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间百戰 > 第150章 蒙宋之战之襄阳之守2

第150章 蒙宋之战之襄阳之守2(1 / 1)

29.4.3襄阳憾事

这一回说到,失屏障西北嚣张,降坚城东南将倾。

ad1266年,结束了与阿里不哥的争斗坐稳了大元汗国皇位,又平定了汉世侯李璮之乱,顺势废除汉世侯制度的忽必烈踌躇满志,听取了南宋降将刘整的建议,(这刘整也算是能人了,是孟珙举荐的牛人,与贾似道不对付,被逼反。投降忽必烈以后就像开了挂一样。不但谋划,还亲自训练水军,作为破解襄樊地势的绝招。另外,从西方归来、在地中海大出风头的汉将郭侃也上书建议攻取襄阳。果然看得最准的、下手最狠的,还得数自己人!)再次攻打襄阳,作为打破宋蒙对峙的突破口。(在之前,襄阳城已经在蒙古人的兵锋下屹立数十年了。一次是第一次南侵阔出南下,碰得灰头土脸;一次是第二次忽必烈亲自南下,避襄阳而攻旁边鄂州,同样无功而返。襄阳为南宋唯一门户,想必已成为南北的唯一共识!)相信在漫长的岁月里,北国胡虏,包括金国,对南宋的叩关第一站---襄阳,不知发起了多少次战斗。襄阳铜关铁城的名声传遍天下。此番忽必烈从头再来,发动了第三次南侵,即以此为攻击点。当然,三路分兵还是要依样画葫芦的。以东路主帅董文炳出淮,西路主帅汪良臣出川,东西两路为佯动,以都元帅阿术(速不台之孙、兀良哈台之子,将种也)为中路主帅,率领蒙军,以刘整率领汉军佐之,直取襄阳。

ad1267年,襄阳之战正式拉开序幕。此战很快沦为了长期困守战。(因为蒙古不善攻城,并且吕家军战力并不弱。)为了夺取襄阳这一战略要地,忽必烈调集阿术、阿里海牙、刘整、张弘范、史天泽等一大批名将进行围攻。根据史天泽的意见,蒙古军在襄阳城南筑起了长围,堵死了襄阳以南的陆路交通,截止ad1269年,蒙古军基本上完成了对襄阳长期围困的军事部署,襄阳和樊城变成了两座孤城。

当时守襄阳的,金庸笔下是吕文德。(其实城内是吕文焕。吕文德坐镇鄂州取犄角之势。但两地都在一个范围内,且吕文德为主将。)要说此人,与贾似道互为表里,贪赃枉法,但对蒙古还是坚决的,也是有一套的,说白了就是一军阀。(大宋想尽办法防军阀防了一辈子,最终还是把性命交到了军阀的手里。可见人治再美也是不可长久的。)吕文德守襄阳这么多年,蒙古大举南下虽然只有三次,平日里骚扰总是不断的。吕文德没有功劳也算有苦劳,可惜最后一把让蒙古忽悠了,平白设了榷场,让蒙古人从容设置据点,成为日后堡攻的起点,也成为吕文德悔恨的起点。(吕文德人虽然跋扈,军事上还算有两把刷子,自他镇守襄阳以来,蒙古兵不得寸进。但与他作仇的刘整却看他看得清清楚楚,吕文德人称黑炭团,刘整说“南人唯凭恃黑炭团一人而已,然其可以利诱也。请以玉带贿赂之,于襄阳外设置榷场,以便徐图之。”)从ad1267年起,蒙古一面在襄阳、樊城四周筑城,以切断城中粮食的补给,一面得刘整操练水军,向襄阳缓缓逼近。结果如刘表般在北军兵临城下时惊惧而亡,吕文德是悔恨交加而亡。这吕文德的继承人是他兄弟吕文焕,可比刘表的接班人刘琦刘崇牛逼多了,在蒙古精兵的疯狂围攻下,坚守了六年之久。

