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军出关(1 / 1)

不用想,肯定有些人不以为然,尤其是那些老明军。

天大地大,老子的命最大,活命要紧。

张伟明只希望新兵旅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转身在黑板上画个简单的形势图,

“假设一下,我们被建虏八旗包围了”

“这里是一条河,河上有座桥,一旅,二旅三旅四旅四面抵挡八旗的进攻,太子殿下和伤兵营在中间”

然后在黑板上写上各部番号,四周是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正黑旗,正绿旗等等。

有人心说,这太假了吧?

不管假不假,张伟明点点这座桥,“二仙桥是我们一万多人唯一的退路”八壹中文網

“阎副旅长,你率领一大队守二仙桥,建虏派了三千人攻打,你部伤亡惨重,只剩下一百多人,建虏下次进攻,你部即将全部战死”

“我问你,你撤不撤?”

灵魂问题不敢考验外人,新兵旅没有旅长,阎应元有当官经验,担任副旅长主持日常,卢象观负责参谋工作。

看到太子殿下还在包围圈里,阎应元想都不想,“不撤!”

张伟明笑道,“我这是纸上谈兵,你别回答的这么快”

阎应元急了,“没有命令坚决不准撤退”

还在犟,好吧,我坦白了,张伟明说道,

“我怕死,我扔下太子跑了,我从二仙桥跑的时候,命令你跟我一起跑,你怎么办?”

先生你怎么能这样?

旁听的朱慈烺,还有很多军官傻眼了,平常的教育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是现在这情况,

“我,我我……”阎应元一下子说不出话来。

看到阎应元在受这种精神折磨,朱慈烺忍不住出来打个圆场,

“好啦,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先生不会扔下本宫的”

太子帮自己说话,阎应元眼珠子都红了,大吼一声,“我死也不会跑!”

果然还是阎应元,性格刚烈,张伟明感慨不已,

“诸位,在能不能撤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大局观”

“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有一些东西比活着更重要”

也不能明示他们违抗军令,只能鼓励他们从整体利益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搞清楚能不能撤之后,其他的就简单了,张伟明稍微讲了一下撤退的时机选择,意图掩盖,交替掩护等具体手段。

阎应元在大家面前喊出了死也不会跑这句话,后来不知道是不是有了心病,还是为了面子,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主动撤退过。

接下来的两天,近卫军根据计划,征集骡马,又打造了一些大车,准备实现张伟明所说的,来一个完美的整个尔个大撤退。

那天吴三桂在追问之下,虽然想豪赌太子去宁远,但是在督师和巡抚两位大人要杀人的眼光之下,还是说了很危险,不能去。

说话算话,那就让朱慈烺留下吧。

抓住这两天时间,张伟明陪着朱慈烺把山海关四处转了转。

不提军事方面的防守作用,着重带着朱慈烺看看,底层农民到底生活水平怎么样。

朱慈烺这辈子第一次离开京城,也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农民。

以往都是听先生说,农民快要饿死了,没有直观感受,等到亲眼所见,朱慈烺才真切的感受到,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不让农民活下去就会很危险。

有那么一瞬间,朱慈烺甚至也想,活不下去了,干脆反了吧!

朱慈烺终于感到身为大明太子,应该做点什么,虚心的向张伟明请教。

减税已经在进行,种田你也帮不上什么忙,前线又不让你去,张伟明想了一下,

“不知太子可曾发现,街上有很多孤儿乞丐?”

朱慈烺想了一下,还真是如此,张伟明建议道,

“俗话说的好,读书改变命运,不如在此成立一个皇家英才初级班,反正都是些小孩子,花不了多少钱粮”

“太子殿下在这里教教他们,如有天资聪明的,送回京城去培养一番,也算是为国养士”

朱慈烺一想,好主意啊,平常教教他们科学,闲时教他们踢球,岂不妙哉?

说干就干,朱慈烺一声令下,风风火火的操办起来。

这等事情怎能不大肆宣扬一番?

随军而来的皇家日报记者赶紧写了一篇报道,发回总社去。

给朱慈烺安排了事情做,张伟明带着全体官兵准备出关。

巡抚黎玉田带着一些文员随军前往,许多民政方面的事情,还需要他来协调。

给他们分配了一辆四轮马车,黎玉田带着幕僚文员们围在四周,啧啧称奇,

这马车得有平常见的两个大吧,转弯如此灵活,不知如何做到的。

“黎大人,张先生请你和他坐一号车”给他们送马车的一名军官上前说道。

黎玉田心中一喜,他刚才还在为难呢,

就这么一辆车,难道他身为巡抚,要和属下坐在一起?这成何体统。

他已经知道,太子的车就叫一号车,看来太子把他的车让张伟明用了。

等到黎玉田走了之后,军官向剩下的人说道,

“你们有没有自备坐骑的?”

有几个点了点头,军官拿起纸笔出来,勾了两下,“扎营之后,到后勤处领草料!”

然后指挥手下给他们车上搬东西,搬一样,军官在纸上勾一样。

小煤炉,蜂窝煤,几个箱子,帐篷,板床等等生活用品基本齐全,然后文员们发现,车子装满了,坐哪儿呢?

“你是太子吗?还想坐车?”军官的话很气人,“两边走路!”

“生炉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着火了”军官开始给他们说各种注意事项。

蜂窝煤这种东西,张伟明几句话就交代清楚,也不想靠这个东西赚钱,就图个生活方便。

“每人一天二斤米”军官指着箱子说道,“小箱子里面一百斤米,大箱子二百斤”

“扎营之后,自己把米送到炊事车”

这不是有煤炉嘛?有人问到。

军官不耐烦的说,“炊事车的炉子大,省煤,这个炉子原来是给黎大人用的”

奥,原来是沾了大人的光!

这个箱子就是搞出来的什么标准集装箱了,分为一百斤和二百斤两种。

配合支架,无论是人背,还是骡马驼,都很方便。

事先把一定数量的米发下去,也是为了稳定军心。

军官又教了他们搭帐篷,这个帐篷里面有骨架,搭建起来很方便,车上放了两个,一个帐篷挤一挤,能住六七个人。

一整套下来,这些文员们大开眼界,瞧瞧这后勤,这装备,

乖乖!皇帝真是有银子了!

一切准备完毕,大军出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策立天下孙策许采盈 我在古代直播带货李楮墨李明 问鼎十国罗幼度符清儿折赛花周娥皇 傻少爷的逆袭 我是这样的作者 我的谍战岁月程千帆白若兰 大唐第一闲王 我儿不是唐僧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廖铭禹 大王令我来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