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1题记
本篇叙宋朝与蒙古之战。凡一战:
名称第一次南侵之战,时间ad1235年,地点长江东中西三线,对阵蒙古军对宋军。
29.2.2大举入侵
这一回说到,窝阔台悍然南侵,孟璞玉临危受命。
ad1235年蒙古召开忽里台大会。已经整合完毕草原的大汗窝阔台,在发动长子西征的同时,开启了第一次三路伐宋之役。西路以次子阔端为首,与将军胡土虎、都元帅达海绀卜,进攻四川方向;由另一个儿子阔出、塔思(孛鲁之子、开国老将木华黎之孙)、将军铁木台等统领中路军,攻襄阳;东路军是另一个王侄口温不花(成吉思汗侄子)和将军察罕统领,攻向两淮。(东路军显系疑兵,且两淮是南宋根本,重兵布防。主要就是起一个牵制作用。网上早探讨过,长江防线虽长,适合大军团运动的却只有三处,西线川蜀、中线荆襄、东线淮东。)
而中路与西路都生猛得很,阔端很能打,而阔出是窝阔台大汗最喜爱的,基本已定为太子储君,两位王子显然有争宠、别苗头的味道,相比之下,另一路的口温不花是成吉思汗的弟弟的儿子,是两位王子的叔叔辈了,又是疏枝,没必要争功。当时南宋的防线,西线仍有辣鸡赵彦呐主持,中路由二赵的赵范主持襄阳府,东路则由大英雄孟珙知黄州、率忠顺军镇守淮上一线。
窝阔台汗七年(ad1235年)八月西路军从凤州入寇,原金朝余孽巩昌汪世显投降蒙古,并从此成为蒙古的急先锋,一直奋斗在冲锋陷阵的路上。(此人或曰此家族虽然一般被当成蒙古的汉世侯,但是往根上倒据说来自蒙古汪古部,世居汉地、长期为金朝效力而已。所以他及他家族为蒙古出死力,其实一点不奇怪!)汪世显久处陕甘,带路尤强。一路杀进四川,制置使赵彦呐闻风而逃,被蒙军在青野原包围。幸亏利州都统制曹友闻赶来救出。(说起这曹友闻可不简单。此人文人上阵,转任军职,成为名将。在南宋文进士转任到将领职位的,也只有他一个人。人称“满身胆”,毁家纾难,招募五千忠义军起家,与其弟曹有万均是开国名将曹彬的十二世孙。此时已官至武翼大夫、阁门宣赞舍人、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随既,命摧锋军统制王资、踏白军统制白再兴进据鸡冠隘,命左军统制王进进据阳平关,自领大军接应,果然在两处大败敌军。接着同其弟曹友万先后收复仙人关、七防关、白水江等要塞,每战皆亲冒矢石,为士卒先。蒙古军转攻阶州,曹友闻引军驰援,夹击敌军,击退敌军后,驻石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负责扼守七防关(今康县云台镇)一带。
次年,阔端与汪世显再来,集结蒙古、西夏、女真、回回、吐蕃、渤海及投降蒙古的汉军,号称五十万大军。(蒙古军此次南下,以西路为主。)蒙古攻武休关,败宋兴元戎司都统李显忠军,(南宋初年有李显忠大名鼎鼎,这里又出现了。清大家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四对《宋史·曹友闻传》所载李显忠事迹提出质疑,认为其败于元兵之事,与史不符,可能另有一个李显忠。两个都是抗金将领。)占领汉中,欲冲大安。南宋制置使赵彦呐令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曹友闻辩称,沔阳蜀之险要,敌必不能逾越沔阳而入蜀。大安无陷可守,正好发挥敌人骑兵之所长,况众寡不敌,岂可在平地控御?赵彦呐不听,一日七次持小红牌来催促急速行动。曹友闻认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兵内外夹攻不可。于是命曹友万、曹友谅领兵上鸡冠隘,多张旗帜。曹友闻则选精锐部队万人,夜渡嘉陵江,秘密往流溪沟埋伏。事先相约,内以擂鼓举火为号,两面夹击蒙古军。部署既定,九月二十二日,蒙兵果然来犯,曹友万冲出阵前迎战。敌将八都鲁拥有万余众,达海率千人,往来搏战,矢石如雨。曹友万身被数创,遂令诸军举火。九月二十七日,曹友闻遣诸军全面迎战,两面夹击,大败敌人。
