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于荆州仙道宗门的鬼族暗桩伏诛,苏辰三人也告别了虞靖,至于那三大宗族的烂摊子,很干脆地甩给了虞家。
曦月已经从季英的仙灵中得知了一切,正是鬼方跟他们联系,让他们拿李明世和青衿开刀,可惜的是鬼方来无影去无踪,现在又不知道去了哪里。而荆州还有潜伏的鬼族暗桩,同样参与了这件事,分布在不同的大小宗门里。
三人组马不停蹄地赶向了别处,以强势揪出了这些地方的鬼族暗桩,毫不留情地清理掉了。
一时间,荆州修界波涛汹涌,随着三人组的行动,掀起了各大宗族清理门户的风波。
虞靖对苏辰三人的行事风格早有了解,因此也以虞家的名义通告了荆州修界,以方便三人组。
魔教得到苏辰的传令,对闻风而逃的鬼族暗桩进行搜捕,同时在其他各大州散播关于鬼族暗桩的消息,悬赏通缉鬼方。
这场风波最终引起了整个修界的动荡,以泰王城三教为首,各方势力都加入到了清理鬼族暗桩的行动中,但没有北冥凰族的神凰之瞳,各方修士要准确辨别鬼族相当困难,由此还产生了不少误会。
东方修界不甚平静,鬼方带来的风波竟是又延续了下来。
……
修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南国境内变故突生。
越皇帝同意了吴王呈上的奏折,让吴王军北上进攻豫州,林君涵作为统帅带走了大部分人马,荆州一时空虚了下来。
皇帝也在有心人的撺掇下,动起了发兵荆州的心思。
当林君涵部越过豫州、荆州边境线,并开始在豫州境内攻城略地后,皇帝终于忍不住向荆州一方发难了。
驻守荆扬边境的吴王军“溃不成军”,向着荆州腹地撤退,朝廷军则乘胜追击,继续深入荆州。
就在这个时候,进入豫州境内作战的吴王军秘密折返,在朝廷军强攻荆州东部一座大城时,突然袭杀而至,打了朝廷军一个措手不及,六十万大军被分割包围,还被截断补给线。
朝廷军被围困了半个月后,缺水断粮的情况下,接受了林君涵的招降,倒戈相向。
越皇帝听闻战报后,据说被气得吐血三升,因为这西征大军是当前朝廷的常驻部队的一半,为了一举拿下荆州,朝廷可是下了血本的。如今中了荆州方的奸计,六十万大军全部折损,连粮草都被吴王军劫走,皇帝怎么不气?
林君涵安顿好降兵后,将其分散到了荆州西部去戍边,然后带领吴王军直接挥师东进。
李明世则配合林君涵,起草了一份檄文,历数越皇帝上位后所做的一系列罪状,比如大肆兴建皇宫、纵容老部下盘剥平民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兵荆州,再度挑起战争从而陷百姓于水火之中。
吴王军不忍百姓受苦,不堪朝廷欺压,这才无奈举兵反击……
总之,这份檄文声情并茂,给朝廷扣上了一顶又一顶帽子,将吴王一方描绘成仁义之师,起兵也不过是无奈之举。
李明世借用了妙欲宫的力量,将檄文广传于荆州和扬州。
荆州百姓自然是义愤填膺,因为他们是实实在在地重新过上了好日子,如今朝廷要来破坏他们的生活,他们怎能不支持吴王举兵反击呢?而扬州方面,情势就微妙多了,檄文中列举的罪状也不全是莫须有,有些地方是真的受到了新朝廷官员的剥削,就连都城之内都发生过当朝权贵欺压良民的事,所以当檄文出现在扬州各大重地后,迅速引起了扬州百姓的共鸣。
当然,也不是每个地方的人都相信了檄文上的内容,毕竟清正廉洁的官员也是存在的。
在吴王军反攻扬州之时,金陵圣城等部分重要城池内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动乱。
朝廷不得不下旨平乱,但经过吴王军密探的传播,将朝廷进一步抹黑后,朝廷军的平乱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民愤。
一波波反抗朝廷的浪潮掀起,刚刚建立起来还不到一年的越朝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归天两百零三年五月,荆州军发动了对扬州的进攻,分三路进军,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合围越朝。
南路大军由王仁领兵,林君涵特意给他配了一位精于谋略且对林君涵忠心耿耿的副将;北路大军有李明世领兵,青衿自然是与他一起;中路大军则是林君涵亲自统帅,最先攻入扬州境内。
六月份,中路军推进到了云梦大泽西面;北路军则打下了扬州北部的一座战略重地岳阳城;南路大军进度较慢,但也进入了扬州境内,连拔数座城池,还收编了不少反对朝廷的散兵游勇。
七月,中路军南下,与南路军合力打下云隐镇;北路军遭遇了朝廷大军的顽强抵抗,在武陵城来来回回交战,战局相当胶着。
在这个情况下,李明世却大胆设计,让林君涵和王仁奇袭金陵城南部的几大护卫城,北路军会拖住朝廷的大部队。
出于对李明世的信任,林君涵带领精锐部队轻装简行,分两路疾驰金陵城南拱卫圣城的平江城和禹杭城,王仁率后续部队驰援。
攻城战中,林君涵身先士卒,让大军爆发出了可怕的战斗力,历经一天一夜的攻守,平江城最终告破,被吴王军所掌控;平江城破,对禹杭城的影响可想而知,攻城部队听闻统帅亲自上阵还负伤登上了城墙的事迹后,气势如虹地展开了进攻,军中上下皆是舍生忘死的拼杀,最终占领了禹杭城。
两场攻城战的胜利,自然少不了王仁部队的支援,也正是在双方都出现了大量伤亡的情况下,王仁率领大部队赶到,压垮了朝廷军仅剩的希望,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两大金陵的护卫城彻底易了主。
同一时间,北路大军虽然承受了最大的压力,但仍保留了有生力量。
李明世的作战方略不复杂,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驻我扰的游击战术,将朝廷军缠住,使之难进更难退,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局面。
当平江城和禹杭城陷落的消息传到北方战场后,朝廷军也顾不得继续和李明世的大部队纠缠,立刻回援金陵圣城。可结果就是,李明世判断清了形势,果断率军追剿,朝廷大军可谓是一路撤一路损,可谓凄惨。
最终,北部战场也逼近了金陵圣城,李明世成功拔下了圣城东部和北部的两座护卫城,与林君涵、王仁的大军三面包围了金陵城。
朝廷一方已经是人心惶惶,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皇帝在这个当口突然就病倒了,御医诊断了又诊断,确认皇帝已经没救。
当朝皇后下令严密封锁消息,以免造成更大的恐慌,可谁知道消息还是莫名泄露了出去,金陵城内四处都在传皇帝病危、天下将要易主的言论,偏偏朝廷还找不到始作俑者。
这自然是妙欲宫的功劳,以妙欲宫的本事,要探知到这些消息易如反掌,朝廷想挖出他们来更是难如登天。
反正苏辰已经给鱼听霜和李明世都打过招呼了,让妙欲宫配合李明世,所以李明世也不客气,妙欲宫也毫无心理负担。
如今,修界陷入了鬼族暗桩的风波中,注意力根本就没放到凡间来,妙欲宫只要行事隐蔽一些,也不用落人口实;更何况,妙欲宫就算真的暴露了,有魔教这个大靠山,还需要怕南国修界么?
