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人间百戰 > 第149章 蒙宋之战之襄阳之守1

第149章 蒙宋之战之襄阳之守1(1 / 1)

29.4.1题记

本篇叙宋朝与蒙古之战。凡二战:

名称第三次南侵之战,时间ad1267年,地点长江沿线,对阵蒙古三路大军对宋军。

29.4.2英雄襄阳

这一回说到,坚城屹立五十载,美名流传万千代。

襄阳自古英雄城。千年之前,关公挺进中原,在此威震华夏;大宋本朝,武穆以此发动北伐,恢复中原。恰巧,关圣与武穆并称为中华“武圣”,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在襄阳这个文化意念上他们是有交集的。从ad1239年大英雄孟珙从蒙古人手中夺回襄阳后,襄阳屹立不倒在蒙古人的兵锋之前,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

在现在一般认识里,更有郭靖大侠,倾尽一生,坚守襄阳。这郭姓,加上他老丈人的名字,正好凑一个大宋的大厉阶郭药师,也不知金庸怎么想的,他不可能不知道郭药师吧。一般认为,作为蒙古自幼培养的汉人豪杰,为蒙古征战四方,郭靖的原形应该来自历史人物郭侃,不过郭侃虽然也是个有能耐的人,却一生未叛蒙古,并且一生未为汉人出过一点力。《满床笏》中所唱诵的郭子仪持方天画戟,而郭侃正是汾阳王嫡系;水浒赛仁贵郭胜自然也是方天画戟,却是郭靖祖先。民间文化中相同的兵刃、相同的姓氏往往是意味着相同的血脉,郭子仪与郭胜,郭侃与郭靖,如果硬要说一点关系没有,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观点。所以,我私下认为,郭靖作为文学形象,不是一个好的人设。

而东天神将郭侃与襄阳也是有交集的。《元史》载: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及平宋之策,其略曰:“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既克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滩巴蜀不攻自平。”后皆如其策。从大军克襄阳。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

从中东、欧洲转战万里回来,就一头从旭烈兀怀里转回忽必烈旗下,参与攻宋。哪里有活去哪里,这郭侃可称得上劳模了。其人也,有谋,献策平宋;有勇,从攻襄阳。不谈国外堪称玄幻的经历,单在国内表现看,也可称得上“文武双全”了,难怪日本人誉之为中国第一。

襄阳所处的南阳盆地具有东西伸展、南北交汇的特点。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南阳盆地都是必争之地。从ad1235年端平二年蒙军从唐州南下第一次南侵,兵锋直指襄阳开始,蒙古三次南侵,襄阳均首当其冲。直至ad1273年陷落,整整四十余年,足足可称一代人的时间了。期间蒙古无奈地到欧洲武装旅游两次,把整个世界文明踩在脚下,还是未能在襄阳得逞。相比之下,襄阳比君士坦丁堡更适合“永不陷落”之称(钓鱼城虽然也没有陷落,但城市名气与规模,显然也是考虑评价时的权重。襄阳期间虽有两次短暂失守,但均迅速夺回。一次是名将孟珙,一次是名臣李曾伯。)

接着,在蒙古的第二次南侵中,襄阳一样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第一次南侵中,襄阳给侵略者带来的重大阴影,使得第二次南侵,蒙哥把主力放在西路,而把中路的攻击重点放在襄阳边上的鄂州。并是配合南边“斡腹”的兀良哈台。这次虽然没了孟珙,但是襄阳守将高达果断出击,驰援鄂州,是鄂州保卫战最后胜利的大功臣;之前亲手收复襄阳的名臣李曾伯,出任广西安抚使,南下静江,正面挡住了蒙军。在湖南安抚使向士璧的配合下,彻底粉碎了蒙古名将兀良哈台与忽必烈会师的企图。(当时兀良哈台的儿子、后来的灭宋名将阿术也在军中。速不台、兀良哈台、阿术,真是三世名将啊。)二次南征结束后,贾似道以此功绩登堂入室。其手下高达、孙虎臣、吕文德、刘整等均因功登上历史舞台。张世杰作为低级军官,也崭露头角!

在此后的一段岁月里,忽必烈以史天泽为河南总管、李璮为江淮总管,因为自己手头一堆事,与阿里不哥争位、与西岛诸王勾心斗角,后来李璮又反了,(李璮是忠义军李璮、梨花枪杨妙真的儿子,又是塔察儿的金刀驸马。据说是郭靖的原型之一,所以金庸在最后的版本里让靖蓉北上拜会李全杨妙真,也是一种致敬吧。)又开始与南宋玩起了“撒花自撒花,厮杀自厮杀”(边谈边打)的把戏。这次南宋学乖了,把蒙使晾了起来。忽必烈忙不过来,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宋师乘着李璮造反,向北搞了不少事。但是双方毕竟没有真正联合起来,彼此心有芥蒂。(李璮造反后,向宋廷称臣,这一套与当初他的父亲李全一模一样。作为枭雄,李全与宋廷相互撕扯,耗尽了双方最后一丝耐心与体面。)等于是坐观李璮被忽必烈消灭。(这个就是傻逼了。李璮降宋真不真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璮反蒙所带来的局势变化!显然南宋白白浪费了这个战略机遇期。这也许是南宋最后一丝翻盘的希望。就像满清入关,姜镶、金声桓的反正是最后一次机会,结果当然是如南宋一样,南明白白把机会浪费在党争里,南明比南宋还傻逼哩。)忽必烈在李璮之乱后大兴文字狱、罢尽汉世侯,所谓“世祖依赖汉人”的传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主持消灭李璮的是史天泽,史天泽长提围困,擒获李璮后,李璮在蒙古人面前侃侃而谈,说与诸汉世侯联络,听得在座的诸汉世侯坐立不安、暴跳如雷,当场把李璮弄死了。可是,李璮死前说得话,可就在蒙古人的心中种下种子了。)

