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的路,窄窄的,是青石板老路,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映着两旁的白墙黛瓦,偶尔划过几艘画舫,一种恬静平淡的舒适。
干将路,苑桥畔。 猿古楼。 松风煮雨阁。 丝雨簌簌,波纹潋滟。一阵软糯细腻,婉转悠扬的昆曲丛阁中飘荡。 "去年心事,尽入前朝梦里。 今日萧索,藉来故人两散。 从此梦魇几重几,醒时连累方外身。 昏昏欲来,未见寺竹青青。 抵头难料,又是黄花郁郁。 江湖不缺倾杯酒,川上圣人也拦江。" 仔细聆听,曲文甚是清奇悠妙。 "哈哈,暮挽兄一首好词阿!韵入这古香昆曲,更增色无穷!"林阿龙拍手赞道。 "过奖了!" 慕容挽倚立于“松风煮雨阁”上,观瞧着槛外平江波里的斜风细雨。 慕容挽,姑苏慕容世家第一公子,“江东王”慕容姑苏的长子。 【按:宋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载:“苑桥、定跨桥,故传皆阖庐苑囿,游憩之地。”宋范成大撰《吴郡志》载:“苑桥,在报恩光孝寺之西。故传:阖闾有苑囿,在其傍定跨桥下。长洲县前,旧为阖闾故迹。县前东南,故传:皆阖闾苑囿游憩之地。”
今苑桥尚有遗踪可寻,而定跨桥无存。
苑桥位于平江路南端,跨平江河,可以看做是平江路南起第一桥。相传此桥因春秋时吴王阖闾在此建苑囿而得名。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重修,为石拱桥。】 林阿龙同慕容挽是世交,相知已久。数番游历江南皆驻访慕容世家。此次在边塞聊闷,忆起江南故人旧事,不禁离"仙隐山庄"顺船运河直下姑苏。 "暮挽兄,一别经年,今日相见还是这般神采飞扬,诗情逸志!这‘松风煮雨阁’果然雅致,别有洞天!倚楼平江水,但看江湖落。哈哈…”林阿龙道。 "松风煮雨阁"是慕容世家于平江路新开的一栋茶楼。这里距齐门路的慕容山庄之拙政园并不远。 【按:苏州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林兄打趣我了!我不过一俗世闲人而已,偶尔游文弋墨,寄情山水而已!今日林兄复至江南,故人重逢,慕容不胜欣喜!来,品偿一下我这茶庄的新品!"说着慕容挽引着林阿龙至茶案旁,亲手冲了一杯饮品。 林阿龙看这盏饮,醇黑浓滑,柔和明亮,一阵诱人的香气扑鼻。 "奥,慕容兄,这是什么茶?难道是普洱?似又不像,这香味很浓阿!"林阿龙端起茶盏疑惑的笑问。 "哈哈,这种饮品林兄一定还未见过。它名叫‘咖啡’,是西洋的产物。最近慕容家的商船出海,刚不久从那边带回来的,据说这种饮品正流行于西方,它比茶还要提神,浓香中又透露着淡淡的苦味,别有一番韵致。林兄乃慕容至交,今日特奉上一品!”慕容挽饶有兴趣的介绍道。
"奥,原来如此!多谢慕容美意!今天竟有幸得品异域风味,甚是开心!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一饮新奇了!"林阿龙陪笑道。 "请!林兄不必客气!"慕容挽微笑道。 林阿龙浅浅品了一口,果然浓香四溢,醇厚幽甜之中滑下淡淡的苦涩,滋味与茶不可同日而语,别有悠意,精神也颇为之一振。 "如何?林兄,我所言不虚吧!"慕容挽笑道。 "哈哈,嗯,果然不错!正如慕容兄所言,提神醒脑,甜而微苦,细品别有韵味!"林阿龙说着又饮了几口。 【按:历史学家认为,咖啡树早在公元前就可能已经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或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某处茁壮而神秘地生长着。但是,人们真正发现咖啡却是在公元6世纪。相传有一位阿拉伯的牧羊人卡尔迪(Kaldi),在牧羊时意外地发现山羊追逐嬉戏、欢蹦乱跳、无比兴奋,即使到深夜也无法入睡。他留心观察,了解到羊群是吃了某种红色果实产生的异常,便亲自尝试这种漂亮、艳丽的果实,很快感到自己的身体轻松舒爽、精神也异常欣快。事实上,牧羊人发现咖啡的故事有许多版本,但无疑都是关于咖啡的最为古老的传说。】 "嗬,好喝林兄就多饮两杯,回到塞北的时候我可以送你一些,以略表慕容对林老前辈敬意!"慕容挽笑道。 "多谢慕容美意!君子不夺人所爱,这样不太好吧?我还要在姑苏盘亘些时日,归期还不知何时!"林阿飞推辞道。 "林兄不必客气!既然到了我慕容世家,姑苏任你羁游!"慕容挽挚意道。 两人正畅聊间,有茶楼管事慕容世家族弟清风上来禀道:" 少庄主好!有东瀛浪人前来向您下战书,邀您五月端午赴虎丘一战! " 慕容挽打开信封,拿着红笺看到, "战书:近者东瀛富士山武士 宫本一刀 西渡中原,三日屠尽江东各路高手、无有匹敌!叹泱泱支那皆僵尸病夫也!素闻姑苏慕容、独孤、皇甫三大世家剑术高超,今携‘无敌’一刀邀尔等虎丘一战,望各位勿作犬耳!”慕容挽顿时怒发冲冠!血气奔涌!大怒道:"东瀛賊子!竟欺我神州如此!”
林阿龙见慕容挽突然脸色大变,神情愤怒,不知所故。问道:"慕容兄何故如此暴怒?出了什么事?" "你看吧!"慕容挽将战书递给林阿龙观瞧。 不看则以,看罢林阿龙也是怒不可遏:"东瀛小儿!口吐狂言!乃不知死活!" 又道:"慕容兄,你看作如何打算?" 慕容挽将战书撕的粉碎:"清风,告诉他,五月端午,虎丘一战!必将弑其剑池之底!" 清风见少庄主阅完信后勃然大怒,知事态严重,不敢多问,急着转身出去回话。 “慕容兄,稍息怒!既然此东瀛浪人敢口出狂言,想必有些实力,看来咱们也要广邀武林同道,共商大计,摸清对方来路,保证一击毙敌,扬我华夏威名,亦卫我姑苏慕容赫赫声誉!”
