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海军事科技管理学院的悄无声息和低调内敛相比,另一所同样今年刚刚成立起来的高等院校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学,却是别有一番景象。
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学共开设了化学、数学、物理学等13个基础学科大类、45个专业,还开设了开设了力学类、能源动力类、机械类等30个应用技术类学科、205个专业,是目前龙国专业门类最齐全理工科院校(详见本书《第89章无处不在的变化》)。
好巧不巧,加起来正好是250个专业。
中海理工大第一期计划招收本科生15000人左右,研究生1500人,博士生250余人左右,整体的招生规模,相对其专业跨度来讲,并不算大,主要就是考虑到刚刚建校,少招点学生试运行一年,等一切都井井有条了,再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直至达到建校目标的12万人以上在校生规模。之所以研究生和博士生招生规模如此之小,是因为有别的原因,一会再说。
而且,中海新建的68个国家级实验室,75%以上,都落户在了中海理工大学名下,这些国家级实验室还各自另行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且设立了大量的博士后工作站,接受博士后工作人员入站申请。
其实,中海理工大最为令人侧目的,是她的师资力量:
资金那不必说,国家、龙科院、中海市三家抬,各出资一部分。
国家非常重视,大手笔的直接出资100亿。
龙科院更重视,毕竟这个大学还挂着“龙科院”的名头,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于是,就将因落实国家科研方向调整、相继关闭一些烧钱的项目而节省下来的钱,外加一部分王老爷子赚回来的家底,凑了个整数200亿元,一股脑的全部投了进去。
中海一见龙科院竟然还层层加码,自己作为龙国最壕无人性的城市之一,势必不能让穷酸的龙科院抢了风头,一把手亲自拍板,直接在前两者出资总数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豪掷600亿,必须把地主的气势给撑起来!
就这样,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啥还没有呢,账上趴着的建校资金,就高达900亿元,这还不包括国家另行拨付的科研专项经费和重大课题资金,让部分知情的学者、专家和院士们咂舌不已,更加坚定了无论如何也要挤进去任教的想法。
前文提到过,很多跟理工类专业沾点边的院士,都强烈提出了想要到龙科院中海理工大任职的意愿,邹院士谁也不敢得罪,也得罪不起,反复权衡之下,只能本着息事宁人、两不得罪的态度,全部批准了事......
邹院长作为龙科院的最高管理层,起初觉得这样搞不合适,也试图挣扎过,他曾经委婉的给几位院士打过电话,想要劝说其改变想法,在哪里搞科研都是对为国家做贡献,况且中海理工大现在实在是太挤了,250多位院士都集中在一个学校里,这有点太不像样子了!
结果,态度好点的,或是冷嘲热讽说他偏心,或是自怨自艾说自己老了、没用了、被轻视了之类的酸话;而态度不好的,则直接发脾气,总之就是一句话,龙科院中海理工大他们是去定了,谁说都不好使!
邹院长还专门打了一个报告向上北海求救,结果报告递交上去以后,就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他就明白了,面对着这么一大群群情汹涌的“老小孩”,果真是谁说都不好使......
邹院长所不知道的是,其实上北海在背后已经暗暗的帮了他大忙了!原本想要来中海理工大工作的院士,比现在这个数字至少要多上个一倍半,多亏了上北海专门通过某些私下的渠道,给这些院士的工作单位撑腰,无论说什么都不放人,这才没酿成绝大多数龙国院士齐聚中海的“人间喜剧”。
就比如说帝华大学的副校长兼物理学院院长、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司徒江汉院士,就是如此。
当初司徒院士一听说要建立龙科院中海理工大,第一时间就向学校提出了要到这里工作的调动要求,结果被帝华大学校方语焉不详的给敷衍了过去,大意是中海理工大还没建成,不用着急,再等等看,再说帝华这边缺了他就转不动了之类的,反正就是糊弄了过去。
结果,司徒后来听说了越来越多的理工类院士投身中海理工大的“喜讯”,更加坐不住了,反复多次以书面形式向校方提出了自己的意愿,但都是送上去就完事了,没有下文了,搞的他是大为光火!
作为高等院校,一般都非常尊重学者的个人意愿,轻易不会驳回其本人提出的有关学术交流和调离的请求,但是,司徒院士不是一般的学者,他还担任着重要的行政职务,所以,学校不放人,他怎么闹也是无可奈何,除非他真的视组织纪律如无物,彻底放弃自己多年奋斗得来的地位和职务,洒脱的裸辞,以一般学者的身份加入中海理工大......
像司徒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更多的院士还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服从组织安排,不去中海理工大凑这个热闹了。
于是,怪物一般的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学,甫一成立就在龙国高等教育和高阶学者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可谓是一鸣惊人、万众瞩目!