蒙古人在襄阳周边采取筑壁建垒的方式,长期围困。如果当年能够从高空俯瞰,可以看到,南北夹汉水而建的襄阳、樊城,旌旗猎猎,城墙上堆满了各式守城武器,而在两城外围,是一个环状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元军重兵驻扎;再往外,纵深数十里,是元军一个又一个要塞,连珠扎寨,星罗棋布,要断绝襄阳跟外界的一切联系。这一点,在擅长堡攻的史天泽到来之后,更加明显。(史天泽就是用堡攻围困济南,擒杀反叛的李璮。)当然,长时间的围困,要说南宋政府不救,也不是事实,怎奈冲不进去呀。张世杰、夏贵、李庭芝等知名将领,均有率军支援襄阳之举,但是除了水军送进物资外,陆军虽有斩获,但均为达到冲破长围的目的。(现在屡屡传说,贾似道屏蔽上听、见死不救,也不是史实。但是蟋蟀宰相有躺平现象,救援不积极,甚至以此作为清除异己的缘由,就十分可恶了。其实,贾似道不救襄阳、帮助忽必烈,对他有什么好处?他如果想投降忽必烈、帮助忽必烈损害南宋的利益,有一千个一万个办法,总比躺倒六年强!我以为,这人既想保住自己既得利益、又对国际局势没有办法而已,纠结了、混乱了,就是个懦夫、小人,但不是汉奸。)吕文焕也屡屡遣将突围,成效不大。但是忽必烈遣军十余万,名将无数,顿于襄阳城下,却也没有太多办法。

襄阳能在无敌蒙古前支撑那么多年,与其独特的地形有关。襄阳樊城双城夹汉水,而草原民族没有水军,双城矢贯相接,汉水保证后勤源源不断,故蒙古纵然横行天下,在襄阳前并没有太多办法。此次,蒙古调整策略,步步为营,誓取襄阳。叛将刘整操练的水军截断汉水,张顺、张贵兄弟先后败亡于汉水突破,襄阳的陷落已大势难挽了。何况,还有西征阿拉伯带回的回回炮,火器水平也已不弱于宋军。当时,吕文焕守襄阳,范天顺守樊城,范天顺是混赖范文虎的儿子(这范文虎是有名的祸害,在哪边就坑哪边)。这吕文德、范文虎都不是东西,这吕文焕、范天顺倒都是一等一的豪杰,可见南枝北枝论无所不在。

ad1273年,蒙军对樊城展开最后攻势。经过激战,蒙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樊城彻底孤立。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城下,用炮轰开西南角,蒙军悍将李恒、李庭等首登入城。范天顺自杀,更加显得范文虎当汉奸的鄙下。宋将的拼死反抗激怒了蒙军,为了震慑襄阳,蒙军在樊城陷落后将樊城内的军民全部屠杀干净。蒙古入宋屠城不多,除了阔端屠成都、拖雷当初借道宋境搞屠城外(实在看不出这个所谓郭靖安塔有什么可取之处),也就樊城有屠城吧。(后面还有常州。但与蒙古人在北中国、中亚动辄千万人级别的屠杀是不能比了。)吕文焕无力回天,为免一城百姓惨遭屠戮,只能投降。

