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杀人谁?(1 / 1)

说完这些话,徐妙锦顿时觉得自己好像捅了篓子!!看来这郑推官夫妻两人,有些信息不同步啊!  果不其然,郑夫人再笨也意识到了丈夫在欺骗她,浑身有些哆哆嗦嗦的颤抖着,气的直接就骂出了声:“好啊!好啊!这个姓郑的,我们这么些年来,对他恩情如此尊重,他竟然连这种事都要骗我。这个天杀的,这可让我怎么活呀!?呜呜……”  说着说着这位夫人就旁若无人的大哭起来,妇人的撒泼本事在她身上展示的淋漓尽致!  这么一闹腾,顿时弄得徐妙锦也有些坐立不安,不知该如何是好,双手紧紧捏着自己的衣角,说不劝吧,又有些说不过去,可要劝吧,又不知该从何劝起。  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谨慎的说道:“姐姐切莫如此悲伤,想来你家夫君,未必就是要诚心的骗你,或许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呢?!亦或者,他只是不忍心让你知道真相,以免你太过忧伤。这也未必可知!”

哭着哭着的郑夫人,有些狐疑的止住了哭声,将信将疑的抬起头望向徐妙锦:“这……您说的倒也不无道理,但愿是他怕我伤心,这才选择隐瞒真相。可若我女儿真是被人害死的,合肥县可曾帮我找出了真凶?”

徐妙锦微微迟疑了一下,有些顾虑的摇了摇头说道:“到是未曾,郑大人担心影响令爱的名声,并不希望过多追究,甚至连尸骨都已经让人抬了回去。到底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或许郑大人想的也没错,人都死了,再要费大力气将案子给捣鼓的底朝天,那还不得让一个姑娘家的名声败坏殆尽?”

“笑话!”

郑夫人一听顿时变急了,满脸不认同的大声站起来说道:“这个郑剑亭,哪来的这些屁道理!他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个推官,怕这怕那的,难不成要任由我女儿的冤案就此沉默下去?难不成要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甚至还暗地里笑话我们郑家?!  真是岂有此理,办案的也就那么几个主官,相互之间遮瞒一下消息又有何不可?凭什么就要让凶手杀了人以后,还可以逍遥自在?!这天底下就没有这样的道理!!夫人尽管放心,烦请夫人帮我带句话,这案子,郑家我说了算,但凡钦差大人或者林知县,有任何需要的地方尽管来找我,这两位大人,一个身份贵重,另一个也是合肥现多年的父母官了,大家彼此都信得过,我就不相信,这么多大人在,区区一个小案子会破不了?!”

