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让许平安来说,现在买房的话,最好的选择有四个。 当然实际情况肯定要比四个选项多得多,但他要把姥爷家这边自身的情况也考虑进去,选择就一下子少了很多了。 首先,肯定不能是乡下,姥爷年轻的时候才从乡下奋斗到市里面,和姥姥娘家一直住在市里不同,姥爷家原本就是住在农村的,一直到姥爷这一辈儿人,才很艰难的挪动到了市里面,姥爷是第一个,然后是二姑姥姥,再后面是大姑姥姥和小姥爷,三姑姥姥因为年纪最小,只比张雪梅大不了多少岁,比大舅还小几岁呢,所以三姑姥姥那时候进城已经不算难了,兄弟姐妹几个这家出点钱那家出点关系,很轻松给三姑姥姥弄了个瓶厂的工作,十分顺利的进了城。 所以姥爷的童年时代基本上就是在农村度过的,如今村里面已经没什么亲戚了,祖姥爷已经去世,祖姥姥也接到了城里,其他支儿的亲戚要么干脆没人了,要么去外地了,村里就只剩下一个龙姥爷,张雪梅称其为“龙叔叔”,算是姥爷的远房表兄弟。 这种情况下,再给姥爷弄套乡下的房,姥爷必然是不肯搬过去的。当然了,买乡下的房目的可不是让姥爷去受苦,而是最迟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开发新城区的计划就会公布,到时候现在的乡下房摇身一变就能变成新区地产,无论是征地和后续的回迁,好处都非常大。 不过这种事情和年轻人说说还行,和老年人说就没啥意义了,因此才会被放在限制条件里面。 其次,不是是马上面临拆迁的房子,给姥爷换房,是要让姥爷享受生活的。不能说今天刚搬进去,明天人家就要拆迁了,别的不说,光是来回折腾搬家,就是纯粹给老人找麻烦了。 第三,得让姥爷的小卖部还能开起来。姥爷早年间其实一直是想进厂上班的,哪怕去大螺丝呢,那年头工人是妥妥的铁饭碗,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去。姥爷作为一个从农村一路奋斗进城的孩子,自然是十分想走这条路。但可惜的是,因为老爷是这家人里第一个进城的,底子不厚,钱也不冲,最后只能当卖货郎,靠走街串巷赚钱养家。一直等二姨出生,他才开起了如今这个小卖部,一开就是几十年,这间小卖部已经成了姥爷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如果要换房,必须是要能再开小卖部的,考虑到换房目标是楼房,那么最起码要保证自家在一楼,最好是还能有个小房啥的。 后者很简单,肯花钱就行。前者,嗯,其实也非常的简单。 然后就要说到最后一点了,房子本身的价值和升值空间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覆盖面非常广,地段、环境、房子新旧程度、周边居民数量和人流量、交通、医疗、氛围……总之方方面面都要考虑进去。 就是因为要考虑这么多东西,所以许平安能给出的选项只有四个。 其一,是司令部街北口,距离自家串店很近,离舅舅的面馆也不远,距离姥爷如今住的这处院子只有不到一公里的直线距离。 那一片未来会被包在翻修之后的古城里,前面说过,古城翻新之后,原本繁华得不行的大西街几乎变成了鬼街,司令部街和大西街相连,肯定是多少受到影响的。但司令部街北口不同,那边未来是实验中学的学区,实验中学以后会占用一中的校址,虽然整体来讲不如一种厉害,但也逐年在上升。如今实验中学还只是个小趴菜,放眼全市,都排不上号的那种。记得是在一五年前后吧,实验中学突然崛起,等到许平安重生前,初中部,实验中学仅次于一二八三个中学,高中部仅次于一二中,大概是市里面第二梯队顶尖的水准。 所以实验中学的学区房也是比较吃香的,虽然不一定能卖高价,最起码出租还是不错的,租金能收不少。 当然姥爷自住的话,就暂时不考虑出售和出租了。 但因为周围是实验中学,所以那一片的中学生很多,小卖部的生意往往都很不错的。现在是小卖部,以后转型小超市或者文具店,生意肯定不能差。古城翻新后给还有一条城内环路,算是城内高速路,交通十分方便。