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国粹 > 第七十九章黎黄陂的抗争...

第七十九章黎黄陂的抗争...(1 / 1)

皇甫淳的话说的很粗俗,可是打小在农村长大的黎黄陂却是深有体会,要知道,黎黄陂在老家农村里一直长到十四岁的时候才随着父亲的调动到了天津,找的媳妇也是在老家定的娃娃亲。后来进入水师服役,甲午一战,弄得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最后才南投张之洞,帮张之洞练兵,回到了阔别许久的老家。

对皇甫淳的这个说法,黎黄陂是明白的,他自己当年不就是在这样的倾轧下才到天津来寓居的吗?想要有饭大家吃的基础是什么?得有饭,饭不多,不够,大家就谁都吃不到,各方为了混口饭吃,相互大打出手也就情理之中了。

听了皇甫淳的话,黎黄陂思索了一阵后说道,“如果直奉之间再打,地点肯定还是直隶一带,那我去了不是掉进坑里了?我怎么平衡他们啊?”。

“这个可就不好说了,我觉得,你去了,大概可以延缓他们之间的矛盾,不管是谁当总理,肯定都是他们的人,不是直系的就是奉系的,而你充其量也就是当个橡皮图章,你管不了,也没法管,可你去了他们就要时刻防着你,也许,这就是一些文人设想的二桃杀三士的谋略,只要你自己稳住,混混拉倒。”

“你是让我去当个缓冲器,拖延一下双方开战的时日?”黎黄陂问完又自己答道,“也好,我都这把年纪了,说话就六十了,在政治上我根本不做他想,既然还能出去缓和一下局势,那就干脆去亮亮相,说不定还真能去起点作用。”

皇甫淳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下的民国可以说各种思潮混乱的很,正处于封建贵族阶层和新兴资产阶层相互交汇相互争斗相互融合的时期,最后能演变成什么?谁能说得清呢?许多事情光看到表面是不行的,得深入到事物里面。

“黎老哥,一旦出现危险,你万不可以身试险,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在津门这里也不安全了,你可以去上海,到时候我还是请上海的朋友帮忙安排,凡事要避其锋芒,事情总有缓和的时候,大事我帮不了你,些许小事你尽管放心。”

皇甫淳此时有种感觉,他觉得此次黎黄陂出山怕不是那么简单,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他这次出山是各方政治势力相互之间的一次权宜之计,黎黄陂最后必然会是一个牺牲品和垫脚石,如果黎黄陂自己不顺着去做,还真是凶险万分。

说起黎黄陂来,当年上了张勋的当,同时也是被段祺瑞玩弄于鼓掌之上,就连后来冯国璋率兵北上,让张勋的复辟成为笑柄后,段祺瑞都不放黎黄陂离开京城,其用意其实就是准备用黎黄陂来牵制当时的直系头目冯国璋。

后来,段祺瑞发现黎黄陂的确是无意官场,心灰意懒,加上当时的一些政治团体对无根无派的黎黄陂不感兴趣,黎黄陂已经失去了利用的价值,这才放黎黄陂去了天津寓居,这一寓居就是五年,黎黄陂还真是对各门各派不闻不问。

皇甫淳在黎黄陂家里住了一晚,晚上两人还痛饮了一番,就连前来陪客的张仁逊也非常识趣的先行告退,留下两人开怀畅饮,这个时候,两人已经不再谈政治和局势了,谈的都是古玩字画的事情,两人酒喝到兴处,到书房挥毫泼墨。

黎元洪的一手楷书其实很有功底,中规中矩,比起同时代的其他将领那是只强不弱,他展开宣纸,提笔写下了“大海环光发百宝,名山至德通九流”的楹联。而皇甫淳思索一阵后,用潇洒的赵孟頫行书也写了一幅楹联,“居安思危以贵下贱,有容乃大不怒而威”,然后两人相视而笑,黎黄陂点头表示明白了。

皇甫淳写的这幅楹联是当年黎元洪在中下层打拼的时候,为一位在湖广的知名老者书写的,当时是请老先生给斧正,并且自认是老先生的拜侄。而那位老先生是张之洞督抚衙门里的高参和文胆,虽然当时的黎黄陂是军人,可是文气颇浓。

黎黄陂虽然是军人家庭出身,可实际在祖上却是诗礼传家的文人,也许这是骨子里带来的遗传,黎黄陂在文化上可谓是军中的翘楚,后来黎元洪彻底的下野,经商办实业,出门在外就喜欢穿西装吃西餐,不能不说,他也是个怪胎。

