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后,沈墨留下一支人马驻防大同,然后让姜瓖带领本部人马以为前驱,一路向着朔州方向招抚沿途城池。 自己则带着主力沿着一路向南进攻代州。 齐军声势如此浩大,又有姜瓖这个带路党,沿途的城池纷纷投降归顺,齐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抵达了朔州,并且顺利地那下了朔州城。 但是沈墨亲自率领的齐军主力在代州这一路上却遇到了一些麻烦。 代州历史很悠久,在先秦的时候属于赵国的地界。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县,不过那时候属于代郡,叫做广武县。 后来历朝历代县名都有所变化,北宋的时候还被改为雁门县。 明代又改回了代县,后来升格为代州。 在西汉的时候,汉文帝刘恒被封为代王的时候封国就在此处。 但是说起代县,最著名的还是天下闻名的险关雁门关就坐落在代县。 山西地形号称“表里山河”,遍布要塞关口,其中代表就是雁门关。 《天龙八部》中乔峰的一生,以雁门关开始,又以雁门关结束,那时候的辽宋对峙,是雁门关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 相比其他名关,雁门关以“险”为最,是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雁门关坐落在勾注山上,一过中秋,大山南坡上满目苍翠,大山之北已是百草回头,霜落如雪。 秋天的雁门关城一带劲风如刀,老百姓说,风大的时候,能把磨扇吹起来放了风筝。 《山海经》中说雁门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雁出其间”。大雁飞越雁门,要在山里穿行,高出山顶哪怕一寸,风也会将它刮回去。 勾注山为内地与塞外、中原与漠北、农耕与游牧的重要地理分界。所以,从战国到明代,勾注山都是“天下之大防”。帝国开疆拓土,要由此向北推进;游牧民族扩张领地,则由此张开向南进击。 北宋至今到处流传“杨家将”故事,来自部分真实的历史,这里一直是宋、辽对峙的前沿; 靖康国耻,徽、钦二帝经雁门关被掳出塞,雁门关上金兵誓师,大举南进,南宋纳表进贡,偏安一方。 蒙元铁骑则由此南下,席卷全国,统治未及百年,被朱明王朝逐出中原。 自此,勾注山成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昔日的关外一变而为关内,关内一变而为关外。 在明长城的防御体系中,雁门关属长城九镇之山西镇(亦称太原镇)所辖。由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构成的山西镇长城防御体系,既有外长城,也有内长城。 山西镇(太原镇)内长城由内外长城两部分构成,外长城在偏头关丫角墩与大同镇外长城相接,沿黄河迤逦西进,从偏关县老牛湾开始,一直到河曲县阳丐堡结束,前后共18个堡寨,隔河与榆林镇长城相望。 内长城则由偏关县老营堡开始,一路向东,接神池卫、宁武关,再与雁门关相接,前后相连共计400多公里,与山西镇外长城构成一个“丁”字型防御体系,外长城称为“大边”,内长城又被称为“二边”,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为“山西三关”。 昔日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从山西向京城进发,一路从河南渡过黄河从南向北攻击京城。 其中在山西这一路,在代州的时候却遇到了李自成西安出兵一来最大的麻烦。 崇祯十七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二月初二,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阳城、蒲州,隔日攻下怀庆,杀卢江王载堙。 初五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 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官民迎降。 可以看出,到这个时候李自成一直都算是顺风顺水的。 但是到了代州的时候,却遇到了他出兵以来最大的麻烦,也是最顽强的敌人,那就是当时驻守代州的大明总兵周遇吉祥。 代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大顺军伤亡惨重。 只是后来周遇吉因兵力越来越少,粮食也即将耗尽,所以带着部下退守宁武关。 大顺军又攻打宁武关,周遇吉继续拼死防守,坚决不投降,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 等到李自成攻克宁武关之后,部下死伤超过七万,可以说损失相当惨重。 因此李自成一怒之下,下令屠城,将宁武关内残存的明军百姓悉数杀死,以发泄心头之恨。 周遇吉能抗拒大顺军这么多天,而且给大顺军造成了这么惨重的损失,除了他本人拼死抵抗,誓死不详的精神之外,雁门关和宁武关地形的险要也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自成估计是在代州吃亏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在兵败逃回山西的时候,在代州留下了一员心腹大将马重禧来镇守代州。 齐军到了代州城下,雁门关外,照例派人先劝降,结果马重禧油盐不进,不仅不投降,反而主动向着齐军发起攻击,摆出一副誓死不降的架势来。 沈墨对于这些大顺军将领的顽强已经算是有所领教了,从大同城的张天琳身上就知道这些人没有几个会轻易投降的。 主动投降的往往都是那些原本的明朝降将。 这让沈墨不由得感慨李自成虽然是个邮递员出身,但是能亲手埋葬一个王朝,能够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自然身上都有着其独特的个人魅力。 光看他手下这跟随他时间久的将领们的表现就能感觉到一二。 所以对于马重禧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沈墨也不算意外。 既然不投降,那就打下来。 山西这种地形,要想绕过去还真不容易,真是处处关隘。