但是随后,二十八日黎明,敌将汪世显率大批援军蜂拥而至,以铁骑四面包围宋军,(果然方便奇兵作战,赵彦呐误国啊!)曹友闻叹息说:“这难道是老天注定的吗?我只有为国战死而已!”于是破口骂战,杀死自己所骑战马,以表示殉国的决心。血战更加激烈,曹友闻与弟曹友万皆战死,部将夏用、王汉臣、吕嗣忠等先后阵亡,曹家军全军覆没。汪世显感叹道:“蜀将军真男儿也!”盛礼以葬之。(曹家果然将种,文人亦出猛士!)蒙古军长驱入蜀,如人无人之境。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的二十余州都被蒙古军攻下。辣鸡赵彦呐一路逃到夔州。
阔端决定,由穆哥率一部兵力,由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迂回至剑门以西,直趋成都;阔端率主力进攻利州、剑门,约期会师成都。(这是仿两士争功故事。钟士季正攻剑阁,邓士载偷渡阴平!)蒙古人冒充李显忠旗号,偷袭成都,当时成都没有防备,遂被屠。这个李显忠不是南宋初年的李显忠,而是此时镇守汉中的,之前被蒙古人全歼。两个李显忠都打过金军,也是巧!(成都,当时的世界第三大城市,蒙古军入城的时候,成都百姓还在街上做生意,很多人就看着策马而入的蒙古人,一阵诧异之后人头落地。等到看清楚是蒙古军之后,才拿起菜刀木棍开始抵抗,外城很快失陷,成都知府文人丁黼在蒙古军入城后组织成都仅有的数百刀斧手和衙役据守内城,两天后在石笋桥被射杀,丁黼死后部下王翊继续组织居民抗蒙,7天后王翊兵败自杀,成都陷落。战后,收敛尸首,“盖百余万”。明杨慎《全蜀艺文志》辑明赵枋(左木水旁代)《史母程氏传》:“呜呼!余尝得《三卯录》读之,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莫(暮),疑不死,复刺之。异孙尸积于下,暮刺者偶不及,尸血淋漓入异孙口,夜半始苏,匍匐入林,薄匿他所。后出蜀为枢密使。尝坦视人,未尝不泣下。贺靖权成都,录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阔端入城后屠杀劫掠,然后一把火烧了,可怜千年古都遭此一劫。(宋末《昭忠录。王翊传》(《守山阁丛书》):“二十四日,元兵步骑十万至成都,入自东门。二太子坐府衙文明厅,令卜者占,卜者曰:‘民心不归,成都是四绝死地,若往,不过二世,不若血洗而去。’二太子大书‘火杀’二字,城中百姓无得免者。火光照百里。”)蒙古军在川中耀武扬威。直至后来王子阔端闻之中路军兄弟阔出死于军中,好比王子忽必烈听说了死兄弟蒙哥,方才撤军。蒙古军在四川后来就以劫掠糜烂为主了。野蛮人都是一个德行,先不直接占领,搞烂制造失血点。(这一招很毒,文明社会、习惯于秩序统制的地方,基本对此无解!)
这阔端退到甘凉,继续四面出击,攻略吐蕃,招纳了年幼的八斯巴及其师萨迦班智达等仁波切,一举将诺大的青藏高原纳入了版图,还给后来的元帝国找了个国师---八斯巴,也为东土的蒙古人找到了文化基因---藏传密宗!(这要是展开来,又是一篇大文章,因与宋蒙主线关系不大,所以不展开了;但又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所以提一嘴。)这阔端真是活力满满,一刻不停地建功立业!显然他是对兄弟阔出的储君地位是有所想法的,而南征另一边的阔出,对同样的南征条件下,兄弟阔端的丰功伟绩带来的压力,显然也是顾虑重重!
而中路军其实ad1235年就数次冲击荆湖地区,会攻襄阳,因郢州坚守而退。次年三月,阔出得到东道诸王塔察儿的支援率再中路军攻降鄂北重镇襄阳,使南宋在长江中游的荆湖战略要地失去了屏障。(守襄阳的赵范可能是在“端平入洛”中输昏了头,一直没有缓过来,因此此战打得极为失水准。当时襄阳城内的派系,以为就是端平入洛的主持者之一、京湖安抚制置使赵范为首的宋军,又称南军,一个则是端平入洛中卖了汴梁投宋的李伯渊为首的原金降军,又称北军。南北军不睦,继而相争,赵范竟不能制!一开始外敌蒙古军来尚能合力抵挡,后来南北军矛盾竟到了生死相搏的地步,北军将领王旻与南军将领李虎各自领军在襄阳城里大打出手,伤及无辜,又放火焚烧城楼,局势彻底溃烂,赵范逃离襄阳,李伯渊被推出来做主,就势将襄阳城献给了端出!真是一生献两座名城的主啊也是不枉了!)
