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1)

刘邦:……?  什么白登山战败被围?哪个人战败被围?什么许诺和亲??  ——???  他呆滞着目光傻傻地望着天幕上,被围困在小小一隅,旁边还被后世人戏谑地标注了七天七夜标志的自己,天寒地冻缺兵少粮……  刘邦:不是……我都打不赢?这匈奴得是多猛啊!  ——将军救我!  他当场一个猛回头拉住了韩信的手,汉初官方唯一指定天下第一打仗作弊器韩大将军也在天幕说出了这番话的时候皱起了眉头。  他原本还以为匈奴猖獗可能是后世子孙的事情,而那五胡乱华更是在汉朝之后才出现的危机,眼下北方的匈奴人应该尚且不需要多加顾虑  ——但既然刘邦都被匈奴人打败而围困过的话,事情可就不是他一开始所说的,那么简单能够解决得了的了。  “臣会竭尽全力,以图北事。”

韩信一脸正色,向刘邦郑重地承诺下来。  【其实嘲笑白登山归嘲笑白登山,汉初被迫和亲的政策也确实屈辱。但我们首先得明确一个事实:刘邦白登山打输了,并不全是因为他菜。  事实上,如果将秦末楚汉时期的所有将领拉出来排个排行榜。  韩信当然是无可动摇一骑绝尘的榜一大哥。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兵仙神帅级别的人物,基本成功保送历史八大名将,“孙吴白韩,卫霍李岳”的名头烁古震今,行军打仗的风格也是海纳百川式的综合性大师级人物。  既可以打出背水一战、拔旗易帜这样把敌人和己方的心理玩弄于掌中,极险极妙的将“兵行诡道”四个大字发挥地淋漓尽致的战绩,又可以连百万之军,正面对抗,布下十面埋伏这样的巨型军阵而不混乱,令行禁止,证明了自己统帅大军的能力。  甚至长于淮阴水乡,天性对水的依赖与亲近,更让他荣获“水系大魔法师”的称号,将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完美地玩弄在手中。  所谓“国士无双”,真的要感叹一句萧何的识人之明——太精确,太独特,太完美地形容尽韩信了,名副其实的国士。】  韩信:……  他原本还在认真聆听着天幕,打算从后世人口中分析出一点匈奴人此时的情报与信息,好弥补汉朝目前对匈奴接近完全没有了解的短板。  结果没想到,天幕突兀话题一转,就那么突然地开始给他夸夸了!  脸皮很薄的大将军一下子听红了耳朵,只勉强绷着一张冷淡的脸。可是两只漂亮的眼睛里已经溢满了闪亮亮的光,让人一看就能看出其内心的喜悦。  萧何:可爱……  韩某人真正的伯乐,一手发掘出了这颗璀璨生辉的宝石的丞相默默掩面,遮住了自己忍不住跟着上扬的唇角。  夸韩信厉害,和夸他有眼光,这不就是一件事吗?(理直气壮)  【再往下数,第二应该是项羽,一些很有点“既生羽,何生信”意味在的西楚霸王。  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曾听说过“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评价,知道霸王的武力之强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的威慑力,带着三万人马就能在彭城薄纱刘邦六十万大军。  但是项羽的本事,并不仅在于个人的武力——虽然我知道他跟韩信对比起来,有些人会觉得他就是个莽夫,甚至因为那句“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很多人觉得他对兵法不算精通。  毕竟,要是一个兵法等级点的够高的人,不说像韩信这样已经超凡脱俗级别的人物,最起码你也得跟李左车一个眼光,懂得韩信有多能耐啊!  而不是像项羽那样,白白放跑了韩信,成功把自己混成了汉朝人才输送物流市场。】  刘邦:……很想笑,但是不能破功——!  项羽刚死没多久呢还,尸骨未寒啊!这天幕都有了,说不定项羽现在就在他旁边当着个鬼魂瞧着呢,要是让人家看见了他太过放肆的笑容,到了地底下跟他真人快打怎么办啊!  他悄咪咪看了一眼现在更加满脸通红,乖巧地跪坐着的韩信:就算是他的大将军,跟项羽单枪匹马打起来肯定也干不过对面啊!  【但是实话实说的是,项羽并不算是一个完全的莽夫。  一个完全的莽夫,是干不出来破釜沉舟这种跟韩信背水一战思路如出一辙的做法的。是打不赢巨鹿之战这种,一日之内连续交战九次,双方血流成河,敌方二十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堪称强行夺取了最后战争胜利的高强度高烈度的血腥战争的。  他之所以难以完全理解韩信的才华,直到自己在韩信身上栽了大跟头,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派使者去挽回跑了的将军,主要是因为他偏科,偏科的部分还刚好是韩信最擅长的。  