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三十九章 不如推背去归休

第三十九章 不如推背去归休(1 / 1)

世事茫茫惑众生,天机从来不显明。自从袁李推背出,千年犹令智士惊。一首定场诗吟罢,进入今天的正题,下面要讲的就是诗中所说的人类七大预言之首的推背图。世界七大预言想必诸位道友都听说过,曾经风靡世界,也曾引起过世界经济的恐慌,其他六个分别是玛雅预言、古波斯预言、圣经预言、霍比预言、诺查丹玛斯预言和凯西预言,这些全都是外国人搞出来的,我就擅自做主把我们老祖宗的推背图排在首位了,想必大家都不会有意见。很多人都听说过推背图,至于它写的什么,画的什么,讲的又是什么,估计知道的人并不多,更不要说它是谁写的,为什么写的,它的价值所在等等这些问题了。下面我们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作者,二是它究竟是本什么书,写的又是什么。民间传说或者公认的推背图是李淳风写的,但也和袁天罡有关系,这来自一个小故事。话说李淳风天天观星望气,道法日深,有一天心血来潮,想到日前李世民向他问起来将来有个女人会夺了大唐天下这件事,希望他再推算一下大唐的国运,眼看阳光明媚,暖风微醺,今天是个好日子,所以就焚香沐浴后,开始了推算。前面讲过,李淳风不仅星相学是顶尖的,易学水平也是极高深的,坐在那里这一推算就渐渐入神,一发不可收拾,边推演边记录,一段段谶语悄然落在纸上,转眼几十张纸就散落在桌上。如果此时边上有人的话就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淳风的皮肤渐渐苍白、头发也逐渐失去了光泽,丝丝白发悄然出现。恰好袁天罡来访,一看之下便了然于胸,赶紧从后面推了李淳风一把,把沉迷其中的李淳风惊醒。此时,李淳风立刻明白了自己的情况,如果不是袁天罡及时打断,自己就会因为过度的泄露天机而被反噬,如果不被及时打断就会阳寿大损甚至丧命,便对袁天罡的救命之恩表示感激。这就是关于推背图的民间最流行的说法,也就是说作者是李淳风,推背的书名也就由此而来。很多道友可以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这部书叫推背图呢?主流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来自上面讲的袁天罡推李淳风后背,打断他继续推演的故事,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推背图的最后一象,一人推另一个的后背,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还有很多其他的解释,当然了,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可谓千奇百怪,甚至见到过有人解释为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一起泡澡相互搓背的时候写的这书,脑洞可谓够大了。当然,还有一种说法称推背图是袁天罡所作或者是二人合力而作,总之,作者无论是李淳风,还是袁天罡,都有一定的可能性,不过那种认为二人合作的可能性则比较小,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前面对二人的介绍可知,二人的生平经历明显不同,基本上没有多少交集,并不如传说、影视作品里描写的那些种种关系,甚至还有传说二人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实际上,很难找到证据说明二人有过长期的、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很难证明二人有共同创作的机会,所以二人合著的可能性相对小得多。那么为什么民间又广泛流传着二人合著推背图的说法呢?多数学者认为这大约是后世人假托二人之名的原因,究其原因,概二人都是那一时代的最富传奇的人物,袁天罡是一位游戏民间的相面先生,而李淳风则是高居庙堂的星相专家,合二人的名望,相得益彰,更加衬托出推背图预言的灵验性和权威性。如同现在的网络小说一样,白金级作者新书一发,点击、收藏立刻就几十万起步,新人小白书写得再好,没几十万字,不熬上几个月别想圈多少粉。当然,以上只是存在于民间的说法,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推背图的作者是谁,要想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就得先确定它的成书时代,然后再慢慢考证了。根据考证,推背图最早出现在敦煌文献的《大云经疏》中,在讲武则天的时候讲到过《大云经》,不记得了的道友可以向前翻一翻,不过里面相关的记载很少。从《大云经疏》中找到的关于推背图的一些记载,诸如“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来朝”等等,足够确定它成书在唐代,准确地说是在武则天之前就存在了,不过还不能进一步确定当时的推背图的更多信息,比如是否有图像。在唐代的其他史料中,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关推背图的其他记载,这从侧面说明了它在唐代的传播、影响都很有限。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初步结论,推背图可能是李淳风写的,也可能是袁天罡写的,但不太可能是二人合写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另有他人写的,总之,真正的作者目前只能存疑。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引经据典,各有理由,不过接受者寥寥,就不再说了。据考证,历史上推背图共出现过四个版本,也有学者称有六个版本。最早版本是经疏本,就是刚说到的《大云经疏》中提到的,目前也只能找到一些痕迹,所以这个版本的推背图只是存在于传说中了,不过它应该是最原始的版本。到宋元时期,推背图的记载就多了起来,最早是出现在北宋庄绰的《鸡肋编》中,并且有了明确的图像的记载,其中的谶诗和唐朝的记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杂句变成了七言杂诗,并且最终形成了图和谶诗配套出现的固定形式。以后,逐渐出现了六十七图版、六十图版和秘藏本等多个版本。六十七图版出现相对更早一些,有些学者认为六十图版是六十七图版的简化,在一些笔记和小说中常发现它的痕迹,具体这里就不考证了。秘藏本则有清宫秘阁本和金圣叹批注版,目前,我们看到的或流传最广的就是金圣叹批的六十图版本,每一象都包括一图、一颂、一谶诗和一卦。推背图在明、清时曾被列为禁书,原因也好理解,毕竟它预言了王朝的更迭,统治者自然害怕被有心人所利用,所以才会封禁此书。时至今天,对于这部书的认识差不多仍然是两个极端,相信者深信不疑,视若神明,怀疑者则嗤之以鼻,认为唯物主义才是诸天万界的至理,这些就不予评论了。那么我们再聊聊这部书的内容,它究竟都写了些什么呢?这部奇书显然是预言类的,它从唐代开始,一直预言到了现在。对于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它预言的是否准确我们还没办法证实,但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它的预言是否准确?准确率又如何呢?到底准确与否一看便知了。限于篇幅和禁忌,不能把六十象全部分析了,就选几个例子试着给道友们分析分析。先简单说一下第一象,这是唯一一幅不是预测未来的,图很简单,两个圆环相交,标记一白一红,甲子,乾卦,谶诗为“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颂曰“自从盘古迄希夷,虎斗龙盘事正奇。悟得循环真谛在,试于唐后论元机。”