不过,有这么明星般闪耀的师资力量,也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最起码对建校来说,那就是跟超级重型坦克一样,管他啥玩意挡在面前,都能给你趟平了!
可不是嘛?要钱话,900亿随便花,要人的话,嘿嘿,这是我们学校院士的名片,您拿好!不多不多,也就250来张!你这是怎么了?不就才半斤多的重量嘛,怎么好像要把您压垮了似的?
所以,作为龙科院今年三个“一把手工程”之一的中海理工大建校项目,是牵扯邹院长精力最小的一件事,一般别的新设大学,建校、筹集资金、招募老师和筹备学术研究团队等等,都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这些冗杂的事务,邹院长他一个也不想管,他直接把250多位院士召集在一起,成立了一个“中海理工大筹建委员会”,说了这么一番话:
“所有的院士都是中海理工大筹建委员会委员,也是我的师长一辈!在老师们面前,学生就不敢猖狂了,务必请老师们群策群力、凝心聚力、集思广益、齐心协力的把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建设好!”
然后就啥事也不管了,闷头去搞另一个“一把手工程”,中海50000兆瓦核聚变电站去了,至于第三个“一把手工程”,就是801号科学院,有孔白那尊大神在那矗着,他更不乐意插手了。
平时专心致志搞科研、甚至连自己的科研经费到底有多少都稀里糊涂的院士们,从来也没筹建过学校,更不知道建设一所大学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他们凑在一起开了两次会,说起这些千头万绪的冗杂事务来,顿感头大!
他们很多人甚至可以说是“两手不沾阳春水”,哪里懂得这么琐碎的行政事务?
不过他们不懂,他们还有学生;他们的学生不懂,学生的学生总有人懂吧?挑几个调过来不就行了!
于是,中海理工大就这么突然冒出来一个多达上千人的行政管理团队,到处挥洒着支票和名片,以极为迅疾的速度,推动着学校的建设进程!
徒子徒孙们的能干和勤勉,终于让这些院士们解脱了俗务的烦恼,可以专心致志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了,每隔一两个星期,院士们就凑在一起开个会,总结一下进度,安排新的任务,同时变着花样表扬自己门下弟子的德才兼备,也是变相炫耀自己的教导有方,直至把筹委会变成了赤裸裸的炫才大会,会风一度浮夸的不成样子!
说是建设新学校,其实并没有真的建设多少东西,因为无论是校区还是学生宿舍,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他们花钱去买就行了!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
院士们的徒子徒孙们凑在一起一商量,想要实现年内招生,买地建楼什么的想都不要想,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买现成的!
既然大家都达成了共识,那么就好办了,兵分几十上百路,满中海的到处撒嘛,看中谁家的校园了,就拿着手机一顿“咔咔咔”的拍照,搞的很多学校保安都留意上这群人了!
他们用了几天的时间,把中海几乎走了一个遍,终于让他们发现了一块宝地:
在中海的蒲东区,有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地方,坐落着中海二工大、中海外大东校区、中海电子职业学校、中海三利大学等八所院校,其中三家是私立大学,两家高职校,三家公立三流大学。
最妙的是,这几所院校几乎紧挨着,连成一片,算是共同形成了一个大学城,不用说学生宿舍了,就连教工宿舍都很齐整,而且,每个学校还留有大片的空地,为未来的发展留足了空间。
地方虽然是偏了一点,那是因为龙科大中海理工大没来,一旦她真的建在这里,再冷清的地面,也会因为250名院士集体趴在这里,给捂得火热!
既然大家都说好,那就是真的好!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向筹委会提交了动议,很快就获得了几乎所有院士们的支持,然后就向中海市政府和属地区政府通报了校方的意见。
中海市政府还没啥太多的想法,但是区政府明显激动坏了!
他们早就听说过中海要新建一所新龙国规模最大的理工类大学的消息,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大的馅饼就这么突然地砸在了他们的头上!
中海市的高等院校,一般都集中建立在蒲江西部的老城区,在那片局促的地面上,集中了三十多所公立大学,而相对地广人稀的蒲东区,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17所大学和高职院校,其中,私立大学4所,高职院校4所,各种大学的分校4所,而真正将学校本部建在这里的,只有不过区区5所,而且,这些学校加在一起的影响力,也未必能比的上蒲江西部八大顶尖高校中的随便一所。
现在,还没建校就已经闻名全国的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学想要落户在这里,区政府上下皆是狂喜,一时都不知道该感谢哪尊菩萨了!
想买校区?
那绝对没问题,只要补偿手段到位,哪个学校不卖,他就是蒲东区的罪人!