他擅长的是以少胜多,奇兵速决,以精锐突击取胜。配合他无双的武力,堪称一招鲜,吃遍天。  这说起来并不算丢人,毕竟回首一下在此之前的战争史,所参战国家能够动员的军队数量受限于国力和制度,都显得有些可怜巴巴的:  周灭商的牧野之战,是殷商时期最大规模的战争,周武王的麾下也不过五万人;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大战之一,城濮之战,以楚国为首的联军数量还不到十万人。  只有秦始皇的灭楚之战,才终于达到战国时期的最大规模,也是差不多是古代战争军队数目的极限:六十万人。  在古代战争通讯靠旗帜金鼓,补给靠人畜车船,交通靠土路步行这般朴实的条件之下,指挥六十万的大军而能打出极其精彩风范的,无一不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秦汉时代能完成这个成就的也就两位:王翦灭楚和韩信灭楚。连卫霍都因为没有尝试的机会,遗憾地没能向历史证明,自己也许也是能够获得这一成就的玩家。  嘶……这么说起来好像有点奇怪,楚国是不是跟六十万这个数字不太对付啊。】  刘邦笑眯眯地:“诶呀,这不是始皇帝喜欢六这个数字嘛——”  他这个时候不为自己当年六十万打三万还打输了而生气了,毕竟他仔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水平,确实不如韩信。而听天幕这口风,后世人估计也觉得项羽恐怕也玩不转这种大军团作战。  那就没事了,四舍五入他和项羽一个水平。不过是当年项羽那小子带的兵是他擅长的,他刘邦刚好玩不转这非盖世天才不能玩的六十万而已!  而那卫霍,不就是天幕说的保送历史八大名将之二的人物?哦豁?这也是他们汉朝的?  刘邦:承让承让,不过是运气好了那么亿点点而已——  【咳咳,话扯回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项羽依靠擅长的以少胜多,其实就已经足以薄纱秦末楚汉时期除了韩信以外的所有人了。  所以,也就不要责怪巨鹿之战之后,那群原本作壁上观的诸侯们,穿过血气森森的战场,迈过层层累积的尸身,呼吸着浮动的战尘,目视见闪亮的刀光,最后选择颤颤巍巍地拜倒在项羽面前,无人胆敢直视于他了。  因为在大家大都是没办法玩转几十万大军的水平的前提下,项羽活生生把少数精锐作战这项点到了几近满级,甚至能因此力压罕见能玩转军团的章邯,确实是凭本事当上韩信正式参战之前的秦末第一人的。】  韩信:所以在我参战之后就不是了。  被夸得神清气爽的大将军瞬间觉得这什么王爵还是侯爵都无所谓了——这不过是生前的富贵云烟,哪里比得上后世人眼中独一无二来的舒爽。  ——历史证明他就是汉初最厉害的将军,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没有人配看不起他。  这就足够了,这对于韩信渴求的心理来说已经太足够了。  所以他餍足地跪坐在原地,像一只饱腹的大猫慵懒地休憩着一般,漫不经心地看着天幕上曾经最大的对手。  【项羽之下应该是章邯,也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那个罕见能玩转军团的狠角色。  他原本是秦朝的少府,在秦灭韩、赵的战争中得立军功,后来受到始皇帝的器重,作为新锐的少壮派人士被任命为少府,在秦末之前主要负责主持骊山陵园的修建工程。  作为真正参与过始皇时期秦军作战的狠人,章邯估计是从始皇手底下的大将们身上学到了不少真本事。  最起码他肯定继承了秦朝自白起以来的用兵传统:首先示敌以弱以麻痹对手,等待敌军出现懈怠的空隙,突然以优势兵力做大规模的奇袭,一举获胜。  如果说韩信是没有弱点的大师,项羽展现的是兵行诡道的奇兵艺术,那么章邯得以身居第三位,依仗的就是这份秦将的传统,中正碾压流的代表。  他存世的记载里面,没有什么像韩信、项羽那般精彩到可以演化成成语的奇谋妙计,但是每一步都是秦人朴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大军推进,不掀起任何波澜地平定了张楚,逼降了魏国,杀了项梁,包围巨鹿。  ——可以说,如果他遇上的对手不是项羽这种才华横溢到,硬是凭本事靠一项的出神入化能反过来克制他的军团作战的军事天才的话,他到头来应该也不至于落入无奈投降,故国憎恨的可悲下场。  如果他更后来遇到的对手,不是韩信这样更为难得,除了薛定谔的个人武力值以外,堪称没有弱点的六边形战士,战神级别的人物的话,他也不会沦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背景板,最后堪称极其落寞的下场。】  “章邯确实也是一员将才,甚至称得上半个帅才了。”

