突然想到的。先生您的理解定然更加深刻,为何不专门写一本万民之法。其实万民应该保有的权利还有很多,比如说受教育权,万民都应该有权利去读书受教,再比如人身自由的权利,官府不能随意去拘捕百姓……”  “对对对,你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一门学问。”

李嗣兴的话似乎给黄宗羲打开了一扇窗户。  “先生既然来了滇京,那就安顿下来吧,先生原本就做过右都御史,嗣兴准备让战时内阁任命您为礼部尚书兼任国子监祭酒。”

“这,世子殿下,不可,老夫这些年研究学问,深知自己并不适合为官,做官和做学问实际上是矛盾的。既然决定了要做学问,老夫还是不要做官为好。”

李嗣兴早就知道黄宗羲会这么说,他并不是一个恋权的人。  “要不这样,先生就挂一个礼部尚书头衔,我想让您管着滇京的国子监祭酒,这样也不耽误您研究学问,我呢,也可以跟着您的后面学习,不知这样可好?”

李嗣兴建议道。  “好,那就依世子殿下。殿下要建书院,兴文教,这是好事情,老夫在江南还有好几个好友可以请来到国子监任教。”

“不过,先生,我的这个国子监与以前的国子监不同。这里更像是普通书院。”

“分上下两院,下院从蒙学开始教,除了四书五经,还要学习算数、历史、地理、百工。甚至还要学习海外洋人的一些知识。”

“世子,这是要重启百家争鸣?”

黄宗羲震惊地问道。  “不不不,先生,儒学作为国学已经传承几千年,没必要找一门学问取代他。但是先生应该知道,现在的儒学与孔子时期的儒学早已经不同,几千年来它不断地吸收百家之学问。”

“世子,这可是一件大事,不过儒学确实到了不得不改革的时候了。”

黄宗羲的思想还是比较前卫的,李嗣兴提出的这些观点,他都能够认同。  “既然如此,那就从咱们滇京的国子监书院开始吧。老夫相信,现在做不到,等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他们也能够做到。”

……  说实话,要不是有张煌言来到滇京这一波操作。  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名人会汇聚到滇京来。  顾炎武到了滇京,李嗣兴也知道,只不过对于这种对李家有成见的人,李嗣兴选择暂时晾在一边。  只要这些人愿意留在西南,他们多走走看看,李嗣兴相信,时间长了这些人的眼睛会说服自己的。  李嗣兴与黄宗羲聊了很久。虽然黄宗羲收李嗣兴为徒,但是那只是因为年龄上的原因。  实际上两人在聊天的时候更像是知己。  佩佩跟在李嗣兴身边这么长时间,也没见到李嗣兴与谁聊得这么投机。  等到黄宗羲离开的时候,佩佩才忍不住问李嗣兴:“我看你跟那位老先生聊万民之法,还要用律法限制皇帝,你这是为你自己找麻烦吗?”

李嗣兴能够理解佩姨这么想。  “佩姨,实际上,限制皇帝,也是对皇帝的一种保护,皇帝的权力太大了,什么事情最终都是皇帝决定的,一但出了事情,承担责任的也是皇帝。”

“就像是很多人将大明的灭亡归罪于崇祯皇帝,说他多疑,说他杀害忠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武不良人 唐人的餐桌快手热门小说 唐人的餐桌抖音热搜小说 唐人的餐桌txt 唐人的餐桌起点中文网 唐人的餐桌孑与2 唐人的餐桌子 大良医 大唐成了李二保护的废物 梦撩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