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一声震耳欲聋的大笑响彻了整个北京地下城老年小区。
“哎呀,老张,你又发什么疯呢?”“来来来,过来,你看看新闻,”70岁的张哲宇拄着拐杖,满脸微笑的说。此时电视上正播着即将实行远征计划的新闻。 “我听说了,移民火星嘛,”刘清东对张哲宇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当年你不是老提这事儿吗?你可真是神预言家呀!”
“受不得受不得,重点不是这个计划,你仔细看看是谁提出的?”
“这不是小帆吗?”
刘清东一脸震惊,“他可是你儿子,恁爷俩的观点挺统一呀。”
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刘清东前去开了门。 “您好,刘伯伯,好久没见。”
“诶,老张,你看看谁来了?”
张哲宇看向门外,刚刚从日内瓦回来的张远帆就站在门口,一脸激动的表情。 “你可总算想起来看望我这个老东西了。”
“爸,我这不来了吗?”
张远帆说。
“你们慢慢聊,我先回去了,”刘清东说着出了门。 张远帆和父亲张哲宇二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终于有人愿意认同我的计划了,”张哲宇自豪地说,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爸,说你预言家还亏说了,您简直是个神人,您的火星移民计划真的成为了现实,”张远帆十分兴奋,对父亲竖起了大拇指,接着又调侃般地问了一句,“您对未来还有什么伟大的预测吗?”“让我思考片刻,”张哲宇沉思着,回忆着几十年前对火星和宇宙的研究内容,神色瞬间严谨起来,这是科学家思考时的本能,如同张远帆在日内瓦大会会场思考远征计划时一样。 “可能……会有灾难,”张哲宇神色担忧地说。 “灾难,什么灾难?”
“陨石撞击,恐怖行动,外星人入侵,甚至宇宙毁灭等都有可能。”
“您没在开玩笑吧?”
“没有,”张哲宇简洁又严肃地回答。 “可为什么会出现灾难?”
张远帆紧张的问。
“人类刚开始对宇宙进行大规模探索,不了解宇宙的险恶,一定会出现问题。”“它会什么时候来呢?”
“不知道,”张哲宇回答,“但不远了。”
…… 2090年,MAC(Mars Aerospace Center火星宇航中心)成立,管理一切航空事务;2091年,中国生物学家李淮的火星稻培育成功,并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更多火星植物;2095年,远征计划01号赤道航天发射基地在加里曼丹岛建设成功;2099年,全球九十九个发射基地全面完工。预计2100年建成第一个火星生态罩,2120年前后移民完成。 2099年底。张远帆坐在北京市MAC办事处的招待室,他之前收到消息要登上火星观光一下在建的1号生态罩。可令他疑惑的一点是:这里并不在发射基地,怎么到火星上呢? 这时一个年轻女子进的招待室,“张教授,我是MAC的工作人员,来带您去火星,”她用温柔的声音说。 “嗯,好,”张远帆答应了一声。 “李淮教授和林致文教授已经在火星等您了。”
“他们也来了?”