于是,蒲东区区长和分管教育、规划的两位副区长亲自陪着他们,一家学校、一家学校的谈判。
那些被作为猎物盯上的学校,见了区长尚且能硬气的挡回去,但是见了那半斤名片,腿都直打哆嗦!
谈判双方的地位,从一开始就压根不平等!
对三家三流大学开出的补偿条件就是合并,直接把他们吞下,全部合并到中海理工大里面,听说了这么个补偿提议,除了他们的校长以外,无论教职工代表还是学生代表,都抹着眼泪直说好!
对于两家高职校和三所私立大学,则是提出学校整体搬迁,由中海理工大给予校方丰厚的经济补偿,给予在读学生相应的学费减免,减免的学费由中海理工大承担。至于新校址,则由区政府另行择地安置,并安排好新校区建成以前的周转教学场地。
什么叫有钱有势?什么叫权势熏天?
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完美的诠释了这一切!
为了尽快腾出地方来进行校区修缮、改扩建和设施、设备、仪器的采购安装,这八所院校全部提前两个月放暑假,期末考试都是要多糊弄有多糊弄,凡是卷子上写满了字,就没有不及格的,以免在敏感时期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就这样,原以为最困难的校舍问题,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剩下的大问题,就是教职工的招募了。
之所以说这是个大问题,倒不是因为招不到人,恰恰相反,想来的人太多了!
250个院士,每人推荐了至少十来个自己的得意门生,其中有一位院士脸皮最厚,推荐了50多人,因此还收获了不少的白眼球!
不仅如此,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亲自来中海理工大任职的院士们也毫不含糊,每人都推荐了不下二十人,把这些推荐人数加起来,几乎接近一万三千人了,这还仅仅只是教师队伍,要是再加上至少两三千人的辅导员和后勤工作人员,恐怕中海理工大一建校就要创造一个世界纪录:那就是老师比本科学生还多!
而且,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这些院士的学生,一般都是博导或者硕导,每个人都还要带着几个学生来!
好嘛!
第一年就打算招收15000人的本科生,但是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加起来就至少三四万人!
邹院长翻了几下那本比《辞海》还厚的推荐名单,瞄了几眼脸红脖子粗的院士们,更加坚定了自己抽身事外的决心了!
趁着众位院士们吵成一团、无暇他顾的空当,邹院长果断的溜了!
“中海理工大这么个怪物,谁爱管谁管,反正打死他邹敏,都绝对不想管这一摊子烂事,他还是专心致志的去搞他的核聚变电站项目轻松一点!”
院士们吵了半天,也没能吵出个章程来,到处找邹院长主持公道,又找不到人,有几个院士脾气比较急,没处撒火,就冲着行政管理团队去了,把他在现场参会的头头叫过来,问他们的意见。
他们能有什么意见?
神仙打架,问他们该怎么办?
他们现在最羡慕邹院长,说溜就溜,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熟练地让人心疼!
行政管理团队的几个负责人对了一下眼神,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于是,其中一个人便硬着头皮说道:
“老师,一万多的教师队伍,是稍微多了那么一点......”
他感受到四面八方射过来的如同利剑一样的眼神,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哆嗦,赶紧补充道:
“那啥,我的意思是,蒲东区那边还有一个高校比较集中的地方,要不咱就一不做二不休......”
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他的老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不悦的说道:
“什么一不做二不休,你好歹曾经是龙南科大的副校长,你看你说的这都叫啥话?又不是要杀人灭口!”
“行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那就是兼容并包、百花齐放、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呗?”
负责人赶紧点了点头,额头明显都见了汗了......
就这样,龙科院中海理工大这么一个拥有着250多名院士,连系主任都是院士的怪物,一建校就招募了12000多名由硕导和博导组成的教师队伍!在龙国,一般硕导要求兼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称,也就是说,中海理工大是一个没有讲师的怪物!
在七月份高考结束后,龙科院中海理工大就彻底火了!
没别的原因,就是分数线太高了!
就这么个第一年招生的新学校,既非985,也非211,更不是什么双一流,其平均录取分数线,竟然高居全国前二十名,让一些对内情不太了解的人一头雾水!
然后,等到九月份,中海理工大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兼学校成立仪式的时候,人们又惊掉了下巴!
龙科院中海理工大简直绝了!
主席台上坐了满满当当的几百人,其中一大半都是本校院士!
很明显,主席台修的小了,你看那些坐在台上的院士,几乎就是肩碰肩、人挤人,估计只有坐的这么紧吧,才能容得下这么庞大的院士队伍吧?
还有,且不说那几乎跟本科生一样多的庞大教师队伍,单说学生的比例就非常不正常!
哪有一所大学像中海理工大这样,15000名本科生,30000多硕士研究生外加近5000多博士研究生?
还有5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0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很明显,今年中海理工大录取分数线太低了,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