一向骄傲的韩信如是评价说,虽然言词依旧审慎地苛刻,但考虑到刘邦在他口中都只配委婉的“陛下能将十万兵耳”,这样的认可已经是相当稀奇的存在了。  他还记得自己当年和章邯之间的包围与对峙。虽然陛下的初衷是尚且不信任他的能力,于是带走了主力,想要靠自己和项羽一决胜负,便命令他留下包围已经避而不战的章邯。  但是那样的对峙对他来说也是相当稀奇的经历,考虑到对手是章邯,甚至也算不上多么的讨厌。  毕竟韩信喜欢有本事的人。  “就是什么叫做薛定谔的个人武力值?薛定谔是谁?怎么用他的名字来做一种武力值的形容的?”

难道是一个后世看起来很猛的武将吗?他在心底暗暗想着。可是那“孙吴白韩,卫霍李岳”里面也没有他啊?个人武力值很猛吗?但是感觉我单打独斗也打不过项羽啊?  能在定陶战败那样的残局之中存活下来,能跟着项羽在巨鹿城外一日九战九捷,作为亲卫队跟着冲锋在最前面并成功活下来,却不知道为什么愣是没有什么赫赫战功,没被看重壮士的项羽重视,个人武力值堪称迷的韩大将军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自我认知。  【这样顺着排下来,其实就该到刘邦了。  ——对,在秦末这些将领的战绩里面,跟韩信并列“汉初三名将”的彭越和英布实际上都不适合排在刘邦的前面,更不太适合和韩信并列。  之所以这么排,大概是因为刘邦最后成了皇帝,不好把他归入将领的行列,而这三人是刨除刘邦以外,对灭楚的出力最大的三个,所以才会并排。  但实际上,刘邦虽然带不动六十万的大军,可到底军事素养确实放在那里。  他能够和项羽在荥阳一带僵持那么长的时间,尽管基本上都在挨揍,完全被西楚把握住了战略进攻的态势,但也争取到了足以让韩信能够取代破赵,胁燕击齐,最后回来跟他一起灭楚的时间。  ——你以为这很容易吗?  英布同样试图抗了:他在项羽南边背楚投汉,结果只抗住了半年。主要来和他作战的甚至还不是项羽本人,而是龙且和项声。  彭越虽然值得项羽亲自出手了,但他是游击战的大师,玩的压根不是正规军那套。主打的就是一个敌进我退:在项羽来清缴他的时候迅速仗着地形跑路。  而他俩在刘邦执政后期也被收拾了:如果说彭越被抓基本上没有正面对抗,还比不出来高低的话。那么英布可是实打实的起兵造反了,结果除了运气好,流矢给刘邦留下了重创以外,实际上没打得过刘邦。  当然,如果从最后结局来看,英布好歹能比彭越来的体面一点——毕竟那根流矢可是实打实地让刘邦重病一场,甚至药石无医,最终于汉十二年四月憾然离世。】  这可真正是字少事大。  原本以为这个篇章只有匈奴问题的汉初臣子都跟着看傻眼了:彭越被抓,英布造反。这是我可以听的吗?  原本满心欢喜地听着天幕对自己“天下第四”这样评价的刘邦也跟着懵住了:汉十二年?我记得现在应该是汉五年了对吧?我还有七年能活?  他心下一阵五味杂陈,模糊的天命突然那样具体地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得以多少带着点从容地提前安排起后事——七年之后,刘恒纵是按大了算也只有九岁啊!  但是不立刘恒又能立谁呢?在看过了他祖孙三代的功绩之后,不立刘恒,他真的能够甘心吗?  多恍惚,多怅然啊!人的生死那样的难以预知,可偏偏提前预知了死期,又给刘邦带来了新的痛苦。  但是刘邦没能很长时间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他感觉到自己的衣袖被人牵扯住了力道,转头看见的是韩信泛红的眼眶和不敢相信的眼神。  青年人的执拗,在一旁同样悲戚,却因为年岁的增长,对生死之事更为从容且有所预料的萧何、张良的对比之下,显得格外纯粹的赤忱。  “陛下不可能七年之后就逝世的。”

