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国粹 > 第109章 汉口行(1)

第109章 汉口行(1)(1 / 1)

皇甫淳到上海想结识谁呢?其实,在进入二十世纪后,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崭露头角,这些人里就包括了一些在新学运动中崭露头角的蔡元培等诸公。

严格说起来,蔡元培、张静江等人,都比皇甫淳年纪大,此时都是三十郎当岁的年纪,他们都曾经参加科举,都是身负功名的人。

正是这些人最早在国内推行西学教育,他们的影响在京城里也是有传颂的。可惜,皇甫淳来的这个时候,这些人都在海外留洋,只碰上了陈其美这个“混合体”,让皇甫淳既感到无奈又觉得这些人走的路数似乎不那么纯正。

皇甫淳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看法呢?他自己是学儒出身,进京后又苦学新学,说他博古通今是不为过的。在历史上,有几个是依靠流氓地痞黑社会成大事的?

陈其美热衷于烟花柳巷,一身的脏病,这已经不是啥秘密,一方面他们要“造反”,一方面又欺压底层百姓,这与皇甫淳的想法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皇甫淳对陈其美等人是敬而远之。反倒是与已经年老力衰神情落魄的吴俊卿很是投缘,不管怎么说,吴俊卿的为人要比陈其美正的多。

皇甫淳的这种人生哲学其实在满清时代也属于另类,在官场里属于“清流”,在民间属于“洁身自好”,在文人中属于“清雅之士”。实际上,尽管满清朝廷有规定,官员不得进出花街柳巷,可这一条从来就没有被认真的执行过。

据野史记载,康熙和乾隆都有逛青楼的传说,至于那个十九岁就死的同治,压根就是逛青楼得了花柳病最后不治身亡。

许多朝廷的大员,也有寻花宿柳的爱好,比如那个辜汤生就是,对此,皇甫淳可是不感冒,他对那些烟花之地是毫无兴趣,这得益于他那优良传统的家教。

皇甫淳的父亲已经鳏居多年,以前,家里穷,为了抚养两个儿子,可以说是无暇顾及和力不从心。可自打儿子为官以后,不断的给家里寄钱,现在虽然说不上是大富大贵,可在桐城列入小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算是续弦不易,那偶尔去青楼泄泻火是无人指责的,可是,诗礼传家的皇甫涯根本就没那种想法。

在正统的文人雅士的心目中,虽然算不得是上九流,可也不会自甘堕落去的玩弄那些在下九流里的娼妓,这就是清流文人的情怀。

有人说了,自打唐代起,诸多文人文豪不都是喜欢喝花酒吗?许多作品不都是写给那些娼妓们演唱的歌词吗?凭什么皇甫淳却是对那些行为不耻呢?

这里就要细说一下了。在古代的时候,喝花酒和逛窑子狎妓可不是一个概念,在那个时代,是有卖艺不卖身规矩的。也就是说,某个女子,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同理,许多文人进入那种场合,也是喝酒不下贱的。

越是有名的文人,他们越是珍惜自己的羽毛,他们可以给卖艺的艺妓写诗词,写各种作品,可要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烂污,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在儒学盛行的年代,偶尔自污可以,完全堕落不大可能,一旦过界,他这辈子就臭了。

难道那些文人里就没有例外?有倒是有,那个北宋时期叫柳三变的家伙就是,科举失利后,柳三变一门心思都用在给娼妓写词上了,最后混的声名狼藉,一个才子,最后是靠以给娼妓写歌词而流传于后世,也算是个奇葩了。

到了满清后,娼寮里下九流的猫腻就多了去了,那种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和清绾人就属于凤毛麟角了,到了后来压根就没了,虽然朝廷命令禁止狎妓,可在京城里也有八大胡同这样腌臜之地,而在其它地方,各种暗门子、私寮就更多了。

皇甫淳在上海呆了几天后,就再次乘船往回走了,回去的时候,他可是买了不少礼品,有吴俊卿的帮助,那个不差钱的王一亭更是上赶着送钱,对此,皇甫淳也不矫情,直接笑纳了。

皇甫淳自己不知道的是,他的那几幅字可是给吴俊卿的画作增光添彩了,尤其是那四屏风,辗转到了福州后,居然卖出了上万的价钱,而且,追加的“订单”如同雪片飞来,啥意思啊?那个时候是这样的吗?还真是,那个时候,电报已经通达东南各地,闽粤人做买卖就是“开口认账”。