环境也很好,因为那边是交警四大队和质检局、旅游局等几个单位的所在地,所以街面卫生和巷道卫生都做得很不错。稍微离得近一点的地方,还有一个现在的五医院未来的二医院,医疗环境也不错。 所以算得上是许平安能给出来的首选之地。 第二个选项,是许平安他家最早的那套老破小旁边的房子 如今房价还不高,嗯,说的是那些同样老破小的房子,等拆迁的话,最少也得是12年以后的事情了,少说还有六年,那边的好都不用多说了,即便是15年以后市政府搬到了新区,那一片也绝对是西云市城区的精华之地。 第三个选项在老城区和新区的交界处,一条如今临城而过,未来穿城而过的小河,小河两岸大概在四五年后会拆迁,后来建起一连串的高档小区,别的不说,交通和周边环境在西云市那是一等一的,除了极少数拥有别墅的高档小区外,就没有比这边环境更好的了。古城翻新结束后,市里面还会在这条河的两侧修建沿河公园,细长条状,足有几公里那么长,内部环境非常好,住在沿河小区的人,每天只需要下楼过个马路,就能进入公园。 或者晨练,或者午后乘凉,甚至坐在河边钓钓鱼啥的,都非常不错。 最后一个选项,就是到许平安他家那边。 环境好,不久的将来教育资源也能大幅度提升,八中的实力一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房价也不用担心,肯定差不了。而且如果舅舅和二姨也都在那附近买房的话,未来一家人就能住在一起,相互就更有照顾了。 至于说开店和人流量问题,自家那边也不缺,要说缺什么,其实主要就是医疗资源有些跟不上。不过沿着迎宾街,向东一点五公里就是西云最好的医院——三医院,所以其实也不算差。因此这四个选项都非常的帮,在老妈他们讨论的时候,许平安顺势就把自己的建议提了出来,供大家去选择。 然后不出意外的,姥爷直接拍板最后一个选项,也就是住到大女儿附近。 其实真要说起来,住许平安家附近还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那边的房子很快就要进入拆迁流程了,目前虽然还没有消息传出来,但慢则三个月,快则半年,消息一定满天飞。而一旦消息传出来,说明拆迁工程很快就会启动,简而言之,姥爷现在搬过去,可能连半年时间都不一定能住够。 不过问题不大,到时候姥爷大可以在附近临时租套房子,更何况现在买房,不代表这边的小院子就要卖掉了。 这边以后也会拆迁,但毫无疑问这是更遥远的问题了,有多遥远呢?大概在零八零九年,所以甚至都不用租房子,大可以在许平安他家那边拆迁的时候,姥爷他们再搬回这边住,搬家啥的,其实也不用太大张旗鼓。姥爷家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有些年纪了,但不是古董,也不是什么特别的老物件,就是单纯的用得比较久了。 所以买新房之后,所有铺盖卷这些都是要换新的,等拆迁的时候,姥爷直接回小院这边暂住,家具啥的,想要要不想要直接买了,铺盖卷那些更是不值钱。 等以后新房子重新盖起来之后,直接安排他们几家人住在一起,或者一个单元,甚至可以直接弄成上下楼,这就很方便照顾了。 姥爷想开店也没问题,许平安他家到时候估计能弄到不少门面房,随便挑一个位置不错的,面积小点的,给姥爷弄个小超市就是了。 估计到时候姥爷开不开小超市还两说呢,现在开小卖部,说实话也是有一分情怀在里面,毕竟一辈子就干这个了。往回倒三四年,小卖部很有必要开,毕竟那时候舅舅是个不成器的,张凯也年岁渐长,不管是上学还是更遥远的买房娶媳妇,按照原本的发展,舅舅都是帮不上啥忙的,这一点前世许平安早就见识过了。姥爷就张凯那么一个孙子,肯定是要帮孙子攒点钱的,别管多少,起码是个帮助。 但如今随着许平安他家崛起,舅舅跟着搭了趟顺风车,三家面馆看似不起眼,实际上还是挺能挣的。 不忘多了说,一家店一个月纯利润一万没毛病吧,就算不到一万,七八千问题也不大。 三家店,就是两万多三万,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多万的收入,这是纯利润,是能全部揣进兜里的,可不是流水。 三十万啥概念呢,这年头在西云市,那些不太重要的地段,80平米的商品房,一年的收入能买两套。 