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乾坤已定 > 第35章 一波再起(3)

第35章 一波再起(3)(1 / 1)

“很简单——静观其变。”

周舍不紧不慢的说道:“中行氏本与韩赵两家没有瓜葛,智将军虽与宗主是好朋友,也只限于个人交往,并未涉及重大分歧需要定夺站队。智将军不说,宗主对他们两宗的矛盾视而不见就是,其余一切照旧。”

“就这样?”

赵鞅有点难以置信。在他看来,好朋友遇到困难,自己理应挺身而出,如果他们两家斗起来,自己怎能置身事外?

“天下大道皆简。”

周舍不慌不忙的说道:“宗主又何必想得太过复杂?”

“也罢。”

赵鞅点头赞成,“船到桥头自然直,何必庸人自扰。”

“宗主如此想最好。未来路还很长,许多变数难料,想多了也无济于事,反而徒增烦恼,大可不必。”

说完,周舍深深看了赵鞅一眼。

赵鞅不作声,只是默默点头。

“看来宗主又在挂念师傅了。”

周舍打破沉默。

“嗯。”

赵鞅抬起头,停顿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问道:“你如何得知?”

董安于离开绛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赵鞅一直难以适应。特别是周王室发生内乱,他直觉的想找师傅给他分析评断。虽然周舍、尹铎都不错,可是师傅毕竟是师傅,五岁便教他启蒙,两人亲密如父子。

父亲走后,赵鞅对董安于的依恋更甚。

董安于一走,书室仿佛少了窗户,花香不得而入,空气变得浊重凝滞。赵鞅时常饮食无味,眠睡不安,心里空落落的。

“都写在宗主的脸上。”

说着,周舍微微一笑。

“宗主与董大夫情同父子,阖府上下朝野内外皆知。董大夫才离开绛都不久,周王室便出此大乱,我国又要调兵遣将前去支援。这还不算,中行氏病重,怕是换了人政局也有变,宗主心忧,想念故人也是情有可原。”

“报——”赵鞅正要开口,管家上前,说是有人求见。

“请他进来吧。”

赵鞅扬声道。

不一会儿,一位头戴方帽、身着青黑色圆领丝袍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

“见过宗主。”

来人恭敬的行过礼后说道。

“坐吧。”

赵鞅左手一挥,示意来人坐下。

“你怎么来了?”

周舍十分惊讶,“不是外出探访故友?”

来人是同为赵氏家臣的尹铎,所以周舍才会用如此熟稔的口吻与他攀谈。

“寻隐者不遇,索性掉头回府。”

尹铎一脸淡定,“一路所见,山峦如屏障,青翠如锦衣,也算不枉此行了。”

“我和宗主正说起董大夫——”周舍看向赵鞅,又把目光调转向尹铎,“你来了正好,陪我一道,宽慰宽慰宗主。”

“别听他胡说。”

赵鞅有些窘,仿佛登时化身为失去父母庇护的奶娃,整日哭闹,要人温言软语哄骗才能消停。

“在下眼拙,没看到宗主对董大夫的挂念,倒是——”尹铎故意卖个关子,顿了顿才道:“宗主的困惑不解却写在脸上。”

“依你看,为何如此?”

赵鞅不否认,意味着尹铎已说中他的心事。

“这一年多来,诸事繁杂,频繁用兵,政事多变,偏偏董大夫又有新任,无人替宗主答疑解困,故此忧心。”

尹铎不急不徐的说道。

“正是正是。”

赵鞅如逢知音,频频点头,连连称是。

“恕在下愚钝,竟未觑到一丝半毫,实在惭愧。”

周舍对住尹铎抱拳。

“不必妄自菲薄——”赵鞅看向周舍,“适才你与我谈及的,已令我受益匪浅,尹铎加入,你二人双璧,更是无双。”

“我二人皆是董大夫向宗主推荐之人,可见并非憨包草包,只要合力齐心,终归会对宗主有一丝半缕的裨益,足矣。”

尹铎语气诚挚的说道。

周舍跟着点头。

“两位忒谦,岂止是一丝半缕?应该说是——”赵鞅搜肠索肚,终于蹦出说辞,“成千累万。”

“宗主谬赞!”