林阿龙一旁劝慰道。 “贤弟说的没错,这件事看来并非简单,需从长计议,我这就着手广发英雄贴,准备召开虎丘‘剑池大会,到时好好教训这狂妄浪人!不过此时离端午还有些时日,勿须太过急躁,贤弟刚到舍下,我先陪你盘桓几日吧。”
“奥,既然慕容兄一片盛情,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林阿龙应声谢道。
拙政园,是中国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范。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同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前两座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和留园是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作。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其园主是退隐的御史,因与苏州地方文化名流交往甚深,故园建成后,著名文人、“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就多次为之绘画作记,惜均未能流传。今所见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也因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出版过珂罗版画册才得以存世,故尤显难得。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清初就享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文氏一脉居苏数百年,均工诗书画,除文徵明自己所居停云馆、玉磬山房,其后裔也均雅好治园。特别是曾孙文震亨,不仅治园极精,还留下了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名作《长物志》。文氏诗书画和文氏造园,是明清时期苏州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苏州封建士大夫退隐文化的一个写照,更可认作是苏州历史独特的文化现象,从这一角度理解,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价值不言而喻。 慕容挽引林阿龙归返拙政园。 临近庄园迎面门头青色匾额扑来四个鎏金大字“慕容世家”,庄严威武,气派大方。一看就是书法大家题写,看其落款乃书“唐崇虎”三个潇洒行体秀字。 “哈哈,真乃我的荣幸,这‘慕容世家’的题字应该是江南第一才子 唐伯虎的后人唐崇虎的宝墨吧,果然气势不凡,风流倜傥!”林阿龙边看边不由赞道。
“林兄果然好眼光,正是姑苏当世名流唐崇虎,哈哈,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纵英才,无愧祖先。我和他是莫逆之交,改天一定引林兄到他府上一叙。”“哈哈,那是再好不过,多谢慕容美意,改日一定登临拜会。”
林阿龙对唐家才子慕名已久,欣喜言道。
两人谈笑风生之间已步入“慕容世家”,里面更是别有洞天,惊人叹为观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有清香高洁、超凡脱俗之意。厅堂面宽三间,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氛围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 走出兰雪堂,迎面有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凉快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水池边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转划龙船”。 兰雪堂的东北面,临水而筑的这座建筑,就是“芙蓉榭”。此榭为东花园夏日赏荷的绝佳之处。面对荷花池,背倚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 “现在看到的这个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诗意,亦曾叫“补拙亭”。在亭中居高临下放眼四望,东园景色尽收眼底。”慕容挽边走边聊,为林阿龙一一介绍。
“果然江南胜地,名不虚传,当年大诗人陆龟蒙归隐真是找了个绝佳之地!美阿!哈哈”林阿龙看的如痴如醉,赞叹不已。 “东中花园以这条复廊分隔,复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不同的造型被水中波纹反射叠印,随着步移花窗的变换,园内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穿过复廊的黑漆大门,便到了中部花园。”慕容挽继续说道。