他的大将军啊,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这几个压抑着怒气和悲伤的字眼,冒着青筋的手已经按在了腰侧的剑鞘之上。  韩信好像从来没有预设过刘邦会比他死在前面的情况,也好像从来没有意识到,刘邦是那样的比他年长。年长到如果没有任何的意外,他此生注定是要送走刘邦的。  但是天幕那样冰冷地戳破了这个虚幻的泡影,将韩信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摆在了他的面前。  ——刘邦是会死的。  刘邦死后,韩信又该去追随谁呢?  “陛下是因为被流矢所中,重伤不治病重身亡的……”  他不敢去想,他不想去想,他想不明白也拒绝去思考那样的可能性。  ——所以,解决掉这个,他目前能够看得到的引子。不就行了吗?  他突然恍然大悟。  “那么只要没有那场流矢就好了。”

于是随着字词的吐露,将军的情绪却逐渐平缓了下来。极平静地,他说出了最后的结论。  可是在场所有人都知道,韩信的怒火从来不是杀人的前兆。眼前这般无情到仿佛万事万物都握于掌中的冷静,才是他真正动杀心的表现。  ——英布完了。  “臣愿为陛下执刀。”

汉朝的大将军握住了剑柄,俯身垂首是悉听君命的忠诚。只要刘邦那样轻轻地一颔首,这柄出鞘就是一剑霜寒十四州的绝世利刃便能让造成他死亡的罪魁祸首血溅五步,命丧当场。  英布没机会反抗的,他哪里有机会反抗呢?  纵然不论在刘邦面前的韩信,那左右围过来的汉朝臣子又是哪些啊:樊哙、夏侯婴、曹参、灌婴……  就连他身旁,本来为了自己的下场而满腹怨气,说不定可以和他同声相应的彭越都紧缩了回去,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情绪。深怕被这群汉朝的臣子给顺手一起处理掉,或者被很明显已经气疯了的兵仙无差别送去地府。  英布突然凄凉又嘲讽地冷笑起来:这纵是项羽再世,面对这样的阵容都会觉得双拳难敌四手般的棘手吧……而他到底不如项羽。  “动手吧,反正你不是想要削藩?”

他极嚣张地望向一切危险的来源,那历史上被他无心置于死地的帝皇。再冷面的杀手面对这样的形势都不由多嘴了几分——临死的关头了,还在乎什么惜字如金的沉稳。  “临死之前能知道我原来历史上能拉了个皇帝一起去死,也算值了。”

他看着难以忍受他这般语气,半抬起头向他投来凌厉眼神的韩信,咧开了嘴。  “楚王啊,你也别以为这样忠心耿耿,你最后能落得个什么好的下场……”  “就算刘邦不杀你,你迟早得死在下一任皇帝手上。”

他那样直白而恶毒,极尽辛辣地诅咒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为何而来 万般皆梦 裴爷,夫人重生后又来催嫁 荼授柏評果 七零军婚:娇娇军医一哭,他疯魔了 休妻另娶?她手撕战神王爷 神医肥妻:战神王爷乖乖受宠 婚迷不醒:男神宠妻成瘾 七零小俏媳:宠夫搞钱两不误 冷冰冰王爷在她坟前一夜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