如果说,在北洋统治时期,各路将军一个个都贪腐,而黎黄陂却是一个清廉自守的人,他在天津寓居的五年里,每天坚持看报、读书、闲暇的时候养花、看戏,还会偶尔去骑骑马,与一些洋人打网球,坚决不与任何政客来往,同时也与北洋诸将领划清界限,当时,北洋征服每个月致送给他一千块大洋,他是坚辞不受的,就像当年坚决不受封袁世凯给的“武义亲王”一样,不要就是不要。

相聚一天后,皇甫淳回到了京城,而黎黄陂那里的情况就不同了。从皇甫淳离开的第二天起,各路说客就络绎不绝的到黎元洪家说项了,据说,这是得到了洛派那边的消息,说去黎黄陂家的中年人是给他安心的,大家只管去说,必成。

洛派能放出这个话,自然是吴子玉了,他人虽然在洛阳,可是这京津的事情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他是在得知有个中年人去探访,黎元洪还亲自到大门迎接的时候才想起了皇甫淳,再仔细的核对了人物特征后,他断定那就是皇甫淳。

想起皇甫淳,吴子玉也是感慨良多,近些年来,吴子玉身边的谋士幕僚已经很多了,可都让吴子玉找不到与皇甫淳在一起肝胆相照的感觉,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皇甫淳就是不肯前来帮自己。

既然皇甫淳去了黎宅,想必许多话也都说透了。吴子玉后来得知,当年辛亥的时候,黎元洪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的大转弯,就与皇甫淳有关,据说,皇甫淳亲自去都督府与黎元洪喝了一顿酒,随即,亲自安排把黎元洪的家小送往上海,随即,黎元洪就成为辛亥革命第一人了,知道这个内情的人可是不多。

吴子玉也是在率兵南下之前找到当时还在京城的辛亥首义总指挥吴兆麟,询问湖广之山川地形和行兵打仗的注意事项,吴兆麟那时已经对民国完全失望,无意于混迹京城了,愿意给吴子玉当个隐藏在幕后的参议,交换条件就是“事成后让我解甲归田”,也正是因为有吴兆麟这个当地人的指点,吴子玉南下势如破竹。

当时,吴子玉的司令部是设立在孝感的,而吴兆麟的家乡就是隔江相望的鄂城,两人说起辛亥的故事,说起各自的出身,无意中提到了皇甫淳,没想到两人都认识,这就越说越近了,说起黎元洪当时的处境,吴兆麟也是感慨颇多。

吴兆麟在辛亥首义中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如果不是他担任军事总指挥,楚望台军火库不会那么容易就被攻下,而提议让黎元洪出来主事也是他的建议,最后协助黎元洪下定决心,去找皇甫淳等机密事情也都是他去办的,谁叫他是黎元洪的学生呢。实际上吴兆麟也是被起义军给逼上去的,到后来已经完全无法脱身,也只能放手一搏,在这点上,他和黎元洪差不多,可最后的结局却是不一样。

得知有皇甫淳去探望黎黄陂,吴子玉知道大帅曹锟那边的谋划是成了,这才叫人放出风去,“加大游说力度,黎黄陂定然会再次出山,难道说他现在比辛亥首义的时候还难吗?只要他肯出来,那许多事情就好周旋了。”

吴子玉说这个话也不嫌牙疼,辛亥的时候他在哪儿?要不是皇甫淳当时给了他一点提示,他是不是也会成为当时攻打汉口的成员之一?把现在的情况对比辛亥的事情,这话里透着的意思不是昭然若揭吗?黎黄陂就是个软骨头,只管逼!

有了洛派的暗示,一时间黎宅门庭若市,黎黄陂欲求往日之清静已不可得,还正像皇甫淳说的,去不去已经由不得黎黄陂自己了,你拒绝了也无效。

得到了皇甫淳的开解和保底的承诺,黎元洪开始与各方说客讨价还价了。既然你们都来说,那我也说,他打出了“废督裁兵”的底牌,作为复出的条件。

光说不行,被政治愚弄多年的黎黄陂也知道如何利用媒体和现代信息传播的方法了,他在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后,又通电全国,正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黎黄陂的通电顿时引起了国人的轰动,注意,是国人,不是那些政治人物。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最强兵王:无敌从亮剑开始 大国军舰免费阅览 最强特种兵:我无敌实力藏不住了 重生之大明战神 三国之问鼎天下 大国军舰全文免费 大国军舰免费阅读全文 一品王爷 大国军舰全文免费阅读 大国军舰免费阅读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