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题记
本篇述大汉扫平天下之战。凡二战:
名称诸侯之战,时间约bc205年,地点中原,对阵汉军韩信对三秦王章邯等。
名称楚汉之战,时间约bc203年,地点彭城,对阵诸侯军联盟刘邦对楚霸王项羽。
19.4.2诸侯平定
这一回说到,韩信背水列阵战,田横据岛薤露行。
从当时的大局来看,有所谓六国之称,即所谓站在刘邦对立面的六国,楚、齐、赵、燕、代、魏。(彭城之战后,魏王魏豹、代王陈馀、赵王赵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都算站在楚方了。)在楚军与汉军相持不下,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韩信提出一个大战略,即向北绕道,击破不属于汉阵营的魏、代、赵、燕、齐,最后从背面攻击楚。该战略居然得到了张良陈平的一致认可,并付诸实施了!(这就是所谓的“荥阳分兵”。我以为这是历史上被严重忽视的大事件。标志了韩信从一个汉将,一跃而成了一路诸侯。后面发生的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从这里开始排写的。)
一般的文本,往往夸大魏王魏豹的反叛对汉军的影响,似乎派韩信平灭魏豹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彭城之战后,国际阵营已经完全改写,刘邦众叛亲离后,以荥阳为落脚点与出发点,结好彭越、英布,重新布局,原来的诸侯联盟,降的降如司马欣、死的死如司马卬、叛得叛如魏豹,已经不作数了,大概只有张耳这样没处可去的才继续依附刘邦。而韩信拜印时有多荣光,洛阳夺印时就有多打脸。在这种情况下,要韩信继续为刘邦出力,韩信成为事实上的诸侯,机会是唯一可能。(当然,在刘邦与韩信的博弈中,刘邦还是不服的,三次夺韩信军,但是并不能阻止韩信成长成为一路诸侯。)在彭城大败后,荥阳张良策对所谓“三强联手”,韩信英布彭越共同对付项羽起,韩信事实上已经取得了与英布彭越相同的地位。而与刘邦的嫡系人马区别开来了。
现在大家说起刘邦诛功臣,一般都是指着这韩信英布彭越“三强联手”说的,一般认为总比朱八好。这仨都是诸侯王,按照某些逻辑叫“同路人”,不算“自己人”。(原来“同路人”就是可以枉加迫害的,领教了。)英布彭越本来就是诸侯,暂且不论,那么,韩信是怎么从一个汉臣,好端端地踏上这条可以被随便迫害之路的?显然,是刘邦的锅,是刘邦夺印又大败,面临请回韩信的境地,打开盒子的蚯蚓装回去必须有一个更大的盒子,韩信走上诸侯之路也是没办法。(这件事在古今论者中涉及极少。但却是楚汉故事的隐含逻辑,韩信诸侯化军阀化是对他被屡次夺印的补偿。恰如鲁肃讨荆州的事,谁是谁非一直没有人说清楚,其实隐含逻辑就是,赤壁大战是孙家救了刘家,刘家在此战中获得的一切,都该归孙家所有!)
于是韩信分兵取魏,进驻临晋,魏豹遣柏直、冯敬等重兵把住对岸的蒲坂,阻止汉军过河进入魏地。韩信稍稍使计,从上游夏阳“木罂渡河”,袭取夏阳。然后,韩信军一鼓作气,攻入魏都平阳,俘虏了包括魏豹在内的全家老小,押去见了刘邦。刘邦一眼就看中了魏豹的老婆薄姬,把薄姬留了下来,饶了魏豹一命。(这件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据说,魏豹是听一个巫女许负之言,薄姬的儿子可以当皇帝,所以他才要为儿子博一个帝位,才起兵反刘邦。这个许负在历史上名气挺大的,据说她预言了秦始皇的死亡与秦王朝的灭亡,还预言了邓通之死与周亚夫之死。邓通就是“潘驴邓小闲”的邓、周亚夫就是正在奋力搏杀的开国功臣周勃之子。那么许负的这次预言---薄姬的儿子可以当皇帝,靠不靠谱呢?薄姬自跟了刘邦后,生下刘恒。在后来复杂的宫廷厮杀中,势弱的薄姬刘恒母子始终置身事外。直到刘氏子孙死的差不多了,大臣们没办法,就只有把刘恒推上了帝位,是为汉文帝。这还是个明君哩。)
魏国灭亡后,代国与赵国抱团取暖。陈馀在赵歇那合兵一处。这代城只有代相夏说镇守。韩信乘势兵指阏与(今山西和顺),代军大败,其将夏说、张仝被擒斩。代地平定。刘邦闻韩信大胜,生恐韩信坐大,急招曹参夺师回军。(汉三年bc205年,此为刘邦第一次夺其军。)韩信无奈,只得一边就地招了一万兵,一面与没有地盘的中山王张耳合兵。(陈馀反刘邦的一个理由,就是当初联盟时刘邦答应杀张耳,结果弄了个假的首级糊弄他。张耳自然与陈馀作对,当初好基友,如今不死不休,可不令人感叹。)现在韩信麾下主要以秦、西魏、代、常山(张耳军)四国降卒为主,汉兵已经很少了,总兵力约三万八千,杂乱无章。韩信居然就带着这些乌合之众,直驱井陉,面对十多万赵军。(所谓井陉,就是太行八陉之首,是山西进入河北的必经之路。韩信的名场面---背水一战,就在这里发生,所以又称“井陉之战”。)
面对韩信统率的汉军,赵国这边早有布局。在阏与之战前,赵王赵歇以卫将军程黑率军两万守卢奴,防“飞狐陉”与“蒲阴陉”方向,羽林将许瘛率军两万守住井陉要塞,防“井陉”方向,将军夜和骑将彊瞻率步骑两万四千守武安,防“滏口陉”方向。(这些带陉字的,都是太行八陉。可见韩信无论走哪条路,都差不多。)除此之外,赵王赵歇调集全国兵力约六万人,屯在都城信都(襄国),以为后援。