“哈哈,这漏窗设计的实在巧妙,匠心独运,令人眼前一亮阿!慕容世家的园林堪比京城。”林阿龙边走边欣赏,边回应着慕容挽。两人愈聊愈加投机。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池岸曲折,水绕山转。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具有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构图特色,也体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林兄,你来看这‘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与众不同的它是一个方亭,4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会联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和远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种赏心悦目的感受。”
林阿龙边倾听边频频点头赞赏:“好个‘月到风来亭’,充满诗情画意,临亭赏花观月,风景真是好极!当年文征明先生重造园布景时处处慧心独运,让人畅游园中如在画中,这不就是一幅身临其境的‘江南翠园图’么?”
“林兄所言极是,姑苏正是有了这些人杰地灵的才子墨客,艺术大师,才让这里名闻天下,宛若仙境阿。”
慕容挽欣然道。
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居高临下,与远香堂遥遥相对,站在亭内,园中各处亭台楼阁一览无余。停住上有文征明手书的对联,上方还有明代画家倪云露的“山花野鸟之间”题额。 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亭、香洲、见山楼、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 从中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花园。 西花园的主体建筑 “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这里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构成美丽的图案,每当剩下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阵阵凉意。靠近蓝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洒上了一层白雪。 隔岸池边有一座小轩,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俗称扇亭,取名“与谁同坐轩”,取义于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扇面状屋面和扇亭与后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构成了一把完整的折扇。 话不多言,慕容挽陪林阿龙将“慕容世家”园林粗略游览一番,谈诗论墨,相谈甚欢。 时将至中午,慕容挽道:“林兄,看时辰即将响午,我带你乘船到著名的山塘街治宴赏景听听苏州评弹昆曲吧,那里可热闹的很!”“哈哈,慕容兄客气!承蒙厚谊,多谢了!几次下姑苏,匆匆一过,还未曾到这闻名遐迩的山塘街一游,今日正好,乘兴不如尽兴,那就一起去看看。”
林阿龙早听说这山塘的繁华盛景,是姑苏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到苏州不到这里有点可惜。于是欣然答应。
送人游吴——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白居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上有苏杭、下有天堂,苏州七里山塘青山绿水相映成辉、楼台亭阁错落有致、七座拱桥宛若弯月镶嵌水中,下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宛若一副水墨丹青浑然天成,有着江南所独有的灵动、自然、和洒脱。 唐朝宝历二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据说清乾隆帝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亲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钟,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关于七里山塘名字的来由还有一个故事……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坐江山后,张士诚也被押到了南京杀了头。不过朱元璋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不放心,苏州毕竟是张士诚的大本营,亲信很多,于是,特派刘伯温到苏州来视察。刘伯温在苏州到了山塘街,发现山塘河横贯在白堤旁,状如卧龙,他担心这儿要出真龙天子,将与朱元璋争江山。 刘伯温想出一法,在山塘河上建造了七座桥,这好比七把锁……又在桥堍安置了七只狸,让它们来看守这七把锁,破了“风水”。传说七狸有千斤巨锁之功,能牢固地永久锁住龙身,朱明江山就可传至万世万万世。但是七狸山塘被老百姓传着传着就变成了“七里山塘”。这也只是一个传说。 慕容挽叫了一条小船,同林阿龙泛舟山塘河,暖暖的空气中不时飘来江南水乡特有的味道。