尹铎和周舍异口同声。

“既有共识,二位就帮我捋一捋近来诸事吧。”

赵鞅微闭双眼,神情颇有些无奈。

虽说他已入卿七八年,政务人事早已熟识,可说是驾轻就熟。毕竟阅历资历尚浅,还不具备透过重叠厚重的外相看透本质的能力。需要有人对他循循善诱,替他条分缕析,抽丝剥茧。

“宋国内乱,我国必须出兵,乃是因为宋国是我盟国。至于干预周王室的夺位之争,虽也派出能人力士平定逆乱,意义却大不同。”

尹铎说道。

“有何不同?”

赵鞅扬起侧脸。

“周王室为争王位的嫡庶之争,并非首次。”

周舍接过话头,“一百多年前,周惠王的嫡子太子郑和庶子王子带就曾为王位争斗,前后持续十八年。”

“那是——”赵鞅扳动手指一算,“高祖父那一辈了。”

“不止,”尹铎笑一笑,“年代久远,那会宗主的高祖父还是个孩童呢。”

“那就是高祖父的父辈,也就是——”赵鞅又想了想,“文公流亡归国执政时候的事情了。”

“对又不对。”

周舍说道:“事情发生时,文公还在流亡路上,事件的终结则要归功于我国的干涉。”

原来,他们三人谈论的是公元前652年开始的“子带之乱”。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驾崩,太子郑继位。说起太子郑的继位之旅,并非平平顺顺的接过权力交棒,而是暗含风险,得来不易。

为何如此说?原来,太子郑母亲早逝,周惠王重新娶后,并由将其交由惠后抚养。起初,惠后对太子郑关怀照料备至,很快,她有了身孕,不久,便拥有自己的儿子——王子带。

夫妻本非骨肉亲,爱则亲,不爱则疏,何况太子郑的母亲去世已久,在周惠王的脑海中,面孔已经模糊,遑论情分。

常言道:“其母好者其子抱,其母恶者其子释”。一边是失去母亲的无助的太子,一边是耳鬓厮磨温香软玉的王后和可爱逗趣的婴孩,周惠王感情的天平自然是倾向了王子带。

正所谓爱屋及乌,王子带顺理成章的成为爱的受益者——享有天子王后的爱,享用与太子一般的仪仗车服。除了一样,王子带没有——太子的名分。

儿子们年岁增长,周惠王日渐衰老,继承大位之事很快提上日程。王子带的身旁,围绕着母亲的亲戚、与太子不和的朝臣、王子带的贴身侍臣等一干欲借王子带富贵发达的势力。

太子郑也很警惕,对王子带十分顾忌,对他的一举一动时刻保持关注。

周惠王奄奄一息之际,太子郑已经与齐国暗通消息。

此时的齐国,在齐桓公的带领下,四处扬威——灭谭救燕、与中原诸侯频频会盟。齐桓公的称霸仍严格恪守“尊王攘夷”,号令诸侯共尊王室,扶弱济困。

太子郑将自己面临的困境危局告知齐桓公,齐桓公很快做出反应。周惠王咽气之后,齐桓公立马约鲁、宋、卫、许、曹、陈等国在洮地会盟。“洮地会盟”所处之地时属卫国,在周王室的都城成周东面,紧邻郑国。盟会上,众诸侯国共同发誓,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共尊王者。

诸侯会盟,多有亲军跟随,再加齐国在诸侯国的影响力,足以震慑觊觎王位的有心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子带只得暂时收敛锋芒,乖乖接受兄长继位的事实。

公子郑坐上周天子的宝座,后世称为周襄王。

就在同一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最高赏赐,一来是感谢齐桓公对扶立周襄王所立的汗马功劳,二来是对此次会盟给予官方认可。

“葵丘会盟”也因此成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霸春秋的标志性事件。

另一边厢,宝物既被贼人相中,贪念怎会说断就断?每日见到端坐宝座之人,仿佛时时都在提醒王子带,自己才是正主,被压抑的欲望愈加膨胀,渐渐难以遏制。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