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我要御驾亲征太原了,你留下来好好看家。赵二召见赵三,告诉他,自己要去太原出差。不在家的这段日子,要好好守着开封,不要出什么乱子。
从前赵大亲征北汉的时候,是赵二留守京师看家。现在赵二亲征北汉,理所当然,轮到自己看家。赵廷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绝对不会出什么乱子的。如果你死在了太原,你的一切财产都会由我继承,所以不要担心后继无人的问题。他没有政治头脑,没有发觉赵光义是在试探自己,竟然傻乎乎一口答应了。 他糊涂透顶,政治智慧几乎为零,但是还有明白人。开封府判官吕端看出其中端倪,连忙开导劝说。因为赵廷美是开封府尹,顶头上司,为了他好,必须提醒。赵二鞍马劳顿,风尘仆仆,去打北汉。留你在京师享清福,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情吗?你个糊涂虫,这明明是赵二挖的坑,是在试探你的真心。人生处处都是坑,不是大坑就是小坑,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避免踩坑。赶紧上表,要求一起出差,这样才能确保平安。 赵廷美虽然没有政治头脑,但是智商还是正常的。经过吕端这么一说,终于恍然大悟,惊出一身冷汗。哎呀,太危险了,差点就掉进坑里了。赵二,我们是亲兄弟,你这样给我挖坑,简直太不地道了。连忙上表,要求陪同赵光义出差。赵光义不假思索,立刻答应。老三,你看出了我给你挖坑,居然躲过去了,不简单啊,看来长心眼了嘛。赵廷美越精明能干,他只会越猜忌,越不放心。 吕端做事往往拎不清轻重,常常颠三倒四,因此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糊涂虫。其实他十分精明,一点也不糊涂,只是小事装糊涂,所谓难得糊涂。 譬如单位发福利,有人领五斤肉,有人只有四斤半。领了五斤肉的人肯定是沾沾自喜,觉得占了很大的便宜。领了四斤半肉的人,觉得吃了亏,一定不依不饶,非要争出个输赢不可。如果领四斤半肉的人是吕端,那么他一定默不作声,绝不会觉得吃亏。这样吃了亏还不做声,闷屁虫一样的人,是不是很傻很糊涂? 绝对不是,这是豁达大度。人家的志向高远的很,所谓高山仰止,岳峙渟渊,说的就是他这一类人。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根本就不把一点点蝇头小利放在眼里。 他是大事不糊涂,重要的事和原则的事,一点也不马虎,真正的大智若愚。试想一下,一个糊涂的人,怎么知道提醒赵廷美呢?赵廷美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但是他却看的一目了然,是不是聪明之极? 赵光义亲征北汉,不但带上了赵廷美,而且还带上了自己的长子赵德崇和赵德昭。赵德崇出生于公元965年,现在十四岁了。他长的很像赵光义,似乎就是赵光义小时候的翻版。赵光义也十分喜爱这个长子,心中已经内定为接班人了。 赵光义带自己的儿子上前线,是为了历练他,让他开阔眼界,见见世面。毕竟收复北汉之后,以后说不定就不用再打仗了。儿子,机会难道,出去见见大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吧。他带别人的儿子——赵德昭,前往太原,则是为了防范。 赵德昭本来就该是太子的身份,但是阴差阳错,只到赵匡胤驾崩,还没有太子的名分。纵然如此,能量还是不容小觑的。在御驾亲征的这段日子,万一他搞出一些事情,譬如造造反啊篡篡位啊,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像手机一样,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无时不刻,机不离手。赵光义这个家伙,向来口是心非,心里一套,口里又是一套。明明十分猜疑赵德昭,带在身边是为了看管起来,严密监视一举一动。但是口里却说的十分好听。你和我的儿女们一样,都是皇子,我一视同仁。和赵德崇一起去太原学习学习,历练历练吧。赵德昭知道他的心思吗?不管知不知道,都没有办法拒绝。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二月十五日,赵光义由开封出发,开启了御驾亲征之旅。 攻打北汉其实就是围点打援,围点围的是太原,打援打的是辽军。如果能够打败辽军,就解决了大半的问题。 宋军还在半路上,刘继元就急忙派遣使者向辽国求救。老大,赵光义要痛揍我了。看这阵势,不把我揍趴下,不会善罢甘休。看在我多年进贡的份上,快来帮我。北汉有难,辽国一向是有求必应,于是以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率领先遣部队,马不停蹄,火速救援。 三月十六日,辽军先遣部队抵达白马岭,与郭进的阻援部队相遇。都是老熟人了,见面打个招呼吧。老敌啊,老沙啊,你们又来趁火打劫是不是?不过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人头来。郭进举起手里的兵器,威慑耶律沙和耶律敌烈。耶律敌烈可不吃这一套,大呼小叫,让郭进让路。刘继元是我们老大的小迷弟,识像的速速退兵,不然要你吃不了兜着走。 双方剑拔弩张,隔涧对峙。郭进不肯让路,这可怎么办呢?耶律沙老成持重,打算等到后续部队到齐之后再战。我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而宋军以逸待劳,等到后续部队到了再打吧。耶律敌烈却以为耶律沙胆小怯战,不同意他的想法。我们气势汹汹,有备而来,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遇战应该出其不意,瞻前顾后,什么事都做不成了。不顾耶律沙劝阻,发动攻势,抢先渡涧。看到宋军木头桩子一样,一动不动,似乎被强大的攻势给吓傻了,心中甚是得意。 郭进镇守边关十多年,历经大小战事无数,杀过的人比身上的汗毛还多,不计其数,绝不是吓大的。起初按兵不动,等到辽军跳进冰凉的涧水,渡涧一半的时候,才突然出击。