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心情复杂,漫步半个多时辰,气才慢慢消退一些。
吕芳这时见他气色和缓,立刻说道:
“万岁爷,奴婢琢磨着,既然是通倭大罪,杀了也就杀了,也没什么…问题是严世藩他们啊,他们要是借故闹腾,说朱墨矫诏欺君,那怎么办?”
嘉靖却是沉默:矫诏?
严世藩这货肯定说的出来的……
但欺不欺君,那还不是朕说了才算?难道骗了你严世藩,就算是欺君?
吕芳已经观察好一会儿了,感觉皇上对朱墨干的这大逆不道的事儿,似乎并不很生气?那么,就有可能会欣赏?且提到严家,皇上脸上就生出一股前所未见的杀意,这是为何?
那还不是护犊子??!
他于是小心试探道:“万岁爷,朱墨这小子,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奴婢是万万猜不到他会这么狠……邪了门儿了,这到底是什么人呐……”
什么人?
狠劲儿?
呵呵,你吕芳怎么会知道?
那是朕的儿子!
不狠,有资格做朕的儿子吗?
嘉靖眉头终于舒展,笑道:“吕芳啊,既然叫他去干了,后果也只有咱们背着咯……只不过啊,他这样闹腾,到底能不能把事情干成了呢?他要是干不成,朕就要打他屁股开花!!”
吕芳瞥了一眼,忽觉嘉靖的神情特别扭曲,脸上是怒色,眼睛里却又是浓浓的自豪喜悦……
天呐~~
这?
不是你儿子,我吕芳打死也不信了~~
他赶紧转移注意力,说道:
“万岁爷这么一说,奴婢倒是想起来一件事儿……他杀了何茂才,却没有抄家……奴婢本以为抄了家,也就有了军需了,何必再闹腾呢?”
嘉靖却是很清楚——
朱墨这个人,所图谋者,乃是万世之安。
如果抄个家就把事情办了,还用得着他?这个赈灾特使,他是万万不会干的。
而这,
才符合自己的脾性!
要做就要做大事!
要担当,就要担当天下!
这次叫朱墨下去,本来就是考验他的能耐,如今看来,魄力这关是过了。接下来就要看他是不是真有能力?
另外,
严世藩他们要闹腾,就让他们闹腾个够好了!
“吕芳,胡宗宪、谭纶又怎么说?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儿,他们就躲着?也不跟严嵩和裕王说?”
吕芳回答:“回万岁爷,吴风那边口头回报,胡宗宪也回话给严嵩了,说是事先不知情……谭纶那边也差不多,压根儿就不知道……他们呀,都吓坏了,害怕被朱墨连累呢……”
哦~~~
“呵,没出息!”
嘉靖笑骂道:“就这么点事儿,看把他们吓得?通倭犯杀了就杀了,有什么好怕的……连累?怕被朱墨连累了,就躲起来?让朱墨一个人去对付几十号人??”八壹中文網
吕芳忽觉嘉靖这护犊子简直有点过分呀~
胡宗宪一个,谭纶一个,就在两个月前,不还是你眼里的栋梁吗?
怎么你私生儿子来了,就都变成土鸡瓦狗了?
刚才还说杀二品官儿不得了,现在就小事一桩了?
吕芳心里正跑过一片草泥马,嘉靖却又说道:“徐阶他们呢?又怎么说啊?难道说也不知道?”
“他们倒是知道的,谭纶给他们回了信,裕王府的太监冯保已经给奴婢都说了……裕王自然是十分的惶恐,徐阶、高拱也后悔推荐了朱墨,唉,人之常情嘛……倒是张居正,竟然力保朱墨,说是朱墨一定能办成,将来要杀要剐,就冲着他张居正来……呵呵,这个张太岳,好大的脾气呢!”
哦?!
嘉靖一听大喜,道:
“张居正拼了命要保?呵呵,这倒是难得啊……这个张太岳是个人才,不过脾气也忒大了吧?”
“且不是吗?冯保在旁边看着呢,张居正拍着胸脯要保朱墨……”
“拍胸脯?哈哈……嗯,这敢情好,这个人有眼力劲儿……”
嘉靖脸色瞬间喜悦起来,说话也慢慢多了,又问道:“严嵩严世藩呢,他们就那么笃定朱墨一定会失败?”
“万岁爷,且不是吗?奴婢的人在严家亲耳听到,严世藩扯着嗓子吼,说是朱墨这次必败,最多个把月,慢一点两个月,一定灰溜溜回来,到时候就朝议,一起算他的总账……”
“朝议……?”
嘉靖一听就上火:严世藩是料定了江南的事儿肯定不成,因此要发难,给朱墨定一个罪名……
一想到严世藩,他护犊子的心情就迫切起来,缓缓道:
“议吧……叫他们议……朕倒要看看严世藩能说出个什么来?别到时候搬起石头又砸了自己的脚……”
嘶~~
吕芳直接听出了他语气中对朱墨的自豪劲儿——
这,还不是护犊子?~!~
说不是你亲儿子,谁信啊?!!
你儿子牛逼~
你就高兴?!
你就对他这么有信心?!
也不知为什么?
嘉靖这时忽然对朱墨很有信心。
他刚才还在想,如果严世藩他们闹腾,就先等等,别忙着朝议,等事情结果出来了再说。
而此刻,
他忽然觉得:朱墨一定能办成!
……
与此同时,
杭州,巡抚衙门。
朱墨让笑笑生和沈一石、杨金签了一个“保契”,也就是担保协议,随后让衙役在全城十二个招贴处张贴出来。
一个时辰后,全城轰传,杭州城内无数的商贾都传抄了一份,三三五五聚在一起议论。
“朱公子的这个保契,难道真的是把织造局的所有家当拿出来抵吗?”
“那当然!招贴了不是说的清清楚楚吗?织造局的家当,我估摸着,恐怕不少于三千万两……”
“不止!还有船呢?船还没算呢?你们忘了?织造局也就是市舶司,市舶司也就是织造局啊,还有一支大船队呢!几十条大船,值多少钱?你们算算!”
“嗯,五千万两都打不住啊……”
“那是!我觉得这事可行!朱公子用五千万两家底,跟民间借一千万两,可以说厚道得很呐!”
“对!厚道!”
“一两银子每年四厘,五年后还可以吃丝绸银行的股子,简直是天上掉下来馅饼啊!”
“我看行!”
“赶明儿,我老杨记就认它个一千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