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明也点了烤茄子,他也是稍微能吃一点点辣的人,所以他的这份茄子上面还有红红的辣椒碎。
徐君明拿着筷子夹起茄子里面的肉放到嘴里,烤得很软的茄子吃起来真的很香,拥有蒜蓉酱和辣椒的味道,非常的下饭下酒。
徐君明点了一杯荔枝酒,所以他这会儿是一边吃烤茄子一边喝酒,这味道真的美滋滋。
“老板,你们的新厨师手艺的确是非常的不错。”徐君明给比了个大拇指,真的觉得胡耀辉的手艺是真的很不错。
“是吧。”陈蔓蔓笑眯眯地说道,“要是他的厨艺不好,我也不会让他到我们店当厨师了。”
要是厨师的手艺不行,那不是砸她自己的招牌吗?她还想要把自己的店开遍全国,哪里可能砸招牌呢?
徐君明理解地点点头,除了烤茄子之外烤羊肉串、烤牛肉串都非常的好吃,不过他更加喜欢的还是烤虾和烤鸡翅,真的非常香。
烧烤的味道和炸串的味道又不太一样,即使用的是差不多的调料,可是不同的烹饪方式让食物吃起来也是不太一样的,徐君明一边吃一边感叹这样的日子真的很逍遥。
谁又知道十年前的大家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那个时候徐君明也才十四岁的年纪而已,他可是还记得即使自家是羊城本地人,他的父母都挺有钱的,但依旧财不露白不可能随便吃肉。
徐君明的父母在十年前算是有些钱,但实际上还是后来改革开放后他们自己经营得好,才赚了20多套房。
十年前,或者是十年更以前的时候,想吃肉得要要肉票,而且你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肉。
就连米饭,都不一定能够吃得饱,毕竟就算是城里吃供应粮的也不能够敞开肚皮吃,每顿都能够吃到十分饱。
哪像现在啊,他们羊城发展得好,大家都有钱了,想吃肉想吃饱饭就不像十年前那样的艰难了。
“还别说,羊城这边的确是很繁华,跟你说我老家那边现在都没有几个开店的呢。”这是一个正在店里吃烧烤的年轻人说的。
年轻人看起来二十几岁不到三十岁的年轻,能够来陈蔓蔓的店里消费就说明他不是很缺钱,应该是从羊城这边进货回老家那边卖的跑商。
对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是那种感慨和怀念的表情,他也有一些恨铁不成钢道,“我老家那边的人还担心做生意会被抓,说是投机倒把。”
“我到羊城这边进货回去卖,他们虽然也买但是很多人都跟说让我小心着点,小心被抓进去。”年轻人摇摇头道。
要知道他像是倒爷一样两边倒货,但他在老家那边是注册了店铺正轨营业的,到羊城这边来进货也是去正规的工厂和企业那边进货的,他做生意也是交租了税的,怎么还被抓?
“我跟你说啊兄弟,我老家那边到现在都没几个能够经常吃到肉的人家,吃饱饭的也没多少。”年轻人继续说道。
他们那边的人也不是懒,但是就比较的封闭,他们不怎么做生意就侍弄庄稼,可是粮食产量也没有那么高啊。
即使现在杂交水稻很不错,但也需要交税的,庄稼的收成好留下来的也不算太多,大家就只种庄稼,虽然也会种一些菜卖,可是却不会种很多,都是自己家里吃不完然后才拿出去卖的。
也因此,他们老家那边的大家都比较穷,因为他们只想着老老实实种地,做生意或者是做别的事情赚钱,他们根本就不敢,他们害怕。
“都过去十年了,你们那边还觉得做生意会被抓啊?”徐君明听到隔壁的那个年轻人的话之后非常的惊讶。
“是啊,他们还觉得这样不好呢。”年轻人叹气道,“别说外人了,我家里的人都还劝我呢。”
徐君明闻言跟年轻人聊了起来,一个是羊城本地人,一个是来自稍微偏远一点的贫困地区的跑商,两人却聊得非常的合拍。
陈蔓蔓看着他们俩原本是坐两个不同的桌子的,结果聊着聊着就凑到一张桌子上了。
陈蔓蔓看着他们聊得很投入也没说什么,继续忙着她手里的活儿,将需要炸的食物给炸出来。
至于这十年的变化,陈蔓蔓的感受不算太大,毕竟即使她修炼之后记忆力变好了,可第一世的她十岁左右的记忆、十岁之前的记忆却不是那么清晰了。
其实小时候的她吃过多少苦,有没有饿过肚子她其实没有什么记忆了,她只知道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但即使如此她爸妈还是努力地让她们兄弟姐妹几个都读书。
当然她读完了没有能跟她大哥一样上中专或者考大学,读了一半之后就不再继续读书了。因为家里供不起那么多的孩子读书,她只能辍学回家干活,后来长大了就出来打工了。
但说她的父母不爱她吗?也不是,只是家里的孩子多了,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
而且人都是有偏爱的人或者东西,她的父母更加偏爱她大哥有什么问题吗?换成她自己,她可不觉得她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四个孩子,她可不觉得她就能够做到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好,完全不偏心。
当然她前世没有孩子,她体验不到这种感觉。
但陈蔓蔓有侄子侄女啊,无论是娘家的还是婆家的她都有很多的侄子侄女,她也是有偏爱的侄子侄女,而不是所有的都很喜欢。