红代表日,白代表月,表示日月交替,也表示治乱更迭,往复无终,先给出了世间的王朝更迭的现象本质,以后都离不开这两个圈子。当然这只是个引子,开胃菜,从第二象开始才是真正开启了大预言术。接着看第二象,传说袁天罡曾给李世民解释过它,图是一盘水果,乙丑,乾上巽下的天风姤卦,谶曰“累累硕果,莫明其数,一果一仁,即新即故”,颂曰“万物土中生,二九先成实,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盘中的水果即李子,诸位如果找本推背图看看这幅图像仔细数数就会发现,实际上共有二十一个李子,暗喻唐朝的二十一位皇帝,从李渊、李世民开始,包括武则天在内,直到李晔、李柷,恰好二十一位。注意可不是说二十一代人,没有仔细考证,最后的李柷大约是李渊的第十五代孙。“万物土中生”指的是唐朝五行为土德,戊寅年立国恰好属土,李子树也是从土中生长,所以李唐是从土中生的,当然这里不能用五行相生来解释,因为土生金嘛;“二九先成实”则表示唐朝的二百九年历史,从618年五月李渊称帝到907年三月朱温篡唐,四月改元,恰好289年,那位说了这不是差一年嘛,呵呵……;“阴盛阳先竭”估计道友们都猜得出来,武则天称帝。至于象曰的内容,则是朝代更迭轮回不息,李唐既然用李子表示了,那么就用果和仁来说明,恰好仁德的仁和是果仁的仁又相同,果实坏死,李唐完了,但新的仁德就会取代你的意思。既然说到了武则天,前面还讲过袁天罡和李淳风都预言过武则天称帝,那么我们就看一看第三象,图中是一个女子拿着把刀,头顶冠冕,丙寅,乾上艮下遁卦,谶曰:“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颂曰:“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那么这幅图里又是怎么解读出武则天称帝这件事的呢?女人持刀代表一个武字,冠冕为帝王,且是位女帝。谶中“日月当空”为曌,“不文亦武”同样是武,颂中的“参遍空王”代表出家,指武则天出家的那段经历,“重入帝王宫”当然是指从庙里再次入宫,“遗枝拨尽”是说武则天称帝后大肆滥杀李氏宗室的事情,“喔喔晨鸡孰是雄”反雌为雄女称帝,所以从图到诗处处都预言了武曌称帝的事情。噢对了,公685年恰好是乙酉鸡年,是武则天垂拱元年。推背图的每次预言事件的时间间隔并不固定,一般来说和平时期或者没有什么重大事件的时候就没有预言,每一象都是预言了不同时期的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比如第五象预言安史之乱,里面可以看出有安禄山和史思明,杨贵妃是死在马嵬驿,以及李隆基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称帝等这些信息。再比如第二十七象是朱远璋建立明朝,里面能看出朱元璋出家当过和尚,最后建立明朝。第五十六象则是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里面可以看出唐代就已经预测出未来的战争中是海、陆、空立体的,用的是热武器,不再是近身攻击而是远程打击的模式了。其他还包括石敬瑭、赵匡胤、靖康耻、李闯王、太平天国、八国联军侵华等等,不再一一解说了。也许有些人看过以后会说,这都是事后诸葛亮,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件想办法往上面联系,用尽手段解释通了的。还是那句话,信者恒信,不求人人都信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