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那几年,陈自勇确实是挣了不少的钱。
做笔生意就买一套房子,那还真不是开玩笑的话。
最疯狂的时候,陈自勇真的是用现金铺床睡。
那时钱在他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数字,完全就是一个概念。
一个只要是他想有,就能成型的概念。
陈自勇也笑着说:“每个人都会有走运的那几年,把握住了就能一飞冲天,把握不住就是无尽叹息。”
“而我就是后者。”
“在我挣钱最疯狂的那几年,整个人都飘了,完全没有做人的目标。”
“四面八方都有我的好朋友,出门就有人帮我提鞋,我想这种画面你也能想象的到。”
“不过,这个社会很现实,老天对任何人都是一个样。”
“就像一盆水,一旦盆里的水装满之后,就会不断的往外溢。”
“甚至还会有人,千方百计的想把盆里的水往外倒。”
“很不幸运,我就没能把握住自己的那盆水,最后就被人给倒空了。”
“水一空,我也就无法再回头,只能是越陷越深,最后就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要不是我家里底蕴雄厚,估计我早已经成了废人。”
“今天根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跟你一起抽烟,还能谈笑风生。”
陈自勇虽然没有把话说的太明白,但布青松已经听出来了他的意思。
一个家产万贯的人,怎么能在短短几年就混成了阶下囚?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赌博。
但是从陈自勇说话时的表情来看,他似乎不光是因为赌博这么简单。
或许在他的身上,还发生过更多的事,可能还会超乎布青松的想象。
布青松定定的看着陈自勇,此时的他已经陷入了沉思。
他一直埋着头,用手在地板上不停的划拉。
看上去像是在无聊的写东西,其实他就是在回想。
他应该是在回想过去,回想那些让他受过伤,却又十分怨恨自己的过去。
虽然布青松最讨厌的就是回想过去,但有时候,他也需要有人能说说这些事。
有一些事放在心里,是种只属于自己美好。
但还有一些事,就必须得说出来才能释怀。
这就好比是门前的一道坎,我们只有跨过了这道坎,才能进入温暖的家。
布青松也在心里做着思想斗争,因为一旦他开口问了陈自勇,那就相当于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这里毕竟是改造所,没有酒菜,更没有烧烤摊。
他们不能把酒言欢,唯一有的,就是两个人心底里埋藏的故事。
再三思考过后,布青松还是决定跟陈自勇敞开了聊。
人可以接受孤独,也可以接受没有朋友。
但人是不能不说话的,即便是有人真能做到从不说话,那他也会想唱首歌吧……
布青松再次给陈自勇点了一支烟,随后便主动开口问道:“勇哥,您也知道我曾经是一个做老千的。”
“跟我打交道的虽然都是一些烂人,但他们当中有很多都是有钱有实力的人。”
“我能看的出来,在您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
“一个可以用钱来铺床睡的主,不可能因为几单古董生意失败,就沦落到这般田地。”
“我知道您可能没拿我当朋友,但您可以当我是个稻草人。”
“跟稻草人说话是没有风险的,稻草人的嘴巴很严实,多一个字都不会泄露出去。”
陈自勇是一个聪明人,他一听布青松这样说,就知道他想要听故事。
在陈自勇看来,人与人之间本来是应该多交流的,无奈的是人心太复杂。
曾经他也是一个喜欢广交良友的人,结果却没给自己落个好。
但布青松不一样。
他虽然没跟布青松接触过,但光看布青松平时的表现,他就知道布青松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
布青松心中有目标,人也在向着目标而努力。
忍常人不能忍,受常人不能受,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人并不多。
在陈自勇的心里,布青松就算一个,能排上号。
做人不仅是要脚踏实地,还要不断的学习。
吃苦耐劳并不是要你疯狂工作,没日没夜的拼命,主要还是要用脑子。
勤奋努力,不怕吃苦,再加上超前的思想,这才是一个人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陈自勇看来,布青松或许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所谓佛前金座,罗汉归位,降龙伏虎也都是承受过磨难,最后才能成为圣人。”
所以这四年,对布青松来说就是一段磨练。
磨练他的身体,磨练他的心智。
4年出去之后,或许他不一定会一飞冲天,但至少他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陈自勇笑着对布青松说道:“小布,你是一个聪明人,我知道你刚刚是话中有话。”
“既然你想要听一段故事,那我就给你好好讲讲。”
“或许你能从这段故事里,听出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不过我们得先说好,想听故事就得拿故事来换。”
“我给你讲了我的故事,那你也得给我讲讲你的故事。”
“交朋友只需要相互了解,谈恋爱才需要坦诚相见。”
布青松也被陈自勇的话给逗乐了,他只能一边笑,一边疯狂的点头。
陈自勇又笑着说道:“那我就从,我用钱铺床的时候睡觉讲起。”
“差不多也就是10年前,那时候的古董生意正值鼎盛。”
“不管是真懂还是假懂的那些人,全部都疯狂的涌进了古董这个行业。”
“我也算是思想超前的人,只是没用对地方。”
“我当时看到了一个商机,就是做高仿古董。”
“简单来说,就是找一些人会做陶瓷,且手艺非常好的人,出高价让他们帮忙做仿制陶瓷品,这个你应该不难理解。”
“在当时的古董市场,做这种高仿古董的人很多,市面上各种的陶瓷,品相也是千奇百怪。”
“不过,这些东西始终只能骗骗那些外行。”
“真正的行家,他们把物件拿到手里一看就能分辨。”
“用放大镜一照,凑上鼻子一闻,真假即刻便知。”
“那时候,我就像是一个古董研究专家,每天都在研究各种高仿古董。”
“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到以假乱真,尤其是要怎么骗过那些,所谓的专家们的眼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