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意见不合(1 / 1)

第一次用这般失望的语气冲他说话,他不懂,为何朱肃会这般冲动。朱肃却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用手打人时,自己就已经想过后果了。“皇兄,臣弟认为自己并无过错,他的确该打。”

见到朱肃如此执迷不悟的样子,朱标气的直接站起身来。“你可知你这样做的后果?朝中一些守旧派早就看你不顺眼,奈何又找不到你的错处,此事一出,那些人必定会借机发难,你让朕怎么办!”

朱标真是要被朱肃气死了,平日里都聪明伶俐的一个人今天居然犯傻到这种地步,那些人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吗?显然不会。如今改革之路本就困难重重,守旧派的多次阻挠和反对,使得许多新政在实行中遇到诸多阻碍,而且因为他们的存在,更是将原先的新政推向了一条死胡同。虽说这些时间来,新法逐渐成熟起来,但是因为守旧派的阻扰,导致新法并未完全推广开来,而新政一旦推广开来,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民怨。想都不用想都知道,守旧派会利用此事作文章,到时候改革派的势力肯定会收到影响,届时百姓受苦,受苦最深的莫过于朱标了。“皇兄,这件事你不需担忧,只需按照原计划进行即可。”

“你……”听着朱肃轻描淡写的话,朱标险些被气晕倒过去:“皇弟,你今日怎么回事,怎能这般鲁莽!”

“既然如此,就不劳皇兄费心了,此事皇兄只管照旧安排便是。”

朱肃并非是狂妄自大,只是他心里清楚,现阶段守旧派还奈何不了改革派,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即使守旧派再厉害,依然比不上改革派的现实所迫,只是现在的他们,还缺一个时机。“而且皇兄,你当真觉得那些个改革派是为国家,为百姓着想吗?”

朱标闻言,瞬间愣住了,有些不明白朱肃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在朱肃看来,大部分改革派支持改革无非也是想趁着局势变动为自己谋利罢了,而并非是一心为民,这些改革派,只是利欲熏心罢了。“皇兄你仔细想想,从改革开始到如今,我朝百姓生活水平可曾提高过,或者说富足过?”

见朱标陷入沉思,朱肃接着说道:“改革,改革的目的便是为百姓谋福利,若连自己的百姓都保护不了,谈何保护其余的百姓,这点皇兄应当比我更加清楚才是。”

朱标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朱肃说的没错,改革初期,的确有许多百姓因此受益,而且改革派在各州郡都建立学堂,教书育人,这样的举措也的确让一些人获得了好处。可是时至今日,还是有得百姓生活一样困顿,有些人依旧饿死冻死,可想而知,改革派并不关心自己谋不到好处的地方。理虽是这么个理,但要是连这些个人都不继续支持改革,那改革之路必然更寸步难行。“他们是什么心朕不管,朕现在只想先顺利推广新政,那些个人,以后再收拾也行。”

听到这句话,朱肃眼神中多了些别的东西:“如若皇兄当真有这般决心,不如趁机快刀斩乱麻,该收拾谁就收拾谁,这些人若是还不识趣,那只能等着皇兄亲自处置。”

“嗯,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朱标叹了口气,如今朝廷内斗不断,而且还是守旧派占大部分,这样的情况下,他也知道必须要尽快将新政推行开来,否则到时候只会被守旧派牵着鼻子走。但要真如朱肃所说,他还真没有十足的信心,毕竟那些老顽固的性格,他太了解不过了,他们是绝不会轻易妥协的。朱标想的并没有错,守旧派的老顽固不愿意改革,这些人仗着资历高,平日里不少人巴结,要是真对这些人下手,恐怕难度会增加许多倍。可是如果不对他们下手,又该如何推动新政呢?朱标烦躁不已,揉着额头,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只能挥挥手让朱肃先退下,这件事还得细细考虑才行。就在朱肃离开时,恰巧碰见了前来寻朱标的朱允炆,他刚想跟自己这个侄子打声招呼,却见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了他一眼。朱肃微皱眉头,这孩子是怎么了?难道是哪里惹恼了这小子?他也懒得为这些不重要的事费脑子,摇了摇头,便转身离开了。“你来作甚?”

正在为朱肃之事烦恼的朱标,现在看到谁都觉得格外不顺眼。“父皇,儿臣是为了五叔之事来的,现如今闹的沸沸扬扬,明日早朝怕是不好应对,特意来为父皇分忧。”

听朱允炆这话,朱标瞬间冷笑了一声,随后抬眸扫了一眼:“怎么,你也是来对朕指手画脚的吗?”

见朱标似乎动了肝火,朱允炆吓了一跳,低垂着头不敢与朱标对视。思索了一番,朱允炆还是顶着压力,咬牙说道:“儿臣并没有那个意思,儿臣是想劝父皇,莫要再任由五叔胡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这话,朱标的神色稍微好了一些,看来儿子跟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不动声色的问道:“你五叔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朱允炆也不是普通人,自然猜到了朱标的用意,心中一喜:“父皇,儿臣认为五叔这次做的的确欠妥当,如果任由五叔如此肆无忌惮的话,只怕后患无穷。”

“哦,那你说该如何?”

“父皇,儿臣认为五叔此事会耽误了大局。”

父子俩接下来的谈话中,都是围绕朱肃展开,朱允炆自然没有少给朱肃上眼药。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