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杏儿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上午宋霖看着自己的眼神,总觉得和初认识时有些不一样。
原先谢杏儿还不觉得有什么,但这会儿细想起来,却忍不住思绪迸发。
他,不会对自己有意思吧?
谢杏儿注意到自己的想法,忍不住甩甩头,低语道:“算了算了,没有苗头的事儿,自己别瞎猜了!”
信看完了,谢杏儿照旧仔细折好,又和之前的信件放在一起妥善收藏。
接着又看起了另一个小些的包裹,里面装的就都是干娘给她的东西了,什么玉京近来时兴的脂粉头花,还有口味不一的糕点之类的。
谢杏儿尝过之后,除了那些点心,其他的便拿回房一一收好了。
如今夏日,许多糕点不耐放,谢杏儿留了些耐放的,其他的准备给周围的邻居都尝尝鲜。
至于院子里那几大盆山楂,谢杏儿想了想,自己一个人一时半会儿也收拾不了,索性就跟先时处理青梅一样,请几个婶子帮帮忙吧!
谢杏儿先是带了一些吃食去苏月娘家,如今苏月娘家的刺绣班开始授课,她家的氛围也不似原先那么清净了,时不时就会有小姑娘出声问她。
苏月娘这绣班开了好些日子了,这是原先她跟附近的邻居商量好的。
各家有想法的,都可以送家里的姑娘孙女来学,暂且先学三个月,看看各家孩子天分如何。
至于束脩,苏月娘定价时每月一百文,也筛掉了好些以为她不要银钱,想着来占便宜的人。
即便如此,也有许多真心想让自家孩子学门技艺的,人也不少,有十来个。
苏月娘一时也看不出来谁家孩子天赋好,谁家孩子不适合这一道。
便提议,先学三个月,天赋好还愿意学的,她就收为嫡传弟子,往后就按照每年一两银子的束脩。
若天赋一般还不愿意学的,也可以不学了,若天赋一般但刻苦的,她也可以继续教,这束脩也还是可以一月一交,什么时候不想学了,不交就是了。
这么一来,还愿意家中孩子来跟着学的,要么是家里人觉得自己孩子有天赋,要么是想着让自己孩子努努力,好歹学门手艺。
如今也开班教了有个一旬多了,苏月娘也看好了几个有些天赋孩子,想着再观察观察。
若是这几个孩子也能稳得下心性学刺绣的话,自己就同她们家里商量收徒了。
谢杏儿到的苏月娘家时候,正是绣班的孩子们休息。
刺绣费眼睛,不能长时间盯着一处看,每隔半个时辰,苏月娘便会让她们到院子里看看花赏赏绿。
站起来走走活动胫骨,也是放松放松眼睛。
间或还从院子里采些花草枝条,教教孩子们品花插花。
因为她对院子里的花草养护的都挺好的,且时不时修剪枝条,花草也能长得更好。
再者这事儿她提前同谢杏儿说过,谢杏儿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有她养护,还省的谢杏儿自己再来照看了,更省心。
“杏儿来了!”苏月娘一眼就注意到了她,还不待她敲门就出声了。
苏月娘家原来那空置的厢房收拾了出来,专门用做了教授孩子们绣艺的地方,每天总有孩子长辈想上门来看看,苏月娘白日里便没有拴着门了。
“月娘!我干娘从京城寄了些新鲜吃食,我拿来给你们尝尝!”谢杏儿正准备敲门来着,见她已经看见自己了,也就径直走进去了。
旁边的小姑娘们都连忙叫她“杏儿姐姐”。
这也不是谢杏儿第一次见她们了,都是附近的邻居,有的虽然没说过几句话,但自然是都认识的。
谢杏儿连声应好,就把手里拎着的篮子放下,拿出了里面的吃食放在石桌上。
一群孩子见状看了眼苏月娘,等她说了声:“你们杏儿姐姐的心意,净过手再吃吧!”
大家这才笑着奔去洗手了。
“我听说那蒋府又来找你了?”苏月娘笑看着大家,然后想到了什么问道。
谢杏儿点点头,她在附近年纪相当关系最好的就是苏月娘,上次去蒋府后回来一肚子气,回来她就忍不住跟苏月娘说起来了。
“怎么?不会是来为难你的吧!”苏月娘听了眉头一皱,这蒋府怎么如此没有气度。
谢杏儿摇摇头,又叹了一口气道:“这倒没有,是上门来让我帮着做蜜饯的……只是,我实在不太想再跟他们打交道。”
“可有给你工钱?”
“给了。”
“那还好……”
“哎,可我本来为了推辞,故意抬了高价,谁知那蒋管事还是应下了!这不,这会儿好几百斤山楂摆我家院子里呢!”谢杏儿说着就忍不住生气,这蒋府倒真是见风倒一样。
“别生气,大不了就当是最后一回,往后再不搭理他们就是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蒋府在咱渝州郡很有些地位,我也不好明摆着拒绝人家呀……”
万一那蒋府非要整治她,自然是明里暗里有许多法子,虽然自己有干娘和张姨撑腰,但也架不住人家万一有啥阴招。
谢杏儿便想着先把眼前这事儿过去了再看吧!
随后两人又简单聊了几句,谢杏儿就离开了。
毕竟接下了这事儿,谢杏儿也没想着糊弄人家。
心里还惦记院子里那几百斤山楂,跟苏月娘告辞后,就又回家拎了干娘送来的吃食去几个亲近的婶子家了。
一是去给大家尝尝鲜,二则是请大家帮忙处理山楂,还是跟上次处理青梅一样,给工钱干活。
一下午,谢杏儿加上请来的三个婶子,忙活到天色沉沉,才把三百斤山楂都清洗干净、去蒂去核。
谢杏儿见忙活的差不多了,连忙擦干净手回房拿银钱。
跟上次一样,洗十斤结两文钱。
今儿三百文,总的结了六十文钱,即便三人一起分,一人也有个二十文。
虽说这弯腰驼背忙活了好几个时辰,这会儿大家都腰酸背痛的,手也泡的起皱发胀。
但这会儿银钱到手,都不觉得累了,一边谢过谢杏儿一边告辞回家了。
接下来的事,就只能谢杏儿一个人做了。
一直忙活到深夜,也才弄好了一小半。
这忙活的,谢杏儿都快来不及准备明早的包子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