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水煮宋朝之旭日初升 > (十九)杯酒释兵权

(十九)杯酒释兵权(1 / 1)

赵匡胤很久没有去过军营了,也不知道士兵们过的怎么样,有没有饿肚子,吃不吃的饱饭?他非常想念士兵们,于是在发放粮食的时候,命令城东的士兵从城西搬粮食,城西的士兵则从城东搬粮食。每一袋粮食都有足足二百斤,不许用皮卡拉,也不许别人帮忙。自己则站在城楼上,观看士兵们搬运粮食。

这样大费周章的搬运粮食,是不是有病啊?累的满头大汗的士兵们牢骚满腹,纷纷问候赵家十八代祖宗。其实他们都误会赵匡胤了,他这么做,是为了锻炼士兵们的体魄。他当过兵,太知道士兵们的德性了。精力充沛,生龙活虎的大兵们只要闲下来就会闹事。赌博酗酒,打架斗殴,这些还是小儿科。想要他们安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劳其筋骨。累的筋疲力尽,伸个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就会倒头就睡,谁还有闲心闹事?

武器可以杀敌,也可以用来造反。为了防止士兵们擅自领取手榴弹、机关枪这些轻重武器。赵匡胤加强了军械管理,下令改造军火库。领取武器的通道改的十分狭窄,而且弯弯曲曲,仅能容许一人通过。进出只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想要转个身都难。

为了防止士兵们作乱,脑洞大开,奇思妙想,什么办法都用上了。

这段时间,他整天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原来杜太后生病。他是出了名的孝子,太后生病,自是悉心服侍。甚至为了给太后祈福,大赦天下。只要不是死刑犯,都受到了赦免,但是他的孝心还是没有感动上苍。杜太后于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初二,在滋德殿去世,享年六十岁。尊为明宪皇太后,葬于安陵。

杜太后虽然是女流之辈,其实知书达礼,很不简单。赵匡胤称帝之后,带领文武百官向她拜贺。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做了皇太后,是不是应该喜上眉梢?但是她却显得闷闷不乐。

太后啊,正所谓母以子贵,你儿子做了皇帝,你怎么还不高兴啊?难道觉得他的级别太低了,要做玉皇大帝才开心吗?大臣们十分诧异,询问杜太后不高兴的原因。

虽然我知道母以子贵,但是皇帝难当啊!当皇帝就像开公司当老板一样,对员工太苛刻了,员工会说老板是暴君。对员工太宽容了,员工就会蹬鼻子上脸,给点颜色就开染房。唉,一旦公司破产,员工们还可以选择跳槽,可是老板当流浪汉的资格都没有。做了皇帝一定要戒骄戒躁,不要作威作福。对于杜太后的教诲,赵匡胤深表赞同。

办完杜太后丧事之后,赵匡胤让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同平章事,俗称判南衙。

到了七月初九这一天,赵匡胤在皇宫里举办一场盛大的派对,宴请禁军武将。这些武将们都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翊戴功臣,在铲除李筠和李重进叛乱中,也都立下汗马功劳。不用多说,大家应该知道是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了。这些他们情谊深厚,赵匡胤一点也不敢怠慢,准备了丰盛的美酒佳肴,盛情款待。

众武将猜拳行令,吆五喝六,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快活。但是赵匡胤却愁眉苦脸,与现场酣畅淋漓的气氛格格不入。

我们吃的是羊肉,又不是吃你身上的肉。喝的是酒,又不是你身上的血,你干嘛一副痛苦不堪的表情?要是心痛这些酒肉,为什么又要款待我们?你如今财大气粗,还怕我们把你吃穷了吗?

你怎么不吃不喝啊,是不是胃病发作了?要不要让救护车送你去医院挂个急诊,或者干脆直接做手术?

众将见赵匡胤愁眉不展,十分关切,七嘴八舌询问。

唉,我不开心啊!虽然做了皇帝,但是皇宫里规矩太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都安排的规规矩矩。想睡个懒觉,想心血来潮,吃个宵夜都不行。还是做节度使的时候快活啊,想喝酒就喝酒,想跳舞就跳舞。没有人说东道西,我真怀念以前无拘无束的日子。

众将大乐,异口同声表示如果真的羡慕以前的日子,可以把他身上的黄袍脱下来,打回原形,做回节度使,这样兄弟们又能打成一片了。

我担心你们造反,因此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啊!头发大把大把的掉,精神越来越差,再这样下去,整个人都要废掉了。众将眼见赵匡胤说出了心中的担忧,无不大惊失色。

我是你最忠实的粉丝,此生此世绝不会背叛你,如果违背誓言,叫你不得好死!

