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学透曾国藩 > 勤字成大事,惰字误人生

勤字成大事,惰字误人生(1 / 1)

【曾国藩语录】人有恒言,曰“妙来无过熟”,又曰“熟能生巧”,又曰“成熟”,故知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之者也。【曾国藩轶事】无论是对于治学,还是治军,曾国藩都极为注重“熟”字的作用。他认为,古代著名文学家的文笔之所以达到出神入化、波诡云谲,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妙境界,其实并非不可思议,而都是从熟练中来。咸丰十年(1860)九月三十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见古人文笔有云属、波委、官止、神行之象,实从熟后生出。古人谓‘文人妙来无过熟’者,此也。”

其实,曾国藩是一直都很注重诗文学习上的熟练的。咸丰八年(1858)九月二十八日,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告诫儿子如果打算学作五言与七言古诗,则必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细密咏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诗成自读之,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写字也是这样。曾国藩常以自己作字“迟钝而不适于用”感到羞耻,认为“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阁殊多”。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他极为重视儿子的书法训练。咸丰八年(1858)八月二十日,他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就此论道:“作字时,先求圆匀,次求敏捷。若一日能作楷书一万,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是手腕毫不费力。将来以之为学,则手抄群书;以之从政,则案无留牍。无穷受用,皆自字之匀而且捷生出。”

从而点明了作字熟练的重要性。读经史文章也要求“熟”。同年九月,曾国藩又在家中告诫儿子道:“十三经外最宜熟读者莫如《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吾儿既读《五经》、《四书》,即当将此十一书寻究一番,纵不能讲习贯通,亦当思涉猎其大略,则见解日开矣。”

曾国藩认为,做文章的最高境界便是韩愈所说的“机应于心,不挫于物”,即随心应手,不受外物的束缚。曾国藩认为,这种境界即为“熟极之候也”,即熟练到了极点的结果。韩愈是曾国藩最为推崇的文学家,由熟而臻于妙便是曾国藩推崇的进学之道。正如他所引用古人的话说:“文人妙来无过熟”。【智慧解读】“熟”源于勤,“勤”字成大事,“惰”字误人生。古往今来,圣贤志士、功冠当代者,无不在“勤”字上下过一番苦功夫,故能有所成就。而那些惰性十足之人,何尝超越过别人?故凡懒惰者都是可怜虫!古人向学,十年寒窗,其实这仅仅是考取功名前的阶段。许多人一朝得意,便不思进取,随后就把“读书”这件事抛之脑后。而像曾国藩这样真正的杰出贤者,不但在成功之后依然会勤学不辍,甚至终其一生都会为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懈努力。没有人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之外,找到真正能安身立命的所在。生命的成长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历程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都在追逐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却忽视了作为人一生中一切事务的根基的进德修业功课,以致到头来才发觉自己的一生其实都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就。这甚至称得上是一种自弃。一个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学得不够,才会谦虚谨慎,才能够勤学苦练,而越学又越会觉得自己无知、渺小,于是乎自己的感悟及收获就会大增。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