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乾坤已定 > 第29章 兵临汉水(1)

第29章 兵临汉水(1)(1 / 1)

晋国。

“晋国之霸权,由是瓦解。”

董安于面色凝重的说道。

“爷爷辛苦缔结的弭兵盟约也一并失效了。”

赵鞅摇摇头,轻叹道。

“虽然诸侯联军并未对楚用兵,只是派蔡国进攻楚国的附庸沈国,也算是对楚国的挑衅。所以......两国休战之约算是到头了。”

董安于感慨道。

“蔡国本欲借兵报复楚国,不想希望竟落空。这就算了,因沈国不来盟会,我国又命蔡国征讨沈国。如今沈国已灭,蔡国与楚国结怨更深,楚国一定会发兵讨伐蔡国。”

赵鞅说道。

“此次会盟的议题本是众诸侯出兵伐楚,既已昭告天下便是既成事实,谁想竟能改弦易辙,真是令天下耻笑。”

说完,董安于长叹一声。

“自文公以来,一百二十多年,除了楚国短暂的取得过霸权,我国占据霸主之位已久,是时候退出了。”

赵鞅说道:“只是没想到竟是以如此不堪的方式告别。”

“士鞅和中行寅真是一对好拍档啊。”

董安于语气嘲讽。

“万万想不到,一直不声不响的中行寅如此快就学会了士鞅的贪财好利。”

赵鞅也是语带讽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董安于说道。

“可怜对我国忠心耿耿的郑国。”

赵鞅感叹道:“当日执政大人对我所说,至今仍是言犹在耳。”

“你前去吊唁,也算尽了心意,但愿能抚平执政大人的遗憾不平吧。”

董安于皱眉说道。

“但愿吧。”

赵鞅神情悲戚,语气低沉。

两人提及的执政大人正是郑国执政游吉。子产去世后,由游吉接替其政务任郑国卿相。

“召陵会盟”时,游吉陪同郑国国君献公与会。伐楚之事不了了之,郑国君臣便踏上归途。由于忧愤积郁,游吉在半途病倒,没等回到故土,便一命呜呼。

闻讯后,赵鞅便动身前往郑国凭吊他。

“当年他曾对你有过一番教诲,至今仍记忆犹新吧?”

董安于问道。

“终身难忘,一世铭记。”

赵鞅的眼光调转到窗外,缓缓说道:“执政大人对我说,‘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复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当时你入仕不久吧?”

“十二年前,入仕正好十年,第一次组织诸侯盟会。”

赵鞅回忆道:“执政大人曾任行人,往来各诸侯国,四处聘问朝会,见闻广博。于是,我便向他请教何为礼。因此,他便给了我一系列的忠告。”

“哦......是‘黄父会盟’吧?”

董安于想了想问道。

赵鞅点点头,说道:“正是。”

“那会我已去往上地任郡守,正好错过你第一次在诸侯面前亮相。”

董安于说道:“我一走就七年,如今归来又有七年了。”

“师父不在的那些日子,我就像只没头的苍蝇。”

赵鞅突然生出许多感慨,“只是这一前一后,许多事情都变了。”

“比如你和智将军,已然恢复了邦交,中间发生的事情不过是插曲而已。”

董安于总结道。

“不一样。”

赵鞅轻轻摇头,淡淡说道:“从前是年少无知的情谊相知,如今是共同利益的捆绑。时移事易,我和他都不再是从前的我们,所以......”

“至少对待士鞅和中行寅的态度,你俩是一致的,已属难得。”

董安于说道:“过去种种,譬如昨日已死;未来种种,仿若今日新生。识时务者为俊杰,过去只能回味,千万不要眷恋甚至沉迷。”

“我明白师傅的意思。”

赵鞅用力点头,说道:“我和他都不是吟风弄月的书生墨客,我们有各自的使命前程,这一点我从未忘记。”

“如此便好。”

董安于颔首,接着说道:“晋国霸权虽在,人心已失,公室衰弱只会加剧。诸侯已然看清,你也应该明白,未来是各卿家的角逐,万不可掉以轻心。”

“我已经抛弃幻想了。”

赵鞅站起身,环顾四周,重新坐下,“未来,不只士氏、中行氏,或许魏氏、韩氏、智氏都是敌人对手。”

“正如游吉所说,‘不始乱’,不要首先发动祸乱。至于其他——”董安于低头一想,说道:“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发生的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

赵鞅轻轻点头。

“依你看,楚国若要报复蔡国,事态会如何发展?”

董安于问道。

“要么蔡国被楚国灭,要么蔡国向外求援成功,苟且得生。”

赵鞅说道。

“你倾向于哪一种?”

董安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给赵鞅模棱两可的空间。

“嗯——”赵鞅犹豫半晌,低头又抬头,皱眉又舒展,终于得出结论,“后者吧。”

“有何依据?”

“蔡国曾被楚灵王灭过,楚平王又令其复国。照理说,儿子不能违备父命,所以,至少现任楚王不会再灭蔡。”

赵鞅细细分析道:“蔡侯受楚国令尹之气,无端受困三年,此仇不能依靠我国得报,必定别寻他国。无论如何,定要泄愤才算。”

“依你看,他将求助哪一国?”

“当今之世,有能力与楚国决一雌雄者,无非我国、齐国、秦国、吴国。”

赵鞅逐一点名,“我国不用说,已然放弃;齐国与楚国无怨无仇,没必要招惹麻烦;秦国是楚国的盟国,如今又是姻亲,又无摩擦矛盾,绝不可能助蔡伐楚;只有吴国,既有实力,又有动机。”

“嗯,说的不错。”

董安于点点头,说道:“吴国蓄势已久,想来定不会辜负这个机会,对楚国发起攻势。”

“假若吴国赢得胜利,不知会对两国未来局势影响如何?或是依旧你争我夺?”

赵鞅不禁发问。

“那要取决于吴国有多大的野心,楚国出多大的纰漏。”

董安于不置可否。

“我总有隐隐的预感,两国已到必须决出胜负,你死我活的关头。这几十年来,双方交战无数,吴国越战越勇,屡有斩获。反观楚国,大小城邑丢失不少,这五六年来更是被吴国弄得筋疲力尽,颓势尽露。”

说完,赵鞅直摇头。

“吴国三分军队,轮番出击,夷地(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附近)、潜(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东北)、六(今安徽省六安市北)三地,时常被侵扰。楚国已经疲于奔命,难顾首尾。长此以往,怕是终究会归属吴国。”

董安于说道。

“没落的中原霸主只能做个观旁者,冷眼看吴楚角逐了。”

赵鞅的语气难免失望。

“难不成还参与其中?是援楚还是助吴?”

董安于调侃道:“真的手痒,不如请求率兵征战鲜虞。”

“建功立业的好事,怎会落到我的头上?”

赵鞅自嘲道。

“士鞅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董安于笑着说道:“被中行寅的一番巧言令色蛊惑,依此劝服君主改变盟会议题。既然说了,就要做到。”

“盟会上,他与卫侯相谈甚欢,想必联合卫国伐鲜虞已经提上日程了。”

赵鞅猜测道。“无论如何,他也算是言出必行了。既为中行寅圆了谎,又为自己谋取了功名,两全其美。”

“吴楚之战一触即发,我国却忙着对付北狄。”

董安于摇头说道:“不知该庆幸免于大战,还是要为战线收缩,中原已不是我国重心而难过。”

“不管愿不愿意,我国已不是中原角逐的主角,楚国的实力也难当中原霸主重任。拭目以待,等着新的国家肩负这项使命吧。”

董安于感叹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