其时南宋朝廷也一片混乱。丁大全完蛋后是吴潜上位,两派斗个两败俱伤,贾似道靠贾贵妃崛起,也当上了权奸。(先不说他的作为,当时国势危急,贾似道上台后,每况愈下,不怪他怪谁?现在不少人为其翻案,可发一笑!)其实从他作为来看,其心胸狭窄,妥妥一个权奸是跑不了的。之前军中主将,因贾制置擢拔高位不服,而对其不敬,只有吕文德表示恭敬,所以贾似道得势后,就拼命提高吕文德的地位,打压诸将,诸将均心生怨慲。吕文德也不是个善茬,为了上位不择手段的,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但凡有阻挡就是一路碾压!

贾似道又学人搞改革,其实就是搞钱咯,倒引得现在不少人翻案。(其实改革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改。往扰民方向改,如王安石这般品行高尚的,尚且一地鸡毛、千古唾骂,何况贾似道这货!)比如“公田法”“打算法”云云。“公田法”盘剥黎民且先不论,所谓“打算法”就是交叉清算,就是让诸将相互陷害,你不陷害?架不住本人不陷害你呀,还是先下手为强。这个囚徒困境也是没谁了!那些立下大功的将帅,或被迫害致死,或被下狱追赃!连德高望重的赵葵也不能幸免打算法。而抵抗兀良哈台的向士璧被迫害致死!名臣李曾伯也被罢职免官!其它人等不可尽数!最大的恶果,就是逼反刘整!等同与太阿倒持啊!(刘整原是北人,骁勇善战。归宋后,屡立战功,曾带领一十二人袭破金国大郡信阳,人称“赛存孝”,当年李存孝一十八骑闯长安嘛。。。为大英雄孟珙所赏识。之后又得到名臣李曾伯的提拔。孟珙与李曾伯的口味出奇的一致啊。。。但到了贾似道时期,刘整与蜀帅俞兴不和,乘着贾似道推行打算法,吕文德与俞兴勾结,打算诬告迫害刘整。刘整得知消息后,惊恐不安,派人到临安(今杭州)向朝廷上诉。当他看到名将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贾似道逼死后,“益危不自保”。元中统二年(ad1261年)六月,刘整以庐州降元。刘整降元事件对当时的战局造成了很大影响,他替草原民族打造了一支水上雄师!《元史.·刘整传》记载说:“(中统)七年三月,筑实心台于汉水中流,上置弩炮,下为石囤五,以扼敌船。且与阿术计曰:‘我精兵突骑,所当者破,惟水战不如宋耳。夺彼所长,造战舰,习水军,则事济矣。’乘驿以闻,制可。既还,造船五千艘,日练水军,虽雨不能出,亦画地为船而习。”这支水军并在之后的襄阳战役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贾似道、吕文德的大肆清洗下,南宋军中为之一空!军事上贾似道不得不只能依靠日益膨胀起来的吕氏集团,而吕文德集团也终于打破了有宋一朝武人不得坐大的习俗,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军阀集团。从此,吕文德以一身兼任荆帅、蜀帅,坐镇天下名城襄阳,枢划皆出己手,好不得意!做到了岳飞做不到的事!(但所谓“朱门日日贾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贾似道、吕文德狼狈为奸,远不如岳飞、孟珙,真能挡住虎视眈眈的北军?)

该来的总是要来,ad1367年,蒙元第三次南侵,主攻方向正是中路的襄阳!蒙古南下,为什么死攻襄阳一条路?它正好处于南阳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无论你在这里是建个炮塔还是修个兵营,只要这个口一堵住,整个盆地都在你控制之下。襄阳就如同一口浓痰噎在对手的喉咙里,让他郁闷到吐血。这附近有著名的义阳三关,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不知道与金庸笔下的大胜关英雄大会有无关系)若得此三关,则不战自溃,俗称三关尽毁。

事实上,不单蒙古,自古南下北上的,必攻襄阳。中国的南北通衢,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畅通。如果大规模军团运动,无非东中西三条。东路走合肥,中路走襄阳,西路走汉中,这个《三国》都已经说得不知有多透彻了,魏蜀吴皆如此。两千年前的古人,都研究得如此透彻,现在再质疑意义不大。清代大学者顾祖禹就曾这么形容:“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也。”

有句话叫“守江必守淮”,这是说的东路的情况。两淮尽失,则长江难守(故此虞允文的采石大捷相当不容易)。当时两淮尽在南宋手里,故此出东路意义不大。

蒙古只剩中路西路两个选择。事实上蒙古三次南下,都是各路并出,有主有次而已,第一次第三次襄阳为主攻方向,仅此而已。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明:哥哥,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开局入赘大唐李家 抗战之重整河山 穿越北宋之我爹是蔡太师 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 从炮轰努尔哈赤开始 三国之绝代帝王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天涯芳草哥 大秦:祖龙,再打我一次 大夏极品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