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南明之绍武大帝 > 第0501章 绍武通宝

第0501章 绍武通宝(1 / 1)

第一是政治上的。直到今日,大明的钱币以崇祯通宝为主,隆武通宝为辅。他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和崇祯皇帝是一脉相承,包括他的兄长也是大明正统。一开始的时候,他是只准备用隆武通宝做诶流通货币的,但是何楷提醒,首先隆武帝在位的时日不长,隆武通宝的数量有限,如果不用崇祯通宝补充,钱币的数量就会不够;其次,如果朱聿鐭不用崇祯通宝而被别的居心叵测的人用了,那就等同于否定了朱聿鐭皇位来源的合法性。第二是经济上了。朱聿鐭以半壁江山,北伐中原,已经给百姓带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这里所说的经济负担决然不是指的,而是说的人口、粮食和钢铁。清军南下江南的时候,为了征服江南百姓,是杀开了不少人的,这才有了大量的无主荒田可以提供给朱聿鐭屯田,可是战争的第一要素就是人口,没有人口,首先就没有士兵,没有士兵怎么打仗?朝廷招募了一批新兵之后,必然就造成劳动力不足,那么谁来耕种,无人耕种又那来的粮食供应北伐军粮?明军要造枪造炮,这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口。如果锻造新钱,那就要有一批人去开采铜矿,那对于现在的大明而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了,如果朱聿鐭造出了新钱,他可以通过大量的发行新钱来稀释百姓的财富,为大明王朝源源不断的输血。但是在朱聿鐭看来,这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稀释掠夺百姓的财富就等同于遏制人口的生长。同时,现在的百姓太穷,如果稀释掠夺他们的财富,将他们逼上了绝路,再来一个李自成、张献忠,那可怎么得了?再说了,这明朝的官员们现在可都眼巴巴的盯着百姓的土地,百姓的财富啊!杨廷麟和何楷将造出来的新钱样钱递到朱聿鐭手里。这绍武通宝比起崇祯通宝、隆武通宝都要大一些,何楷这样也是为了新朝新气象,何况如今还光复了北京呢?朱聿鐭让一个太监取来了一枚崇祯通宝和一枚绍武通宝,比对之后道:“伯祥,何卿,你们看看这绍武通宝和这两枚钱币有什么区别?”

杨廷麟比对之后道:“我朝通宝略大,另外字迹清晰,钱面上光滑,好看许多。”

“何卿,我问你,为什么我朝的通宝字迹清晰,钱面光滑?”

何楷道:“陛下,崇祯朝时,钱币中铜铅的比例是五五开,钱币上的字迹,还算清晰。只是崇祯朝到了后期,因为军费不足,崇祯帝为了筹饷扩军,滥发钱币,后来铜铅的比例也保持在三七开中;而隆武朝因为在颠沛流离之中,铜料较少,所以铜铅比例只有三七开,字迹十分的模糊;我朝新建,铜铅比例六四开,铜六铅四,要比崇祯通宝最清晰之时还清晰,方能显出我朝气象。”

朱聿鐭问杨廷麟道:“伯祥,你说呢?”

杨廷麟道:“新朝自然该有新气象,何况还刚刚光复了京师。”

朱聿鐭摇了摇头道:“不好。”

杨廷麟和何楷一愣,拱手道:“请陛下明示。”

朱聿鐭道:“新朝当然要有新气象,但是这种新气象决然不是在钱币之上。钱币中的铜多了,币面的自己虽然清晰,那样的话,会不会有不法之徒拿回钱币去会不会将钱熔了,把里面的铜提出来,打造铜器还银子啊?铜器越能换银子,那铜钱就越少,这就等于伤了朝廷的利益。”

“陛下所言有理。”

杨廷麟问道:“可是如果将钱中铜的含量减少,那百姓会不会私铸铜钱?”

朱聿鐭道:“学问就在这里。所以你们在造钱的时候铜钱比例既不能让不法之徒熔钱造铜器,也要让私造铜钱者无利可图,这才是利国利民的正道,这才是新朝新气象。”

这时,周黑豆进来道:“陛下,张煌言大人求见。”

“你们先下去吧。”

朱聿鐭道:“快快有请。”

杨廷麟和何楷道:“微臣告退。”

杨、何退出之时,正好遇到了进来的张煌言,三人行礼问好后,张煌言径直进了养心殿。张煌言向朱聿鐭行礼过后,朱聿鐭问道:“苍水,你的舰队都做好北上准备了吗?”

张煌言道:“多承陛下忧心,三支舰队都已准备妥当,只要陛下的圣旨一道,便可出击。”

朱聿鐭问道:“你的舰队能运载多少士兵?”

张煌言道:“不算舰队水兵,能运载三千步骑。”

朱聿鐭想了想道:“太少了。不能再多吗?”

张煌言道:“再多则粮草不足。”

朱聿鐭道:“那我再让工部给你打造一批运粮船如何?”

张煌言道:“如果还有一批运粮的海泅大船那自然是好,可是这些船只不是一两个月内能够打造完毕,还有各方面的准备都要跟上,那这跨海之战恐怕最早也得推迟半年以上。”

朱聿鐭道:“别说退出半年,哪怕推迟一年,也是值得的。此战凶险太大,如果没有在辽东登陆后能够马上站稳脚跟的准备,不要轻易出动,否则数万将军有全军覆没之忧啊!”

张煌言道:“臣遵旨。”

“你是什么时候到的?”

“回禀陛下昨天晚上。”

“哦,那你先休息一天吧,明天我将工部尚书召来,咱们再具体的商议此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