韩信引兵来到井陉山口三十里,立下营寨。赵王赵歇御驾亲征,羽林将许瘛护驾,成安君陈馀、广武君李左车为参谋。算上南北两线,赵军总兵力十二万余人,号称二十万。李左车因说陈馀曰:“某闻韩信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喋血关内,今又辅以张耳,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尝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不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能方轨,骑不能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被欲前不得前,欲退不得还,吾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愿君急用臣计,必获全胜。否则必为二子所擒矣!”成安君陈馀不用左车之计,估计还是对代国灭亡愤愤不平,要知道之前他还是代王,合兵一处引韩信军来,应该也是李左车的主意。(李左车是李牧之孙。起翦颇牧、四大名将。)赵军这边显然已经知道韩信被夺军之事,觉得没必要用诡计。当然韩信也听说了李左车计不为用,大感欣慰。
韩信大军开赴井陉西边的泜水。这夜丑时,韩信以骑都尉靳歙、郎中骑将丁复率骑兵二千,每人携带汉国赤色旗一面,离开营地,奔赴泜水上游二十几里,悄然渡河,隐藏在附近山林中。寅时,陈豨、冷耳率率兵八千,常山郡太守张苍率张耳之兵八千,连夜渡泜水,列阵在两翼。卯时,韩信率一万四千步兵、四千骑兵,及张耳两千亲兵,合计两万人马,渡过泜水,背着河岸,在陈豨冷耳军与张苍军之间摆阵,建起帅旗,排列鼓号。韩信又把主力分为两部,一万人结阵,韩信与张耳亲率一万人向赵军挺进,扬旗示众,伐鼓助威。
赵军听闻汉军背水列阵,大违兵法,就是汉军将领亦皆惊疑。只是韩信平日用兵,神鬼莫测,将士依令照行,不敢违抗。陈馀听闻韩信和张耳列阵,率军出战。陈馀结阵进击,赵兵先胜一场,都知道人数远胜汉军,于是人人争先,皆欲夺得汉军帅旗鼓号。韩信、张耳诈作兵败,抛去帅旗,掷去战鼓,一齐返奔泜河。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赵歇和陈馀见汉军被击败,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正所谓“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二千轻骑则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
赵军久攻背水阵不下,陈馀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赵军仓皇向泜水方向败退,被汉军追上,结果全部就歼,陈馀被杀,(此战最后,张耳与陈馀的部下本来就相互乱窜,结果那些人来招抚,陈馀部下大多投降,陈馀被张耳亲自带人追杀而死。相爱相杀如斯,终于分出胜败。)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按韩信的说法,“驱市人而战,置之生地,遇敌皆走,必置之亡地而后存。”未经训练之徒,只能逼出他们的濒死应激反应,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这韩信也真够狠的!)
灭赵之后,韩信第一时间是寻找李左车,这个看出自己七寸的人才不能放跑。李左车倾心归降后,成为了韩信的班底,并给韩信出主意,汉军士卒疲惫,战斗力大减,如果和齐、燕军队硬拼,胜负很难预料。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派人以兵威说降,齐燕可定。(急攻则负隅顽抗,按兵不动则惴惴不安。)燕王身边的有李左车的朋友蒯彻,(这个人后来成为韩信谋主,其人在历史上,因避汉武帝刘彻讳,以蒯通之名传世。)一切果然如李左车所料,李左车拉来了蒯通,组成韩信的私人班底。燕国不战而降。
韩信这边形势一片大好,刘邦那边可就是一言难尽了。先是,南面牵制的英布被项羽军大将项它、龙且打败,接着bc203年,成皋之战大败,刘邦、夏侯婴单车北逃,星夜闯入韩信大营,收缴韩信军符,令韩信、张耳另行募兵。(此所谓二夺其军。我不知道韩信心里这么想,我只感到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韩信只能老老实实,再次从头起家,招募训练新兵,以备下一步伐齐。(不过我觉得,韩信在刘邦屡次遇险的情况下,不管不顾,只管自己的战略,也是大心脏啊!已经事实上处于一种听调不听宣的地步。)
之前齐楚交战,汉二年(bc205年)正月,齐王田荣被项羽击败,逃至平原县,被平原人杀死。项羽再立田假为齐王,三月,田假被田荣的弟弟田横击败,再投楚国,被项羽所杀。这田横收复失地,立田广为王,建立齐国,在楚汉之间摇摆。bc204年,齐王田广与掌权的丞相兼大帅田横,闻韩信大兵欲攻杀,甚患之,百姓一日常有十数惊。(这田广是原齐王田荣的儿子,这田横是田荣的兄弟,田横是个江湖豪侠,手下有一帮游侠,义气深重,纵横江湖。所谓“齐士田横薤露行,诸葛公休帐下兵。”都是义气深重、不惜一死的象征。)这一日韩信人马离赵,北行过黄河,由大路进发,所过郡县,望风逃避,将近齐境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