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陇西,从豪强手中掏出的人口就有四十一万。 不得不说“秦”这个国号影响非常大,加上杨峥起家时的所作所为,以及施加在陇右的战火,很容易让消息来源不通畅的人联想起“暴秦”二字。 豪强们的确也是如此宣传的。 人言可畏,消息闭塞,众口铄金。 他们以为会面临无尽的苛捐杂税,起初这些人哭哭啼啼的,家家户户如丧考妣,但一听到宣义司说分田之后,每个人的眼睛仿佛荒野中的饿狼。 从古至今,最直观最根本的财富其实就是土地。 大秦靠土地通过租庸调与底层百姓连接起来,建立了一套不同于曹魏、不同于两汉的秩序。 秦国能调动百姓力量,百姓的负担也不会太沉重,有田才会有租,没有田,自然不用承受。 各县百姓纷纷涌入官府,登记造册。 连山中隐居的山民,岷山的熟羌,秦岭中氐、賨,也纷纷涌入,请求均田。 尤其得知秦国的税收之策后,更加热情高涨。 治民十税三,待归十税四,奴隶十税五,以前很多百姓连奴隶都不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原的赋税高达十税三,还有各种杂税,寻常百姓占的田越多,负担越大。 而且超过五十亩之后,根本没有能力耕作,能养得起牛马,用得起铁犁的都不是普通百姓。 所以占田制看似美好,其中的门道太多了。 陇西均田的消息传出,河西、关中翘首以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期待拥有自己的土地。 杨峥把田地分给他们,对他们的震撼何其之大? 豪强们能诓骗一时,骗不了一世。 抗拒均田的下场,陇右已经为他们作出表率。 秦王会真的来杀人放火,手段极其凶残…… 这么多年,河西豪强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转型,凉州安定,商路发达,官府鼓励豪强组织商队,远涉西域,带回金玉宝石。 皇甫氏、张氏、索氏最先作出表率,将圈禁的百姓全都放了出来,侵占的田地也上交官府…… 有他们几家配合,其他的一些大小豪强,如贾氏、廖氏等等,自然也就兴不起什么风浪。 人一旦走出去,眼界就开了,非陇右的一群地主老财可比。 在更庞大的利益面前,河西原本就不太肥沃的土地,产生的利益自然入不了他们的眼。 什么最赚钱?当然中间商赚差价。 从蜀中收购锦、茶,从中原收购帛、纸、漆器、瓷器,然后把西域的蒲陶酒,胡椒香料,宝石玛瑙的等奢侈品,卖入中原江东…… 河西四郡这么多年下来,豪强们早已赚的盆满钵满。 而杨峥只是拿走本该属于官府的田地和人口,他们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反抗。 即便想反抗也反抗不了了。 外有秦军带血的刀子堵在门口,内有不断明白什么是均田制的百姓,里应外合之下,河西豪强们乖乖就范了。 至于关中豪强,是天下豪强中最虚弱的。 前些年被杨峥一次一次掳掠,早就元气大伤,这几年大战不断,田地荒芜,荫户逃散,豪强自己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不是逃往中原,就是被杨峥迁走。 只有几个氐人、羌人坞堡负隅顽抗。 但关中平原上,这种抵抗实在太过无力。 对付陇西没有经验,对付河西关中,经验就渐渐丰富起来。 刘珩终于动了脑筋,因地适宜,继杨峥的火攻之法后,鼓捣出了水淹、土埋之法。 几万人,平地上垒起土山,活埋一座小小的坞堡还不是轻轻松松? 关中水网密布,随便筑个堤坝,就是一场洪水。 羌氐比汉民更团结,每个坞堡就是一个族群,坚决不要秦国的田,只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他们的坞堡没有汉民修的那么坚固,有的还是村寨,烧起来埋起来非常方便。 解决几个刺头,其他的也就老实了。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剩下的就是势如破竹。 两个月河西均田,再掏出一百万二十多万的人口,关中这么残破,汉羌氐也掏出四十多万。 很多躲在山中的隐户也不再隐了,一窝蜂的下山,涌向当地官府,生怕好田全都被分完了。 均田制未施行之前,遇到的是阻力,而一旦开了头,仿佛干柴遇到烈火、寡妇半夜遇到饥汉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擦出猛烈的火花,百姓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均田制也爆发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活力。 很快,整个秦国均田制已是大势所趋。 而甘露五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实在太多。 冯飒大战,蜀国灭亡,上党兵败,占田制,均田制…… 很多需要数年时间发生的事,一年时间相继发生。 这说明天下一统的大势越来越迫切。 曹魏实际上已经分成东魏和西魏,虽然都顶着曹魏的旗号。 蜀国灭亡,新三国建立。 不再是吴蜀联盟,同伐曹魏,而是晋吴联盟,共抗西秦。 杨峥展现的侵略性进攻性,让东吴士族大为戒惧。 另一方面,秦国的国策,天生就不受中原、江东士族所喜,所以就有了他们结盟的前提。 总的来说,均田制的推行,让秦国朝一统天下迈出了最结实的一步。 司马家占田制能兴盛个四五十年,但杨峥的均田制至少能兴盛两百年。 若是出现张居正、雍正这样的后人,大秦还能再蹦跶上百年。 制度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再好的制度也经不住人心的腐化。 一旦华夏失去进取之心,就会疯狂内卷。 问题也会随之而来,所有的内卷都会转为掠夺土地,兼并土地就是这么来的。 均田制的崩坏在于此,封建王朝的劫数也在此。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中原已经弃用曹髦的甘露年号,改为景元元年。 不过秦国依旧沿用甘露年号,奉曹髦为正朔,不承认新扶立的曹奂。 长安朝堂上,有人建议也学司马昭,扶立一个曹氏宗亲,哪怕是远支也行,力求的法统上与司马氏对抗。 杨峥拒绝了。 此策看似能占到一时的便宜,但后患无穷。 曹家就是先例,天下明明是曹操一刀一矛打下的,只因迎奉天子,让内部矛盾重重,更受人诟病。 再说曹家这张牌已经不灵了。 这形同脱裤子放屁,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尊奉曹魏,不登基称帝,已经是曹氏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