一场血战,斩杀了包括耶律敌烈在内的五员辽国大将。剩下的辽军气为之夺,无心恋战,仓皇逃跑。郭进决定乘胜追击,指挥宋军追杀辽军。 幸亏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领后续部队及时赶到,万箭齐发,阻挡了宋军。辽军损失惨重,连监军都和阎王爷打麻将去了,只得原路返回辽国。郭进的任务是阻挡辽军,不是杀进辽国,于是也返回白马岭。 辽军居然打了败仗,超级大国兵强马壮,怎么能打败仗呢,简直不可思议。北汉历代君王都死心塌地,抱紧辽国的大腿不松手,刘继元毫不例外,抱得更紧。他不相信辽国会见死不救,于是继续派遣使者求援。但是非常不幸,使者落到郭进手里了。 他把使者五花大绑,游街示众,绕着太原城游行了一圈之后,砍下了脑袋。这个行为艺术意在打击北汉士气以及警告刘继元,可圈可点,必须点赞。刘继元,你的使者被我宰了。有本事再派遣使者向辽国求援,不过我非常坦诚的告诉你。你派一个,我就杀一个。你派两个,我就杀一双。 其实就算北汉使者有幸躲过宋军的关卡,进入辽国求救,辽国也未必会再派遣援军了。 第一个原因,刚刚打了败仗,损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总之元气有些损伤。而且和宋朝是正常国与国的外交关系,为了区区一个北汉,彻底和宋朝翻脸,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宋朝建国以来,先后收复后蜀、南汉和南唐,清源军和吴越国也纳土归宋,国势蒸蒸日上。版图变大了,人口多了,国库充盈了,腰杆子也粗了,再也不是从前孱弱可欺的中原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迅速提升,能与辽国分庭抗礼,掰手腕了。一旦真的动武,就是两个国家倾尽举国之力的血战,胜负难料,辽国可不想冒险一战。 第二个原因,辽国一直左右逢源,官僚们过惯了太平日子,厌倦了骑马打仗,丧失一些尚武精神。每个人都有妻儿老小,都积攒无数家产,都把命看的比天还重要,谁也不想为了北汉和宋朝拼命。人有钱了,就会爱惜自己的生命,不愿意再打打杀杀,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不仅吃好喝好,还开始注重生活品质,懂得养生了,就算喝可乐,也要泡枸杞。趁着有生之年享福才是正经,至于打仗,驰骋沙场,以后再说吧。看看冀王耶律敌烈吧,死在了异国他乡,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现在好了,老婆改嫁,孩子管别人叫爹,家产也成为别人的了。忙活半辈子,落的马革裹尸悲惨结局。辽国官僚们想想耶律敌烈的下场,无不摇头叹息,打起了退堂鼓。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么多年以来,北汉把辽国当成亲爹一样侍奉,每年大举进贡,又要讨好辽国君主,又要贿赂辽国大臣,早就掏空了家底。油渣榨的都不剩了,穷得揭不开锅,已经没有太多钱财孝敬辽国了。此时的北汉就像一块没有肉的骨头,啃起来没有丁点味道不说,还有些硌牙。既然油水被榨干了,不如抛弃。这样一来,虽然失去刘继元这个小弟,但是至少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这就是身处两个大国之间小国的命运,当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会被当成一只破鞋一样抛弃。只是刘继元还不明白这一点,还心存侥幸,白日做梦,幻想着辽国皇帝会像至尊宝一样,踏着七彩祥云解救他,因此顽抗到底。 宋军打败辽军,士气大振,趁势全线进攻,相继攻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如此一来,太原成了一座孤城。 赵光义率领后续部队来到太原,四月二十三日,巡城抚慰三军将士,并且致书刘继元,要他投降。刘继元还痴心妄想辽国会派兵救援,断然拒绝。赵光义第一次被人拒绝,自尊心受到了万点伤害,自是怒不可遏。刘继元,你个不长眼的家伙,我好心好意邀请你去开封,你竟然拒绝。你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自己找抽,就别怪我出手无情了。 五月初一,赵光义督促将士急攻西南,攻陷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投降。初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武将投降。对于刘继元而言,这才是致命一击。连三军总司令都投降了,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外无援军,内无斗志,刘继元走投无路,只得举族投降。因为再不投降,一旦城破,必然会被大卸八块。他赤裸上身,跪在赵光义脚下,献上降表。我投降,现在你是我的领导了,恳请网开一面,饶我一命。赵光义双目俯视,一付胜利者的姿态,赦免了刘继元的罪过,授以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原北汉十州、四十一县土地,全部归宋。至此,五代十国正式结束。 太原这个地方实在太特殊了,汇聚着王气,曾经出过八个帝王,分别是汉文帝刘恒、汉赵刘渊、唐高祖李渊、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说是龙兴之地,并不为过。 为了防止再现割据政权,也为了泄愤,赵光义采用火烧、水淹等办法,把太原城从地图上抹平了。我一句话都没说,陈洪进和钱俶自己纳土归宋。但是攻打太原却耗时四个月,气死我也! 到了太平兴国七年,在旧晋阳城北面重新建了一座太原城,不过不叫太原,改叫平晋县了。城中没有十字路口,只有丁字路口,借用丁和订的谐音,这叫订破太原城。城外有座西周山,削平山头,叫做削去龙首。 赵光义这么做,虽然是为了防止再出现新的真龙天子,但是也暴露出了不知兵,不懂军事的重大缺陷。太原旧城被毁,辽军南下的时候,就失去了防御的重要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