整个襄阳攻防战,就是天王山胜负手,这是一场长达六年的围绕一个地区的赌国运,南宋与蒙元双方,都无所不用其极。在这场攻防战中,汉世侯功不可没。所谓汉世侯,就是北地汉家豪杰。自从金国占领中原以后,没有能力精细化管理,于是遍地坞堡、汉人武装自保遍地、与五胡乱华时如出一辙。在金国统治的匆匆几十年间,这些平民武装迅速组合、分化,形成了三拨,投宋的、投金的、投蒙的。投宋的比如忠义军诸头领,他们投宋后与朝廷相互猜疑,因为双方都有完备的组织体系与大义在手,所以双方谁也不服谁,最后是一地鸡毛、两败俱伤,几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北归的被南宋朝廷称为归正人,从辛弃疾到张世杰,受到另眼相看是必然的,但是若说是朝廷单方面的责任倒也未必,从李全到国用安,全是首鼠两端、足踏两船的角色,只能说,党争是渗透到宋人骨子里的东西。。。投金的比如封建九公,在金国灭亡后烟消云散,或者改换门庭。投蒙的就是汉世侯。比较出名的比如,史天泽史家,严实父子,张柔、张弘范父子,郭侃祖孙三代,董文炳三兄弟,汪世显汪德臣汪良臣父子,(有人说汪家祖籍蒙古汪古部,但在金国世代当差,一般算在汉世侯里。)其它如李璮、张荣之类,就比较后来了。并且在李璮之乱后,事实上已经被剥夺了汉世侯之位,他们仍然像狗一样,为主子尽心尽力,在襄阳之役里发挥重大乃至决定性作用!(这老几位,此次南征,几乎全员到齐,出谋献策、冲锋陷阵,无所不用其极。也许是李璮之乱刚过,诸位狗狗急于表现,免被打成李璮余党吧。看,当狗狗也有内卷啊!)当然,至于南宋降将,比如刘整、吕文焕、范文虎等,就更等而下之了。所谓四等人分法,北人尚在南人之上。(有人曾经洗白蒙古的四等人分法,认为没有形成法律,蒙古哪有什么法律,札撒罢了。将治下国民分三六九等,也不是蒙古人发明的,金国早这样,蒙古人不过是继承金制罢了。这也是贾相爷不愿投降的原因吧,堂堂师相,皇帝也是股掌之物,据说度宗求贾相某事给他下跪,叫这样的人物去当四等人?)从当时情景看,南宋投元的,尽是武人,文人极少,据说忽必烈与宋将们探讨过这一问题,问他们为什么投降,宋将们解释,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打压武人,忽必烈大笑,就你们这德行,文人们看不起你们也是顺理成章的啊。。。。(“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

襄阳既失,则国之屏障尽去。吕文焕后来一路招降宋军,实乃顺势而为了。不过虽说吕大节有亏,但与刘整之穷凶极恶也不可相提并论。(却说后来,刘整穷凶极恶地引兵冲杀在前,却闻吕文焕招抚而立下首功,悲叹“首帅止我,顾使我成功后于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活活气死了。蒙古人不地道啊,让我立不了首功,有本事的人未必爬得最高啊!这叫什么?这叫目的性太强!)孤守襄阳期间,身后有贾似道、范文虎等不断地坑害,实非战之罪也。如同方先觉,你可以讽刺他们“见说李陵生,不若张巡死!”但不能强求他们取道德高限,何况他们的忍辱偷生,是以避免大规模人道危机为目的的,也没有返身恶狠狠地杀向同胞,与那种主动投效、恶毒献策、凶狠杀人还是有区别的。

蒙古攻宋近五十年,实是当时天纵的蒙古强兵攻取各国所没有它例的,这也足够南宋骄傲了。事实上,蒙古是足足熬掉了大宋最强的一代人方得其手,包括赵葵、孟珙、章梦飞、余玠、王坚、高达等,至于后来的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李庭芝辈,只能歌颂一下他们的气节罢了;当然,蒙古还不是也不过崛起了一代人,包括黄金家族以及四杰、四獒罢了,短短百年未到,已经轮到让人感叹脱脱、王保保们的无力回天了。

在围困襄阳期间,忽必烈也几乎到了极限,帝国经济到了崩溃边缘。ad1271年,忽必烈仓促改元,从汗国改为元朝,给子民打气,装腔作势搞点中华礼法,无非是告诉手下汉人,咱一伙的。但最后到底还是脱不去草原膻气!

29.4.4谬史氏曰

五十年不能下的名城,可称得上是一个世界守城史上的奇迹,更何况是在攻无不克的蒙古军团面前。是为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宋之天才鬼医 大明:哥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抗战之重整河山 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师 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 从炮轰努尔哈赤开始 三国之绝代帝王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天涯芳草哥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