至于长生殿和云萝宫,一来不在乎天下由谁来坐,二来羽银泠和雪汐颜也更支持李明世,所以压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便李明世折腾。
作为南方第一大宗门的长生殿都不理会,扬州各大宗族也在忙着清理鬼族暗桩,自然就没心思去管凡间发生的事了;而且有荆州那边的前车之鉴,扬州修界深知,没有足够的实力还是不要去惹苏辰那个煞星的好。
两百岁的真神,还是在天地环境尚未完全好转的情况下,这简直跟天方夜谭一样。
要知道,除开那些漫长岁月因各种奇遇而沉眠至今的神境修士,九成九的修士都还只是仙境修为,就连同为怪胎的端木静荣也才进入玄仙境而已,另外三个怪胎居然就迈入神境了,能不让人心中发颤么?
……
归天纪两百零三年,十月中旬。
吴王军发动了对金陵圣城的全面进攻,朝廷军死死抵抗不肯投降,在双方的激烈交战中,越皇帝病逝,消息也传遍了圣城。
皇后紧急拥立当朝太子上位来稳定大局,但也无力回天。
金陵城最终告破,吴王军与朝廷军又在城内展开了交战,古老的圣城内流血漂橹,城中河里都漂满了两方士卒的尸首。
圣鼎沉默地矗立在圣城中心,方圆十里之内干干净净,无论是朝廷军还是吴王军都下意识地避开了圣鼎。
历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轮回,金陵圣鼎已经见惯了王朝更迭,正在进行的改朝换代也不过是它所见历史的重复罢了。它的使命只在守护人族,挽人族于将倾,朝代的更迭并不在它理会的范围内。
金陵城全面失陷,新建还不到一年的越王朝宣告覆灭。
太后与新帝被吴王军俘虏,一众股肱大臣有投降的,有逃跑的,也有自尽殉国的。
林君涵妥善安置了太后与新帝,厚葬殉国的大臣,对投降者中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委以重用,至于酒囊饭袋和那些逃跑的人,林君涵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宣布将这些人都贬为了庶人,永不起用。
一系列稳定局势、收拢人心的措施被有条不紊地实施了下去,原本动荡不安的混乱扬州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归天两百零四年,正月。
吴王来到金陵城,在手下众人的拥护下登基称帝,立国号为“吴”,将荆扬两州真正统一了起来。
吴国新帝年岁已经不小,却始终困扰于没有男丁,因此无储君可立;他又深知林君涵才能出众,在吴国更是有无可比拟的威望,便在登基之时就宣布收林君涵为义子,并立为当朝太子。
这一举措,如他所聊无人不服,林君涵轻轻松松地坐稳了太子之位。
其实在这时候,林君涵权倾朝野,已经有些膨胀了,不过只在李明世夫妇和王仁面前有所表现。
李明世冒着君臣翻脸的风险,私下里劝谏林君涵,向他痛陈利弊。
林君涵还没有被彻底冲昏头脑,被李明世一提醒,不由得浑身冒冷汗,向李明世承认了错误,欣然接受了李明世的规劝。
此后,林君涵延续了一直以来的作风,仍是众人所信服的那个“林帅”。
历经战火的南国大为疲敝,皇帝放权给林君涵,让他主持国事;林君涵也不负众望,将一应政务处理的恰到好处,努力安抚民心、恢复民生。
南国境内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没有战乱,百姓终于可以真正的安宁下来了。
……
上元节的夜晚,金陵城内灯火通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来自东荒的三家人悄然进了城,青嵇两口子去探望女儿女婿了,龙卿言一家和华烨一家正在金陵城内闲逛。
“唉,这大半年的时间,扬州和荆州可真够热闹的。”华烨嘟囔道,“感觉错过了很多好戏啊。”
“得了吧,要是继续打仗,你上哪儿看灯会去?”龙卿言白眼道。
“说的也是。”华烨耸了耸肩,非常赞同龙卿言的话。
有时候战争不可避免,却会带来流血和牺牲,其实和平才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毕竟谁不想安稳过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