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府,长泰县。 城东的赵氏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城南城东城西的长泰溪下游水田有近二百顷在其名下,因为长泰赵氏西房这一门曾在嘉靖朝出过一个进士入朝为官,随后的万历天启二朝也都有出举人,加之其族人繁茂,多有出海为商,通贩日本、南洋者,所以算得上漳州一个有头有脸的士绅,在长泰县,那更是可以与县令商讨事务的大士绅。 不过近一二十年,长泰赵氏不曾出过一个举人,旧有的一些关系也都渐渐淡去,算得上是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士绅地主。 如果能在未来几十年里凭借家族底蕴,供养出一个举人,倒也能延续家族荣光,至少保证赵氏在长泰的田地不会被人夺去。 可就算郑森愿意给他机会,明年南下后年就到福建的满清也不会给他机会,何况郑森已经选中他来当这个幸运儿了。 话说这天是四月二十七的正午,长泰县城东的赵氏宅邸内,赵老太爷正在仆人的服侍下准备睡个午觉,他已年近古稀,常常感到困倦疲惫,吃个饭都能打瞌睡的那种。 前脚刚踏进内宅,赵老太爷正打算美美的吸上两口烟去和周公手谈一局,就听见前院嘈杂声骤起,好像有许多人在外面叫门。 “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赵老太爷话一开口,没过一会儿就有家仆急冲冲地跑了过来:“不好了老爷!有群秀才老爷举人老爷要进咱们家,还带了大兵!”
老太爷没想到,本以为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下午,午觉没睡成,家还让人抄了。 “快快扶我去前厅,谁这么大胆!”
当赵老太爷来到前厅时,大门已经被攻破,一群扛着郑字大旗的士兵冲入府内,把守住了各个院落,而在他们之后,便是一群着直裾袍、朱子深衣的文人相拥闯入。 没给赵家人说话的机会,为首的郑森就宣布了他们的罪状。 “尔等敢为闯逆细作,潜伏八闽,以为策应,我中兴社郑森郑明俨,今日便要拿你这反贼,给我搜!”
赵府上下,在一群郑家大兵的破坏下鸡飞狗跳,全府的人,包括仆人家奴家丁婢女以及女眷孩童男子皆被看管在了前厅,坐看自己家被他人随意打砸。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怨言,只因为领头的人是郑森,为虎作伥的是邺山的百子,不过他们此次来打的旗号是中兴社罢了。 而在赵府外,长泰县令正焦急地等待着,随他一同前来的长泰县捕快也不敢上前捋看守赵府大门的郑家大兵虎须,四周闻讯而来的百姓见状忙呼朋唤友来看热闹,人群越聚越多,不时响起一阵叫好,对此郑家士兵也不阻拦。 长泰县赵府的混乱没有持续多久,下午时分郑森随即让赖继谨出门把在赵府内搜查到的闯逆花名册给长泰县令看一眼,说明无事发生,让他该干嘛干嘛去。 至于赵家? 赵家全府上下的人没一个逃脱,全被郑家士兵连夜押往漳州府城监牢关押,整个赵府的金银细软,地契店契等被判定为贼资让长泰县令收缴进了县衙,随后赵府大门就贴上了封条,短短数天之内,赵府就从之前的长泰大士绅变成了被关押在府城监牢的阶下囚,还被打上了闯逆的罪状。 这在目前京师沦陷,皇帝殉国,朝野上下皆视大顺李闯为不共戴天之仇,至少在明面上是这样的非常时期,可以说已经没救了。 至于赵家的金银和地契等物在长泰县衙待了几天后,就被分发给了原赵家的佃农,作为补偿,这就是后话了。 长泰赵家被证实为闯逆只是一个开始,从赵家府邸内搜出的花名册才是关键。 虽然有很多士绅怀疑这花名册的真实性,但并不影响郑森将花名册交给郑芝龙,并由郑芝龙将他的意图通知给福建巡抚张肯堂。 福州,巡抚衙门。 “胆大妄为,胆大妄为!”
“嘭!”
一身常服的张肯堂脸色铁青,手中捏着的纸被他攥成一团,张肯堂想到了邺山,想到了黄道周。 该不会,是姓黄的跟郑芝龙狼狈为奸,合起伙来要把我架空吧? 这不是张肯堂疑心病发作,而是有例可循,湖北的左良玉就是例子,握有大军又不听朝廷调令,湖广境内的官员几乎全成了他左良玉的人,而不愿和左良玉同流合污的不是被排挤就是遭坑害。 郑芝龙,不会也想这么做吧? 自己虽与郑氏关系不错,但那也不过是靠着朝廷大义作为制衡,如今皇帝殉国,朝廷威严扫地,福建土皇帝郑氏是否会有别样的心思,谁也说不准。 想到这里,张肯堂犹豫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拒绝郑芝龙会怎么样,能不能继续做这个福建巡抚可能都是小事,因为他连自己的小命都不敢保证。 紧张的气氛在房间内弥漫,继而散播到巡抚衙门、福州城。 同样紧张的除了福建境内的官员,还有之前与郑森做对,没有被郑森在灵源山接见的士绅。 这帮子人和郑氏的生意遭到了打压,借贷没有,货物不买,出海不允,坐拥整个东亚海域最强海上力量的郑氏想对付这些单打独斗的海商不要太简单,即使只是郑森要对付他们也是如此。 单单一个中左所就能卡的他们喘不上来气,何况还有中兴社的士绅在一旁挤压抢夺生存空间? ... 在长泰打响搜捕闯逆的第一枪,郑森就让中兴社的士子们分成几部,持着花名册去漳泉二府责令当地官员抓人。 不只是士绅,花名册上通闯的人还有一些朝廷官员,对于这些人,没用郑森动手,而是直接由安平的郑芝龙出动大军,前往漳泉莆福四府去抓捕。 郑氏对福建的掌控力在这个时候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只要占据了大义,面对郑氏的铁拳,福建的官绅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不说已经有一部分官绅很识时务的投靠了郑氏,最重要的是福建根本没有别的兵,全是郑氏的兵了! 什么,你说卫所兵呢? 你是说那些被拖欠了不知道多久饷银,军户都逃亡一大半,已经名存实亡的卫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