陈蔓蔓对十岁之前的记忆不那么的清晰,十岁之后的记忆也不算很清晰,但她也知道前几年其实她家里也不算过得好,甚至现在她家里都不算是能够过得多好。
即使她哥已经工作了,她自己也出来打工,但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妹妹要读书呢,甚至她大哥到现在都还没结婚。
在她们那边多的是十六七岁就结婚的,即使她哥要读书但是20岁以后却需要考虑了。
现在她哥22岁的年纪,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什么还没结婚?当然是因为他要负担家里的一些开销,结婚了以后压力就更大了。
陈蔓蔓的大哥陈满堂当初能够读书是家里的妹妹做牺牲辍学,然后父母努力供他上大学的,现在他工作了却要结婚然后顾着自己的小家,别人怎么想的他不清楚,陈满堂他自己却心里过不去的。
他就觉得自己工作的前几年先把工资全都给父母,等他觉得差不多了之后再结婚,再考虑自己的小家庭的事情。
反正他才22岁不是吗?他还很年轻,男人三十岁结婚都不算晚,陈满堂不在乎那么多。
陈蔓蔓想起自己家里人就忍不住叹气,她的父母、她的哥哥和弟弟妹妹,以及她的外公外婆以及舅舅们,都比较的艰难。
但他们都不是极品亲戚,甚至当初她爸宁愿入赘陈家也要断了关系的李家,后来也没有多么的极品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断了关系就不要来往了,费事费力的还费感情。
陈蔓蔓又给家里寄了一笔钱回去,这一次她也没有寄很多的钱,大概就跟上次一样寄了两百。
她倒是想给她爸妈寄一千多上万的回去,可是她担心收到钱之后她爸妈以为她干什么坏事了。
所以她还是老老实实地先给两百,其实她觉得给两百太少了,但对于她爸妈来说两百也挺多了。
她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就寄回去四百块钱,她爸妈都以为她是扒拉婆家的东西补贴娘家,有点担心她在婆家的生活了。
椰城,七椰村。
“蔓蔓她又寄钱回来了?”陈安秀看着女儿寄回来的钱惊讶道,“这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啊,她又寄钱回来了?”
“她是不是从她男人那边抠的钱?要是让她婆家人知道了,她这日子还能过吗?”陈安秀有些担心道。
“别担心。”李正清拍拍自家老婆的手安抚她道,“你要相信蔓蔓,之前她不是说了她摆摊赚钱了吗?这些钱是她自己赚的,可能不是她婆家那边给的。”
“你要相信咱们家闺女。”李正清说道。
陈安秀叹气道,“我倒是相信她,但是她这样一声不吭的就结婚了,我连她男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家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我……”
她是真的很担心自家女儿啊。
陈安秀她自己是招赘,找了李正清这个上门女婿,所以婆媳关系什么的她是没有经历过,也没有面对过婆家的亲戚的经验。
可是她在村里这么多年,七椰村的其他人家的婆媳关系,还有各种亲戚关系,甚至她自己跟娘家的嫂子们的相处,她也是很清楚是什么样的感受的。
像她自己,当初招赘李正清后她大嫂二嫂也不是没有意见的,但谁让她爸妈挺欣赏李正清,也舍不得让女儿远嫁,所以就让她招赘了。
而且即使李正清不做上门女婿,以当时的情况她们结婚了也依旧是住在娘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陈安秀的嫂子们都不是什么极品,不是什么坏心的,可是人与人相处总是会有矛盾的。她还跟嫂子弟妹吵过架打过架,但是都没有什么大仇,后面该怎么相处还是怎么相处。
但是陈安秀很清楚,她嫂子和弟妹跟她这样关系还行,都是因为她妈是亲妈不是她婆婆妈,所以相处起来不会有太多太严重的矛盾。
像她们村,就是她爸妈家隔壁就有一户人家,人家婆媳两个那是真的三天两头的吵架,一两个月就会打一架。
陈安秀无数次的听见那对婆媳出门就会数落自己的婆婆/儿媳妇怎么怎么不好,她身上有哪些缺点什么的。
陈安秀是真的担心自家女儿,要是陈蔓蔓嫁的是七椰村本村的或者是隔壁村的,女儿受了委屈她还能够带着她们老陈家的人去给她撑腰。
现在呢?女儿嫁到了羊城那边去了,女儿受没受委屈她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没办法跑去羊城那边给她撑腰,她怎么能不担心呢?
“给蔓蔓寄一些东西吧?”李正清拍了拍胡思乱想的老婆的肩膀道,“她老是给我们寄钱,我们也不能忘了那是我们的女儿,给她寄一些东西吧?”
“寄什么?”陈安秀问道。
“嗯……”李正清想了想道,“给她寄一些家里晒的干货,还有椰子什么的。”
“椰子能行?椰子那么重。”陈安秀皱眉道。
椰子那么重,寄出去那得花多少钱啊?难道女儿寄回来的这些钱,全都拿来当邮费了?
“朋程和朋荣打算去羊城打工,请他们帮忙带过去吧。”李正清想了想说道。
陈安秀的侄子打算去粤省打工,不如就让这两个侄子去羊城那边找工作吧,顺便帮忙带上他们给女儿的东西。
“嗯?这个建议不错。”陈安秀想了想赞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