皇甫淳上船要走了,前来送他的竟然是陈其美、霍元甲等一干人,他们都觉得这个年轻人是深藏不漏的,都想结下善缘。

吴俊卿等一干人见陈其美等人去了,他们也跟着站在码头上与皇甫淳道别,皇甫淳一个个的作揖,还给他们留下了通信的地址,大家相约“鸿雁传书”。

在那个时代,朋友之间送别都是有所表示的,这叫“程仪”,王一亭给了一千元的一张汇票,皇甫淳回到安庆就可以在那里的洋行里支取。陈其美也拿出了一个小箱子,里面是五百块银元,这个被皇甫淳推脱了。

“陈兄,你这程仪我不能收,我知道你们的经费很紧张,多得话我也不说了,你就当我是捐给你们的经费好了!”皇甫淳一脸正经的说道。

“可是他们的……”陈其美有些尴尬的看着王一亭那边。

“不一样啊,他们是商贾,是买办,如果你不介意,这个汇票也可以捐给你们。”皇甫淳小声的说道,“只不过你得派人去安庆那边取钱,怎么样?”

“那就不必了,我们深领皇甫先生的厚意了!”陈其美赶紧抱拳行礼。

“对你们的理想抱负,鄙人是尊敬和支持的,但,鄙人另有志向,还望各位海涵,鄙人不能与汝等成为同志,但成为好友不是问题。”皇甫淳笑着说道。

“理解!理解!吾等已经深知你的指点有寓意,正在策划筹备体育健身会,此事一旦落实,先生的用心也就落实了,感谢之至啊!”陈其美说道。

“不足挂齿,我也就是偶尔一想而已!”皇甫淳赶紧的放低身段,“洋人之技可学,可用,可观,可想,但是,洋人绝对不可信,他们的许多想法与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唐代李世民曾说过,民为水,官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理放到眼下也是一样,望陈兄细品细查。好了,不多说了,吾去也!”

正是皇甫淳的这番话,让陈其美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对青帮的约束更严厉,组织也更严密,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训练,辛亥首义一打响,他才能在上海迅速的组建了商团武装,一举拿下了重镇上海,成为早期呼应的地方之一。

回到桐城的皇甫淳,那可是自己单独雇了一辆大车,上面装满了各种礼品,为了安全,他还在安庆请了镖行的镖师护送,现在的他可不在乎这点小钱了。

此次去上海,他多少知道点今后如何捞钱的门道,不说别的,将上海进口的一些商品运回到安庆一带,获利就不少,尤其是引进西洋的一些精美的玻璃器皿,那东西在上海的洋行里卖的很便宜,可在安庆桐城这样的地方却是很名贵的。

难道皇甫淳要经商了?这个可难说了。以前,文人士大夫是鄙视经商的,可自打李鸿章李大人开办洋务运动以后,朝廷里都出现了诸多官商,开了先例,那些士大夫们还会傻乎乎的抱残守缺吗?至少皇甫淳不是那种迂腐之人,只是自己在家无事可做,那就不妨用妻子娘家人的名义,玩玩新鲜玩意也是无妨的。

看着儿子带回来的那些东西,皇甫涯都有些傻眼了,许多东西他根本就叫不出名字来,不过他也无所谓,倒是儿子带回来的几盏洋油灯却是让他喜欢。漂亮的玻璃灯罩,发出来的亮度可是比原来使用的菜油灯盏亮多了。

其实,洋油灯在沿海一些地区已经普遍使用,只不过在内地还没有铺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那玻璃的灯罩,一旦打碎了,在内地根本就无法配置,当时的满清还不会制造玻璃,就是到了后来的民国,玻璃这东西还是依赖进口。

“儿子,你大婚的日子已经选定在这个月的二十八,是黄道吉日!”老父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从亮剑开始的崛起之路 三国:从黄巾军开始称霸 从乞丐到皇帝:我不是朱元璋 极品商人,被退婚后我从摆摊翻身 五代十国那些事 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世界级帝国 回到古代当匠神 我穿越了,竟然成了一条狗? 诸天最强天师 楚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