七里山塘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山塘河两岸,林立着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 顺船正至野芳浜,五人墓一带。乘一叶画舫,听一曲丝竹,真可谓“一声柔橹一销魂”。到野芳浜 , 河面开阔 , 豁然开朗 , 后半街闲适充满野趣 。 五人墓 桑调元 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 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 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 五人墓 林云凤 五人埋骨处,客过每停舟。 姓氏闻高阙,精灵傍虎丘。 宦官应敛迹,缇骑尚含愁。 若不锋端死,空成侠少游。 五人墓碑记 明 ·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年)创作的一篇碑文。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作者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慕容挽,林阿龙弃船登岸,正好至五人墓之前。 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人。 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东西长16. 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五人墓为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之墓。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民强烈不满。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他的官员和徒子徒孙统统提拔起来,担任朝廷要职。有的帮他出谋划策,有的专门干特务杀人的勾当。 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顺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市民颜佩韦率先向两台使讼周顺昌冤,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缇骑二人当场毙命,余负伤鼠窜,毛一鹭赖苏州知府寇慎等保护得免。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毛一鹭则飞章告苏州民反,并三上疏,欲以擒获首乱功自解。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复社领导成员张溥为作“五人墓碑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怀正义,虽千人吾往矣!这正是华夏优秀炎黄子孙的最可贵的品质!那怕是一介草民,凡人之辈,亦能作出惊天动地,可歌可泣,轰轰烈烈的壮举!”林阿龙肃然起敬的观摩五人墓碑记慨然陈词。
“是阿!林兄讲的没错。想当年大奸臣魏忠贤一手遮天,残害忠良,令人神共愤,义愤填膺!可叹天下虽大,却皆是敢怒不敢言,独姑苏这五人者义薄云天,慷慨疾呼!拉开了拨乱反正,肃清奸党的序幕,真让天下之人大为钦佩和歌颂!”慕容挽说到此处也是热血沸腾,一片激昂。
“嗯!凭古不禁令人思今,神州千载历史,有多少名垂青史,又有多少遗臭万年!正邪永远是势不两立的!仁人志士始终是杀不完的!只有这样的豪杰存在,我们这个国家才有希望!”林阿龙慨叹道。
“是!…”慕容挽一时陷入沉思。 “慕容兄,走!咱们一起进去祭奠一下五位英雄义士吧!”林阿龙建议道。
“好!我也正有此意。”慕容挽话音刚落,只听前面不远斟酌桥桥上传来厮杀之声。再观瞧,远处围观群众不少。 “奥?前面发生什么事?光天化日,竟敢在闹市行凶打斗?何人如此猖狂!?”
林阿龙惑道。
“我也正在思考,姑苏之地,藏龙卧虎,帮派众多,有械斗之事也不出奇。不过今天遇上咱们,必定要让它烟消云散!”慕容挽携林阿龙步向前去。
【山塘街绿水桥西(虎阜大桥西),跨山塘河支流。相会春秋时越国范蠡和西施曾途经此桥,并停留议事,故名。清张大纯有《过斟酌桥》诗云:“斟酌桥头花草香,画船载酒醉斜阳。桥边水作鹅黄色,也逐笙歌过半塘。”明万历十三年(1585)乡人引相泰改建为石梁石面桥。清嘉庆三年(1798)苏州知府任兆炯重建。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春堂重修,并改桥栏为铁栏。】
只见斟酌桥上一红衣,一白衣男子纠斗在一起。白衣男子手持乌金宝刀,一招快似一招。红衣者赤手空拳腾挪移纵,身法灵动。 慕容挽听观战人群议论纷纷,有人道“今天山塘可热闹了,这‘红夫帮’ 帮和‘长乐帮’打斗在一起,不知谁胜谁负!都是姑苏的不可一世的大帮阿!”“奥,长乐帮?原来是江湖帮派纷争,一定是为抢夺地盘。”
林阿龙思道。
“嗯。应该是。他们都是名动江湖的大帮,平时井水不犯河水,很少发生矛盾冲突,今日不知为何。”慕容挽道。
“嗯,那慕容兄你看当下该如何?说起这长乐帮,还和我有些渊源。”林阿龙若有所思的说。
“奥,这样,那林兄你应该出手相助阿!”慕容挽望着林阿龙道。
“哈哈,不急,先看看情势再说。”林阿龙淡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