张远帆惊讶地想。
二人走过办公区,来到一个有科技感的白色大门前,门上的扫描仪确认他们的身份后,来到了一个不大的圆柱体房间内,房间的墙和地板都是白色的,大门正前方的墙上写着“MAC”三个大字母。周围摆着一圈灰色的靠椅,每个靠椅上都有一个头盔。李淮和林致文躺在其中两个靠椅上面,带着头盔,头盔的中心的灯发着蓝光。 “这是当下最先进的意识传送设备,能将您的意识送到火星上,”那个年轻女子解释说。 张远帆按步骤坐到座椅上,身体和四肢被安全带固定。头盔自动带在他的脑袋上,他的意识一瞬间被抽走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浩瀚的星海,他感觉自己处于失重状态,完全被宇宙包围。 “您的意识正在上传至对应机器,倒计时三分钟,请耐心等待,”眼前悬浮的界面上写着。 张远帆静静的看着倒数,此时他的意识正在以光速传到火星…… 6000万公里外,远征计划火星1号生态罩。 “B区部分生态照有些薄,要再增厚1米左右,要是有大陨石是挡不住的,”林致文的意识被绑定在机器人上,他正在指导工作。 “其他区的生态罩没问题了吧?”这里的管理员埃德尔说,他是这里为数不多的真人。
“挺好的,没问题,”林致文点点头回答。 “哦,那我去看一下李淮教授。”1号生态罩离火星赤道很近,是当前30个在建生态罩进度中最快的,基本已经完工。每个生态罩内部分为A,B,C,D四个大区。A区是居民区,是移民后人口集中居住地;B区是经济区,是人们学习、工作、发展科技的地方;C区是面积最大的区,是生态循环系统所在地,用来进行供氧和水循环,这里被隔层三部分,每部分有独立的系统,这样是为了防止一个系统崩溃而使整个生态罩缺氧,这里对居民来说是禁地;D区是总控室,像国家政府一样的地方,管理A,B两大区的事务和生态循环系统。 埃德尔穿过一个大门,这里是A,B区的分界线,为了方便交通,仅仅只隔了一个栅栏。B,C区交界处只有3个密码门,对应着三个循环系统。他输入密码并识别指纹后来到C区,和李淮意识绑定的机器人正和约翰教授讨论。 “李教授,约翰教授,生态循环系统建设进度如何?”
埃德尔问。
“按现在的效率,十个月后就能全面完工,”约翰教授头也不回地说。 “那就好。”李淮突然想起了什么,说:“张远帆到了吗?”
“我去看看,”埃德尔说完转身离去。 在倒计时到1的时候,张远帆看见那片星海突然以极快的速度向后移去,眼前出现一道光,光的亮度很强,瞬间将星海淹没。 “欢迎来到火星,”眼前弹出的字幕写着。张远帆的意识被绑定在仿人类机器人上,外表和人类没有什么区别。张远帆环顾四周,和之前进入的圆柱体房间一样,墙壁和地板都是纯白色的,还摆着四排未绑定的机器人。 “张远帆教授,您来了,”埃德尔急匆匆的跑过来说,额头上冒着汗。 “您好,”张远帆对自己能够说话感到惊讶,用意识控制机器人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是埃德尔,是这里的管理员,”埃德尔说,“我来带您参观一下这里。”
埃德尔带张远帆出了房门,这里在B区,张远帆可以很清楚的看见“超塑”屏障外MAC建设的航天发射基地,这些运输飞船大部分是他和他的团队设计的。他一边走一边看着天空,整个生态罩在火星上就像是一个足球上的泡沫,宽大无比,震撼人心。透过生态照,他望见一片星海,这片星辰大海与进入绑定时的不同,这个更加自然,这样的星空只在张远帆童年的梦里出现过。 张远帆跟着埃德尔进入C区,又是一派不同的景象:这里像20世纪乡下的农田,田野中有成熟的水稻,金黄的小麦,高耸的玉米等粮食作物,土地是暗红色的火星土,是张远帆想起了江南的红土地。他轻抚着稻穗,一粒稻子像一个小灯泡一样大,仿佛发着金光,且颗颗饱满,这便是高产的火星稻。 “怎么样,我研制的火星稻不错吧,”李淮笑着说,他正和林致文从远处的田间小路走来。 “震撼,太震撼了!”
张远帆由衷地说。
“这里有几百个24小时启动的强日光灯,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完成制氧,生态照中有半米厚的夹层用来蓄水,模拟降雨并进行灌溉,”林致文解释道。 突然航天发射基地闪过一道光,一艘从地球来的货运飞船正在降落,其中装载着必要的物资和建设材料。降落扬起的灰尘被生态罩阻挡,形成了一片朦胧的雾。张远帆透过“雾”望着飞船尾部的火光,中间是蔚蓝色的,外部是炽热的红色,像一个柔和又热情的眼睛,令人入迷。 他们参观完后,回到了B区。埃德尔启动了脱绑程序,又过了一个三分钟的倒计时,三人的意识成功传回地球,头盔中心的灯发出的蓝光灭了。 “意识已成功回归人体,”椅子发出的声音说着。 张远帆去下头盔仍意犹未尽,他起初对远征计划的可行性有一丝怀疑,现在这种怀疑已经烟消云散,他的内心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希望。 “震撼,太震撼了!”张远帆在心里又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