说完道了个福,便匆匆的离开了钦差驿站,返回家的第1件事,就是把自己夫君郑剑亭找出来,痛扁一顿!!  可一问丫鬟才知,推官郑剑亭已经出门,眼下并不在家里。  这更加让郑夫人不由狐疑起来,毕竟女儿的尸骨已经运回家,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替女儿请个道士超度法事吗?  这会儿他东跑西跑的,天晓得他是去干嘛?  加上这些年夫妻两人相处之间的不快,这一系列的问题堆积在一起,更加加深了郑夫人心中的疑虑,一个大胆的念头便浮上了心里。  ……  正在合肥县衙,与林知县安静喝茶聊天的张丹青,正一边热烈的聊着,忽然冷不丁的便听到了门外有人来报。  说是推官郑剑亭的夫人有请,请两位老爷到府一叙,并且声称有重要事情要汇报!  收到消息的张丹青和林知县不敢耽搁!连忙连袂到访,来到了郑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郑剑亭虽说是个正七品的推官,可是家里还是比较寒酸的。  除了一个伺候郑家衣食起居的丫鬟,再也没有旁的人了。  毕竟这是明初,这个时候的大多数官员,并没有宋代官员那般各种惯例,相较而言,工资除了禄米,基本上再无其他!至于官田,明朝刚建国的时候施行过一会儿,后面便取消了,而且给官员赐田,一般是高品级的官员才会有,基层官员就不要去想了。  而宋代就不一样。北宋官员的工资,在我国封建朝代中,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官府会变着花样儿的给官员发钱,以及发放各种生活物资,这些东西涵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合起来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有时候多到官员自己都整不明白到底自己多发了多少工资。  宋代官员们的总薪资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正俸,加俸、禄粟和职田!  1、正俸  正俸别看带个“正”字,但并不是总薪资的主要部分,但是钱可不少。  当时的工资主要是按照贯来计算,北宋为铜本位制,一贯是1000文铜钱,购买力大约相当今天的300元人民币。  据《宋史·职官志》中记载整理:  宰相、枢密使,每月正俸三百贯,约9万元人民币;  参知政事,每月正俸两百贯,约6万元人民币;  六部尚书,每月正俸六十贯,约1.8万元人民币;  侍郎,每月正俸五十五贯,约1.65万元人民币;  九卿,每月正俸四十五贯,约1.35万元人民币;  少卿,每月正俸三十五贯,约1.05万元人民币;  赤县县令,每月正俸三十贯,约9000元人民币;  赤县县丞,每月正俸十五贯,约4500元人民币。  如果有的官员做得好,被加封一些虚衔的话,还有不少补助。而且虚衔和兼职都是叠加按照全职计算的。  2、加俸  这加俸就太好玩了,内容极其繁杂,估计北宋官员自己都懒得搞清楚。  加俸包括但不限于服装、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  如果是宰相,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  这里的匹并不是标准的长度,但像宰相得到的这些布匹,除了家人做衣服,基本上开个布店是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各级官员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生活补助,比如:  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  基本上相当于各级官员一家子和佣人的吃穿用度,朝廷全额报销。  另外,一定官职以上,还有一个逆天的利器,便是招待费,上不封顶!  3、禄粟  禄粟就是米,计量单位是石(音同“旦”,重量计量单位)。当时一石折合现在约为57公斤。  宰相每月禄粟一百石。如果是县令一级,也有禄粟三到五石。  也就是说,宰相一个月光是米就能领5700公斤!  而小县令也能领到一两百公斤米,这家人肯定吃不掉。吃不掉自然要换成钱卖掉。  即使是按照保守的1公斤米5元计算,宰相这部分米可以拿到28500元,县令为855元到1425元。  4、职田  北宋不但给米,还给田。  北宋主要是“高薪养廉”,所以,职田制应运而生。  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也有6/7顷!  在农耕文明的古代,有田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有了田,租给佃户打理,官员收租金即可,就和今天租房性质差不多。  另外,北宋各部门的“公用钱”借贷的利息,公用“职田”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进了“小金库”。  没事用“小金库”的钱犒劳一下小弟们,是北宋各单位一把手们经常干的事儿。  综上可以发现,在北宋要想生活好,那就做官,而且最好做大官。宰相与县令的待遇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无论是王安石、苏轼,还是包青天,为官确实清廉,但可绝对不穷,都是极有钱的主儿,年薪都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  但到了明朝,这种事情就没有了,官员们的工资就只有禄米一项,后来夹杂着俸银一起发放。  当然,即便如此,在明朝初年的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环境下。  官员们的工资,虽说比唐宋时期低得多,但比起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有保障的!  更况且做了官以后,利用职权可以各种方式进行捞钱,全力一旦变了现,往往就会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但这个推官郑剑亭,看上去应该不是那种很擅长捞钱的贪官,家中的布置还算简朴,整个家中,并看不出有多少值钱的东西。  郑夫人有些歉意满满的出门,将张丹青和林开迎进了屋,两人还没开始坐下,郑夫人便开始痛哭流涕的诉起了苦,大意无非是这个郑剑亭不顾家,女儿的尸骨都运回来了,既不找道士和尚做法事,也不愿意为女儿的冤死找出真凶!  这种行为,妥妥的渣男无异!  张丹青和林开,二人相视一笑,静静的听着郑夫人的诉苦,这种夫妻之间的嚼舌根话语,作为外人,他们并不好插嘴!  只是静静的听着,任由郑夫人一个人肆意的发挥,眼见二人并不打算接话的样子,郑夫人越说越来劲,直接就透露出一个惊天八卦:  这个郑剑亭也不是个老实人,当年只不过是个举人,虽说相对于平头百姓还算富足,但在官场之中,照样是个拿不出手的穷书生,为了能够捞个官做,郑剑亭毫不犹豫的便投靠了恩师,并提出了入赘恩师府中的要求,为此,妻家倒也没算亏待他,直接就安排了一个县尉官职,后来几经升迁,这才做到了正七品推官位置!  可能是由于这个郑剑亭入赘的缘故,常年在妻家受尽了窝囊气,不论是凶悍的夫人,还是对他恩重如山的恩师兼岳父,都不是他所能够招惹的。  渐渐的,便开始在外头养起了小妾,还专门的在外头买了一间小宅子,用来专门给小妾居住!  眼下女儿的尸骨运回来,他竟然看都懒得看一眼,一整天在家都没见到人,铁定是和那个狐媚子住在一起了!!  郑夫人越说越气,说道后面直接一边说,一边哭的稀里哗啦的,闹得张丹青和林开二人尴尬不已!  只好空口白牙的空言安慰了几句,张丹青更是站起身来,提出要看一看他女儿的房间,看看能不能对破获此案有所帮助!  郑夫人微微一愣,总算是想找到了个主心骨一般,连忙将张丹青和林开迎进了女儿的闺房,亲自把女儿的花床蚊帐挂起,有些忧愁而伤感的说道:  “小女生前就一直住在这里,失踪的这几个月来,我每日都是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如今惊闻女儿死讯!更是让我不知该如何是好,我在后半辈子,还不知道该依靠谁去……  我女儿还那么年轻,这凶手,居然也下得去手,还望钦差大人务必竭尽全力,替我女儿揪出凶手,让她九泉之下也好明目!”

张丹青信步的来到房间窗前,随手拿起一本手抄本,大概的翻看了一下,应该是类似日记一样的册子,记载着这个年轻女子的一些心事和心情。  从外头端着两杯茶进来的郑夫人微微一愣,看着张丹青手中的册子,有些哀叹的说道:“钦差大人手中的册子,是小女平时记录心情所用,大人你也知道,寻常未出阁的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走动的,但凡街上抛头露面的女子,都不是什么正经人家的!  可一直待在闺房,也难免有些压抑郁闷,所以小女就会尝试着把自己的经历和心情记在册子上!不知大人可曾看出什么端倪?!”

张丹青一页一页的缓缓翻动着,一边翻动一边摇头:“从这个日记本册子上来看,令爱平日里所记载的,除了天气便是一些琐事,以及……从去年中秋踏秋开始,便有一个叫冯国的男子闯入了她的生活!”

郑夫人自顾自的惆怅点头:“这事我知道,当时我带着女儿前往报国寺上香,路上便遇到了这个叫冯国的年轻书生,这书生,一张嘴就像是抹了蜜一般,加上肚子里有些许墨水,我这女儿有些不识事,才见了一面,便对他芳心暗许,自那以后,二人经常书信来往……”  张丹青微微一愣,果然往后翻动了几页,便在册子里看到一张夹着的信笺,小心翼翼的拿出来,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首诗:  《报国寺江心亭夜候冯君》  楼自江心起,花从掌上春。  独听今夜雨,为等去年人!  (找不到合适的,自己写了一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