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注意,进入警戒区!”
一出了关,张伟明的心情就紧张起来,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情绪,好像是进入了战区一般。
不要紧张,张伟明反复暗示自己,要保持冷静,一切按计划来,要相信科学。
在参谋部的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圈了安全区,警戒区,备战区和交战区。
建虏在附近应该没有大部队,心里虽然这么想,还是派出了部分骑兵成扇形向前搜索。
这些骑兵当然是吴三桂的关宁逃骑了,那天晚上,吴三桂心一横,给张伟明送了五万两银子,多谢他在朱慈烺面前的美言。
张伟明也没有清高到不收银子的地步,这个时代,官场就是这个规则,没必要就急吼吼的去改变。
收了银子,然后给吴三桂吃了个定心丸,把宁远的残兵败将带回来之后,只需要他守住山海关就行,其他的就甭管了。
吴三桂也知道朝廷现在的政策,守住就行,喜滋滋的答应。
虽然让他守山海关,张伟明心里有点膈应,但是没办法,就只有他这点人马能用。
人膈应,这银子也膈应,过了两天张伟明就把这些银子交给了朱慈烺,让他去办小学校。
心里终于舒坦起来,这些银子也算是花在了有意义的地方。
吴三桂带了五百骑兵来的,他们熟悉关外气候地形,承担起了搜索任务。
到宁远的官道还没有遭到很大的破坏,第一天一切正常,全军顺利的扎下营来。
第二天傍晚,部队正常扎营,外出侦查的骑兵也陆陆续续的返回。
吴三桂带着一个满头大汗的骑兵队长前来报告,
张伟明惊讶的问道,“什么?被抓了两个?”
“不是叫你们看到建虏就跑吗?”
听到这话,吴三桂羞愧的脸红。
没错,张伟明给他们关宁铁骑分配了侦查任务,还特意交代,
主要是防止建虏大队人马靠近,不是与敌交战,看到敌人可以立刻返回。
“我们跑了,但是杨金的兄弟中箭,杨金偏要回头去救”
骑兵队长脱口而出,语中颇有埋怨之意。
“怎么回事?是真兄弟还是拜把兄弟?”
张伟明一愣,让队长仔细的讲讲事情经过。
事情并不复杂,他们二十几个人按规定向前搜了二十几多里,突然就被建虏偷袭了。
队长立刻下令跑路,可是扬金的兄弟扬银中了一箭,扬金非要回去救,两个人没跑出来。
张伟明追问,“建虏有多少人?”
“好像有一百多人...”队长迟疑的说道。
居然有这么多人?张伟明心说,关宁跑骑真是胆小如鼠,就会夸大敌军数量。
不管是不是夸大,但是建虏哨骑的出现是确定无疑。
张伟明摊开地图,用尺子量了一下,“建虏有点猖狂啊”
“请黄师长,和骑兵旅的孙旅长过来开会。”
对付这些游骑,还得靠骑兵,张伟明把吴三桂留了下来,准备讨论一下。
说起来,现在的指挥机构有点奇怪。
理论上黄得功是最高指挥官,但是张伟明身份特殊,四旅基本上黄得功管不了。
有什么大事,黄得功还得听张伟明的。
不过前面张伟明就跟他讲好了,万一打起来,四旅当主力,这样黄得功也无话可说。
很快,黄得功和孙德胜匆匆赶到,听完了介绍,沉默不语。
好吧,张伟明抛砖引玉,
“建虏的小股骑兵在这里出现,大家分析分析,宁远附近,有没有大批人马?”
“如果有的话,是几千人还是几万人?”
黄得功和吴三桂不管怎么说,战场经验总比张伟明丰富,他俩低语几句,都认为宁远附近最多只有几千人。
这样张伟明就放了一大半心,然后又问了个问题,
“能不能想办法,抓住这一小股敌人?”
黄得功和吴三桂面有难色,被派出来执行这种任务的一般都是老手,很难对付的。
好吧,张伟明也不强人所难,
“明天上下午各搜索一次,双倍人手,不要再被偷袭了,全军加快速度!”
既然没本事抓到他们,暂时也只好采取这个笨蛋方法。
等他们走了之后,张伟明寻思着,有时间的话,要不要凑点精干人手,搞个简单的特种部队出来。
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然后,又在想,这个扬金扬银兄弟,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会不会招了呢?
瞧瞧起的这名字,又是金,又是银的,应该都是软骨头吧。
关宁跑骑的人,就是不能信。
事实也就是这样,当扬金一时冲动,打马回转之后,很快就后悔不已。
满清攻占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之后,立刻把锦州打造成为新的前进基地,同时向明朝在关外的最后一座孤城宁远派出大股侦骑。
明军已经草木皆兵,根本不敢出城,满清侦骑肆无忌惮,向南越跑越远,最远的就是鳌拜亲自率领的这一股。
鳌拜,镶黄旗人,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屡获战功,深得皇太极信任。
鳌拜这时候年轻力壮,还不是白胡子红帽子,手握百万兵马的老爷爷,他本来的任务是率领本部监视宁远明军。
但是这个任务实在没有挑战性,鳌拜一时兴起,竟然想去看看山海关。
说起来那个队长并没有夸大,相反还说少了,鳌拜带领的其实有二百多人。
鳌拜发现了这一万多人向北行军,心中诧异,这是哪部明军?有种,有种!
就想抓个俘虏,看到二十几个骑兵前出侦查,鳌拜精心设置了一个包围圈,准备全歼。
万万没想到,这股明军反应实在太快,一个照面就跑,后面兜底的还没来得及合围,他们就跳出了包围圈。
实在是讽刺,张伟明叫他们见面就跑,还真的挽救了他们的性命。
鳌拜暗自佩服,这股明军一定是精锐之师!
严刑拷打之下,杨金杨银开了口,
鳌拜得到情报,这股明军是大明太子亲自率领的禁卫军,带着大批粮草去支援宁远,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他们两个是关宁败兵,根本没资格知道真正的撤军计划。
鳌拜心中一喜,连忙追问,“太子在不在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