四月,阔出军继续攻克随(今属湖北)、郢二州及荆门军。八月,破枣阳军、德安府(今湖北安陆),惨遭屠戮。(也打得相当惨烈。)在襄阳失守后的不到一年中,南宋京西南路的一府八州军,有七个州军全部失陷。照这个事态发展下去,荆湖像川蜀一样糜烂是迟早的事!
幸好南宋此时还有战神孟珙在!当时在蒙古人的“撒花自撒花,厮杀自厮杀”(边谈边打)策略下,朝廷战和不定,曾问孟珙,答道,战和朝廷自定,臣武将,当言战不当言和。荆湖路危及,战神孟拱奉旨驰援荆湖路的蕲州,要与当年蔡州城下的安答塔察儿放对。孟珙星夜从黄州出发驰援中路荆湖,安答塔察儿闻得孟珙兵到,即避退三舍、望风而走。此次孟珙刚到,塔察儿而就撤围而去,一方面塔察儿自身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他深知安答的水平,于是蒙军准备转攻江陵(今湖北荆州)。这是蒙古铁骑第一次兵临长江。
此时江陵是荆湖路最后一座重镇了,南宋的襄阳府丢失后,京湖制置司便移治此处。蒙古军如果攻占这里,既可以西攻川蜀,又可以沿江东进,还可以南下湖湘,后果不堪设想。宋廷命令沿江、淮西制置使组织救援,“众谓无逾珙者”。
这时蒙军在枝江、监利编造木筏,准备渡江,形势逼人。孟珙本人及其部下都是荆襄一带的人,无不激愤。孟珙深知力量悬殊,所以先集中力量封锁江面。接着施展疑兵之计,以少示众,白天不断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晚上就虚张火把,沿江排开数十里,摆出一副大军来援的样子。蒙古军不知虚实,顿时惊慌不已。孟珙便趁机传令出击,大战一场,连破敌二十四座营寨,抢回被俘百姓两万多人,并将蒙军的渡江器具一并焚毁,遏制了蒙古的进攻态势。蒙军无奈之下,只好撤离。经过此役,孟珙一举扭转了南宋在长江中游荆湖路的战局的被动态势。
同时,东路八月,口温不花军攻克唐州(今河南唐河),继而转攻淮西,吸引南宋注意,直抵黄州。孟拱此前曾驻扎过黄州,此次孟拱驰援回黄州,军民一片喝彩,齐声欢呼道:“吾父来矣!”蒙古军想绕城而过,孟拱击其半渡,派部将同鼎、葛怀主动出击,蒙古军渡江部队大乱而退。
蒙古军被迫攻坚城黄州,黄州为孟珙此前经营之地,难以攻克。他每日亲临城头,督促宋军防御,看望伤病员,还斩杀四十九名畏敌退缩的士兵,最终稳住了宋军的阵脚。孟拱守度得当,并且并不只是死守,派勇将刘全等七军出城突袭,蒙古军大为慌乱,蒙古诸军营中,唯张柔的汉军营一军不动,打退宋军。(上次在江陵,孟珙与安答塔察儿放对;此次在黄州城下,孟拱与当年在蔡州城外救过的蒙古汉世侯张柔相遇了。想必各方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年蔡州的情景是否会时时浮现?)
蒙军整顿之后,便再次发动昼夜不停的轮番进攻。蒙军使用了火炮轰击黄州,把黄州城墙上的城楼全部烧毁,但是由于黄州的坚守,城头随时补上缺口,使蒙军无法趁机攻上城头。蒙古人又冲到黄州城下挖城墙,想直接在城墙上挖洞杀进城,孟珙派人预先在蒙军挖墙地方的城内,再筑一道城墙,并在被挖城墙的内侧挖大坑当陷阱,号称“万人坑”。当蒙军最终挖开城墙冲进来时,前面还是坚固的城墙,并且前军在后军的推挤下纷纷掉进坑里而被宋军用石头檑木砸死。到了嘉熙二年(ad1238年)春,死伤“十之七八”的蒙军终于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