你看我这张老实本分的脸,就差把忠心耿耿四个字刻在脸上了,你再不相信我,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众将见赵匡胤起了疑心,纷纷发誓,表达忠心。生怕赵匡胤听不见,嗓门一个盖过一个,房顶都差点被他们高亢激昂的声音给掀翻了。

我不是信不过你们,而是信不过你们的部下。如果你们的部下想谋取更大的富贵,一定会逼迫你们造反,你们是造反还是不造反呢?听到这里,众将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已经为你们想好了办法,就是交出兵权,换取荣华富贵。为了打消你们的顾虑,我会与你们结为姻亲,这样大家亲上加亲,就是一家人了。唉,人生苦短,匆匆几十年,不如及时行乐。多置办些良田美宅,多收罗些歌姬美人,做个快快乐乐的富家翁,岂不是好?你们拼死拼活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儿孙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吗?现在机会就在眼前,照我说的去做,我保证你们每家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等武将纷纷上呈奏表,请求解除兵权,去地方上做节度使。他们这么懂事,赵匡胤也信守诺言,赏赐不计其数。并且让赵光美迎娶了张令铎的三女儿,让女儿延庆公主嫁给石守信的次子石保吉,让女儿昭庆公主嫁给王审琦的次子王承衍。

但是这中间出了个小插曲,王审琦的儿子不愿意和昭庆公主成亲。我不想娶皇帝的女儿,要娶你娶吧,我看你挺开心的。王审琦见他胡说八道,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不想做皇帝的女婿,难道想做玉皇大帝的女婿吗?我看你在作死,信不信老子打断你的狗腿?迫于压力,王承衍只得答应。

以上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后世以这个故事为依据,称赞赵匡胤仁慈大度,用一顿酒就收回了兵权,甚至不惜笔墨,大书特书。其实李筠和李重进兵败身亡之后,赵匡胤的个人威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高度,兵权早已牢牢掌握在手中。相比某些屠杀功臣的君王,的的确确算的上是仁慈。

杯酒释兵权之前,赵匡胤就和赵普商量,谁来执掌禁军。赵匡胤倾向于让符彦卿出任三军总司令,理由是他是赵光义的老丈人,必然不会叛变。

符彦卿是赵光义的老丈人,又不是你的老丈人,你怎么知道他不会叛变?柴荣把你当成儿子一样看待,你都背叛了他,何况别人。赵普字字如刺,怼的赵匡胤无话可说。看来对待赵匡胤最好的办法,除了赵小妹的擀面杖,就是赵普的直话直说。

功臣宿将们解除了兵权,但是军队还是要人带啊。赵匡胤再次向世人展现了非同凡响的治国理政才能,殿前司废除了都点检和副都点检这两个职位,以殿前都指挥使为最高统兵官,以下是殿前都虞候。这样操作,相当于是把殿前军降级了。韩重赟任殿前都指挥使,张琼任殿前都虞候。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则一分为二,分别是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二司各置官署,互不干涉。以前马军和步军是一家人,现在分家了,各顾各的了。并且废除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等职位。马军指挥使司的最高统兵官是刘廷让,步军都指挥使司的最高统兵官是崔彦进。

以上四人,无论资历威望,还是能力本领,都远远不如石守信、高怀德等宿将。正因如此,让他们管理禁军,赵匡胤才能放心。这就是赵匡胤管理军队的原则,不求将领们有多么大本事,有多么高的颜值,只求乖乖听话。因为本事越大,野心也就越大,越有可能造反。并且三令五申,将领们不得私蓄亲兵。你们要亲兵做什么,前呼后拥,准备造反吗?

从前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合称二司,现在则变成了三衙——即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三衙的最高统兵官俗称殿帅、马帅、步帅。三衙互相制衡,比起二司鼎足而立,是不是更加让人放心?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三帅之下又设置四卫,分别是殿前军下辖的铁骑军、控鹤军,侍卫马军下辖的龙捷军,侍卫步军下辖的虎捷军。而四卫之下再设置四厢指挥使,进一步剥离四卫的兵权。而且三衙只负责日常管理操练,调兵遣将的权力在枢密院。

为了达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完美境界,赵匡胤不遗余力的推进军队改革,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