就算舅舅未来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甚至连三家店的收益也逐渐下降,只要如今他泼出去,以每年两套房的速度买房,不多说,赚够五年,以后一家人的日子就特别好过。未来西云市的租房市场,那些不太好的地段,一般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个月要个一千二三到一千五还是能行的。十套房,一个月就是一万二到一万五。即便在许平安重生前,两口子一个月加起来能赚一万五,那也是份不错的收入了。 大富大贵自然是远远谈不上的,小康家庭都够呛,但吃穿不愁,每个月也能攒些钱,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问题不大。 所以现如今舅舅一家,只要自己不作死,未来的和美生活基本上已经锁定了,因此姥爷那个小卖部赚的那点钱,说实话,舅舅肯定看不上了,也不会再需要老父亲帮忙了。老人的钱就自己攒着花吧,平时喜欢啥买点啥,心情好点那不比啥都强。 再加上姥爷本身年龄越来越大,只比许平安的爷爷小个那么三四岁的样子,也是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级了。 真给老人弄个小超市,估计也是个照看不过来,所以以后啊,老爷子还是享受晚年生活吧。 每天下楼锻炼锻炼,吃点早饭,和周围的老头老太太们下下棋唱唱歌啥的,这就挺不错。 买房的事情定了下来,在哪买也决定好了,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张雪梅到时候会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去买房,尽量挑和自家一栋楼的,或者挨着近的地方。这个事情不难做,只要钱到位,哪怕多给点溢价呢,愿意卖房的人有的是。 七号,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许平安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也和马莉约好了一起回省城的时间,然后他就开着车,来到了古今·宴。 二楼包厢里,他和张友云、牛师傅坐在一起。 简单说明自己在省城各种踩点后的结果,邀请杨友云和牛师傅一起跟自己去省城创业。 他在省城的着一个多月,基本上把各路炒菜都吃遍了,其中鲁菜和川菜是重要踩点方向,这两个菜系,在北方地区算是影响最大的菜式了。 鲁菜自不必说,号称八大菜系之首的它,如今看上去是式微了,主要是传承起来太难,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千家万户,并且对另外七大菜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么说吧,但凡是需要葱姜蒜炝锅爆炒的,基本上都有鲁菜的影子。川菜的话,则是因为其本身十分亲民和善用麻辣的特点,所以在北方地区,不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流传甚广。 而除了这两大菜系,其他六大菜系,粤、苏、闽、浙、湘、徽,在北方地区的影响力就比较有限了。不是没有影响力,而是对比前两者,无论是受众还是普及度,都差了不少。因此许家在餐饮业的触手想要延伸到省城,并且彻彻底底的站稳脚跟,说白了,还是要从鲁、川两个菜系入手。 杨友云并不是鲁菜传承人,但他的实力确实很强,他的师父本身就是博采众家之长,他作为关门弟子,本事自然是学了个十成十的,甚至还略有精进。 而牛师傅,干脆就是某位川菜大师的弟子,实力自不用说。 又因为鲁菜和川菜在北方地区影响甚大,省城那边,自然也是鲁菜和川菜馆子的数量最多,市场份额最大。派出杨、牛两位师傅去省城和同行竞争一下,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