就连李自成那种流寇出身,习惯了流窜作战的人都要一步一步打过去,沈墨现在虽然是反过来,但是也同样要一步一步打过去。 大顺军也是这么多年厮杀中成长起来的队伍,其中有着数万名战斗力强横的老卒子。 虽然在山海关一片山大战中损失了不少,但是剩下的分布在各地的依然数量不少。 齐军前面的仗打的容易,后面的就不容易。前面的打的难一点,后面的反而就容易了。 所以沈墨是早就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没指望着一路过来大顺军就都能闻风而降。 说到底,大顺军还是一支锐气正盛的军队,虽然装备落后,军纪也不怎么严明,但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锐气斗志却依然还在。 既然如此,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打就是了。 齐军在饱餐一顿后,然后慢条斯理地将数百门大炮架了起来,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宁武关。 马重禧对于厮杀自然不怕的,说起来他能坐到如今这个位子上,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且手下还带着几千心腹老卒 如果齐军敢强行攻打关城,他自然会让齐军感受一下大顺军的凶悍。 可是看着城下的齐军没有一点准备攀爬城墙攻城的意思,反而推出了一尊尊的各式火炮。 这让马重禧一下子傻眼了,看着那些黑乎乎的炮口,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涌上心头,原本的一点守住关城的信心在快速的消退。 大顺军跟明军打了这么多年仗,靠的基本上就是人海战术。 就算攻城,也一向都是用人命往上堆,何曾有过用大炮攻城这么奢侈的仗。 更别说还是几百门火炮这种超级大阵仗了。 否则的话,当时大顺军也不会在宁武关下死伤七万多人了。 别说马重禧了,城头上的大顺军士卒们也是傻眼了。望着城下的齐军在紧张忙碌地进行着炮击前的准备工作,一个个脸上都不由自主地爬上了惊恐的神色,议论的声音如同蝗虫一般嗡嗡不休。 还没打呢,士气就已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下降了。 很快,宁武关上的大顺军士卒就体验到了什么叫做铺天盖地让人绝望的炮火。 整个两个时辰的炮击,宁武关的城楼甚至都被炸塌了,城门也被炸开了一个大洞。 而城头上的大顺军士兵也更是死伤惨重,还没有短兵相接,光是死在齐军炮火下的人就有两千余人。 这一顿密集的饱和式炮击彻底打掉了宁武关大顺军的士气,马重禧眼看着守不住,只能带着残余的数千人连夜撤到了代州。 本来马重禧还打算在齐军追击的时候半路设伏,利用地形优势打一个反击,挽回一点士气。 奈何齐军根本就没有追击,而是按部就班地占领了宁武关之后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才慢条斯理地向着代州进发。 且一路上该谨慎的绝对不会冒进,让马重禧根本找不到半点机会,只能固守代州,同时又向着忻州的大顺军求援。 本来他以为齐军在宁武关下那一顿炮击,肯定将携带的火药炮弹消耗的不多了。 到了代州城下后,自然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炮弹不要钱似的狂轰乱炸了。 到时候只要出动步卒攻城的话,双方还是能够打一打的。 可是万万没想到,齐军来到代州城下之后炮火猛烈的程度不仅丝毫不弱于宁武关的时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让跟着马重禧一起撤到了代州的大顺军士兵们士气全无,被炸的四处乱窜。捎带着连代州原有的守军也受到了影响,跟着到处逃命。 随着城门被炸开,齐军步兵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城中,马重禧知道大势已去,在城头上拔刀自刎。 代州一下,沈墨立刻下令兵锋直逼太原。 齐军前锋骑兵在路上遇到了忻州前来支援的大顺军,一顿狂追猛打,这支数千人的大顺军援军最后只有数百人逃回了忻州。 得知了代州失陷,忻州的大顺军守将弃城而走,齐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忻州城。 忻州失陷之后,太原城就无可阻挡地暴露在了齐军面前。 而另一路姜瓖作为先锋的齐军也一路打到了保德州城下。 保德州是山西跟陕西接壤的一座重要关隘,拿下保德州之后度过黄河就算是进入了陕西境内。 按理说保德州这么重要的关津要道,李自成应该要留一名心腹大将驻守才对,可是李自成却偏偏留在保德州的守将是原来的大明降将唐通。 唐通原来也是大明总兵,跟吴三桂、姜瓖等人都是惯于见风使舵之人。大顺军势大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投降了大顺军,而且还曾经奉李自成的命令前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 结果不知道怎么的就得了李自成的信任,在李自成兵败西逃的时候竟然让唐通驻守保德州这个从山西进入陕西的门户。 齐军一路西来,声势浩大,唐通自然早就得到了消息。 况且知道姜瓖打先锋之后,唐通更加下定了投降的决心。不等齐军来到保德州,就派出心腹找到姜瓖,请他代为引荐。 姜瓖自然不会拒绝,将唐通的信使引荐给了齐军前锋大将赵率舟。 于是,唐通就这样顺利地投降了齐军,保德州遂落入了齐军手中。 赵率舟在占领了保德州后,令人搜集船只,数日后带领大军渡过黄河,进入了陕西境内,兵锋直逼榆林城。 而沈墨率领的齐军主力在占领忻州之后数日,也顺利地拿下了太原城。 太原城的守将是原来大明降将陈永福。 陈永福看到齐军势大,自知不是对手,所以也干脆利索地杀死了李自成留下的副将,带人出城投降。 之后,沈墨又以陈永福为开路先锋,一路南下,旬月之间攻无不克,兵锋所至,沿途城池无不是望风而降。 等到了沈墨出兵一个半月后,齐军已经抵达了临汾,前锋甚至已经攻占了运城,即将攻入河南陕州境内。 陕州向东数百里就是潼关。一旦攻克潼关,齐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逼西安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